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荤尉地区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1995-2004年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圳市1971-2000年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气温>相时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希望从气象因素的角度出发,为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顾欣  康为民  龙先菊  张艳梅 《高原气象》2012,31(6):1761-1766
利用1980-2010年黔东南地区16个地面气象站逐月实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提取了第一特征向量场的时间系数并进行了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以及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数理模型确定气温变化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因子有关系,并与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该地区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升温趋势,即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该地区年气温突变的关键时期,其气温倾向率为0.25℃.(10a)-1,通过了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蒸发皿蒸发量增加了5.93%~8.04%,并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与海拔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地面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蒸发皿蒸发量随太阳辐射的变化产生相应波动变化,而且中下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受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夏秋冬4个季节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同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春、夏、秋3个季节二者变化关系高度相关,这三季对于流域全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贡献也最大;长江流域太阳辐射的显著下降是导致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45年来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申双和  盛琼 《气象学报》2008,66(3):452-460
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探讨区域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中国472个气象站1957-2001年20 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5年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0.2 ℃/(10 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34.12 mm/(10 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少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北部和北山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东部、西北北部和南部及西藏南部.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东部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能量显著减少,而西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动力下降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风速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 cm蒸发皿的几何尺寸和架设特征,对Penman蒸发公式中的辐射项Rn和储热项S进行修改,建立了20 cm蒸发皿蒸发模型。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GHUSLE)中连续14天观测的20 cm蒸发皿逐时蒸发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蒸发皿蒸发的日变化过程,模拟的日蒸发量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2 mm·d-1和6.7%。20 cm蒸发皿蒸发过程中太阳辐射项的贡献约占蒸发皿总体蒸发的1/3,空气动力项的贡献约占2/3。常规气象因子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速、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和气温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强度依次递减,其蒸发量随这4种气象因子的变化率分别为0.602,-0.590,0.528和0.370。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市近50a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哈密国家基准气侯站20 cm口径蒸发皿和E-601B型蒸发器以及其它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密市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并重点探讨哈密市蒸发量与风速、气温、日照、降水量、湿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哈密市年、季、月蒸发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1990年以前年蒸发量高于平均值,1991年开始减小到平均值以下;4季中以夏季下降最快,春季次之,冬季最小,8月降幅最大。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中,平均风速与蒸发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影响蒸发量变化的最直接因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与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也是造成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因子,日照时数与蒸发量也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小,而气温对蒸发量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1年逐日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年和四季的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海南岛年蒸发量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季,冬季和夏季次之。从空间上看,年蒸发量呈东北少、西南多的分布,其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小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M-K检验说明年与春冬两季蒸发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中,日照时数和风速是造成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降水量的影响仅次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而气温不是造成海南岛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相对湿度可能是海南岛的蒸发量减小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利用滇池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的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动力因子(风速)、热力因子(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和其他因子(总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楚雄气象站同期的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年际蒸发皿蒸发量存在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0年滇池流域年、春季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域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较昆明气象站周边及流域的南部地区明显;滇池流域与楚雄地区年、春、秋和冬季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基本相似,但夏季蒸发量变化差异较大;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热力因子、动力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其他因子呈负相关,其中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东疆地区蒸发量变化趋势及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海涛  慕彩芸 《气象》2009,35(7):68-72
对东疆地区1961-2001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疆地区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蒸发量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的增多和19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减少是突变现象;6种气象因子对蒸发的决定程度相对湿度>水汽压>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净地表辐射,风速与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与水汽压、气温与水汽压、气温与相对湿度的协同作用对蒸发量的决定作用很大.相对湿度的显著增加是导致东疆地区蒸发量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2008年4月至10月非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尺度下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计算尺度下,水汽压、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这三气象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无变化,说明计算尺度对其影响较小;温度(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平均温度与平均风速这两因素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而影响程度随之增大;构成研究区域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温度因素(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研究结果为区域水资源的规划、优化调度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近45年蒸发变化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刘波  马柱国  丁裕国 《高原气象》2006,25(5):840-848
对整个中国北方及东北、华北、西北区东部和西北区西部四个子区域蒸发皿蒸发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近45年(1960—2004年)中国北方蒸发皿蒸发的下降趋势明显,并且在空间上从东北向西北的下降趋势逐渐增大。同时结合降水、相对湿度、日较差及日照等环境因子对过去45年的变化特征及与蒸发皿蒸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无论是在半湿润的东北区还是干旱的西北区,气温日较差和风速都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重要的因子,这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是实现公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有效保障。文中重点回顾了国外在道路天气信息系统(Road weather information system,RWIS)选址布设、路面温度与状况预报以及交通气象影响和评估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比较了以上研究工作的优缺点的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得出:国外公路交通气象研究考虑信息丰富,方法多样。RWIS选址和优化技术由经验性和定性研究逐步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路面温度与状况预报技术侧重于基于地表能量辐射平衡理论的数值模式预报方法改进和概率预报技术研究。交通气象影响评估技术趋向于风险预报技术和应用研究。对开展国内公路交通气象技术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脉冲降雨—蒸发对土壤湿度影响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湿度直接作用于植被的呼吸、蒸腾和各种化学反应, 是生态气象学的重要的环境因素。降雨和蒸发作为土壤湿度的两个重要扰动因子, 对其进行定性的理论分析及定量的数值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蒸发对土壤湿度具有持续的耗散作用, 可以视为连续的, 而降雨作为湿度补充作用具有脉冲效应。为阐释降雨和蒸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该文通过建立脉冲降雨—蒸发对土壤湿度响应模型, 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得到此微分方程系统的周期解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 通过Forcal对方程参数拟合, 并以Maple作为数值分析工具, 对此系统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土壤湿度直接作用于植被的呼吸、蒸腾和各种化学反应,是生态气象学的重要的环境因素。降雨和蒸发作为土壤湿度的两个重要扰动因子,对其进行定性的理论分析及定量的数值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蒸发对土壤湿度具有持续的耗散作用,可以视为连续的,而降雨作为湿度补充作用具有脉冲效应。为阐释降雨和蒸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建立脉冲降雨—蒸发对土壤湿度响应模型,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得到此微分方程系统的周期解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Forcal对方程参数拟合,并以Maple作为数值分析工具,对此系统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
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气象》2005,31(5):21-25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17.
在揭示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综合分析,厘清了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海洋气象学归属于大气科学比归属于海洋科学更适合其发展。厘清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的关键是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特征。未来海洋气象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海上高科技探测技术、实地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多层次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由此需要加强更小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供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科研、教学、业务、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蜜蜂采舐蒸发水量,一直不被人们注意,但通过对养蜂人走访调查,并与历年同期蒸发记录对比分析,排除大风等天气现象对蒸发量的影响后,发现蜜蜂舐水干扰后的蒸发结果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合理阻断蜜蜂舐水,尽量减少对蒸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20.
商丘近40 a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