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吉林省靖宇县四海泉矿泉水赋存在第四系下更新统军舰山组玄武岩中,为偏硅酸矿泉水,偏硅酸质量浓度达38.1 mg/L。矿泉水清澈透明,无臭和味,色度5无异色,浑浊度0.1/NTU,阳离子钠质量浓度为5.86 mg/L,钙离子质量浓度14.82 mg/L,镁离子质量浓度6.36 mg/L,可溶性总固体为168 m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水质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然矿泉水成因类型及资源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然矿泉水资源主要为锶、偏硅酸、碳酸、锂、锌、矿物盐6种类型,以锶水和偏硅酸水类型最多,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针对上述3种成因将现状矿泉划分为7种典型矿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已形成2处矿泉水田与预测9处天然矿泉水资源远景区,对全疆天然矿泉水勘察及开发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4)
江苏涟水县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能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要求,摸清涟水县矿泉水资源分布及水质特征,对区域矿泉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涟水县深井水进行水样采集和测试分析,探索矿泉水赋存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深层地下水感观特征、界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其中界限指标偏硅酸(H2SiO3)含量37. 90~76. 15 mg/L,锶(Sr)含量0. 406~0. 81 mg/L,含量较稳定,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属于偏硅酸-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矿泉水分布于涟水县全境,主要赋存于第III、IV承压含水层,水量较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台雄天然矿泉水水文地质条件及矿泉水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矿泉水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番召组第一段(Ptxf1)的变余砂岩之中;该矿泉水水量较稳定,可开采资源量64m~3/d;水质颇佳,偏硅酸平均含量43.52mg/L,含量稳定,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为含偏硅酸的天然饮用矿泉水。对台雄矿泉水建立以下三级保护区:Ⅰ级保护区,Ⅱ级保护区,Ⅲ三级卫生保护区,能够更好的使矿泉水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岗子矿泉水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岗子村西南,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3-Ca2+)型,水中偏硅酸含量30. 89~35. 82 mg/L,变化较大,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通过多期的水质检测结果对比,认为其水质较为稳定。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泉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头道河河谷的中上游地区的大气降水,通过岩石裂隙、断裂构造,进入到地层深部,在深部运移流通过程中,与周围岩石发生了一系列水岩反应形成矿泉水,并最终以人工钻孔的形式被揭露。  相似文献   

6.
新寨矿泉类型属于低钠、低矿化度的含氡偏硅酸矿泉水.偏硅酸平均含量45.43mg/L,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氡平均含量306Bq/L,符合国家医疗饮用矿泉水标准,也符合欧洲和日本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徽量元素,如:Cu、Mg、Fe、Sr、Zn、Se、Ge等,水化学成分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承德地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矿泉水资源丰富,研究其赋存分布与形成机制对矿泉水可持续利用与水源涵养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岩石地球化学和水化学分析、化学风化指数、矿物表面微观形态分析,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系统梳理了研究区地下水偏硅酸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从岩石风化与水化学耦合角度探讨了偏硅酸矿泉水的成藏机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常温水体偏硅酸含量达30 mg/L以上样品占比达5.16%,地热水偏硅酸平均含量达61.76 mg/L。偏硅酸矿泉水成藏受岩石风化和地质构造控制,风化酸性介质影响,水化学形成作用制约。风化敏感程度愈高,易风化矿物含量愈高的含水介质赋存地下水偏硅酸含量愈高。研究区硅酸盐岩总体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长石类矿物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风化形成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阶段。构造深部幔源CO2、工矿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输入的外源硫酸和硝酸共同参与岩石风化脱硅过程,偏硅酸矿泉水、地热水温泉出露处多为构造复合部位或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结论】承德市偏硅酸矿泉水成因模式可概化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风化裂隙浅循环淋溶型和层间孔隙裂隙-补给富集埋藏型3类。植被覆盖较好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流域山前宽缓沟谷与导水断裂交汇带,侵入岩导水导热断裂带、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花岗岩、片麻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为偏硅酸矿泉水开采潜力区。创新点:(1)从岩石风化与水岩作用水化学耦合角度探讨了偏硅酸矿泉水的成藏机制;(2)系统总结了承德市偏硅酸矿泉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与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8.
杨四春 《地下水》2009,31(1):74-77
分析了慈坑矿泉水赋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矿泉水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含锶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并讨从该地区断裂构造、补给条件、水化学成分、形成机理等几个方面对慈坑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章贤 《地下水》2018,(5):28-31
依据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进行分析,从区域、主要类型和珍稀类型三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按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可将安徽省天然矿泉水分为12种类型,其中,锶型、偏硅酸型、锶偏硅酸型为主要类型,占全省矿泉水井(泉)点总数的76.67%。锶型矿泉水分布以合肥市分布较为集中,皖南分布较少;偏硅酸型矿泉水以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分布较为集中;锶偏硅酸型矿泉水则集中分布在合肥、蚌埠、滁州、六安、宿州、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市。研究结果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宪琴  张晓峰  刘刚  汤凯淇 《吉林地质》2010,29(2):117-119,126
金龙泉矿泉水为偏硅酸型矿泉水,矿泉水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金龙顶子组玄武岩中,偏硅酸质量浓度37.22~44.33mg/L,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江西兴国县地下水中富含偏硅酸,水资源丰富,但对矿泉水资源禀赋等研究相对薄弱,开展该县偏硅酸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和健康功能研究,可为当地发展矿泉水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支撑。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水化学分析、离子比值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县潜在偏硅酸矿泉水的分布、水化学特征以及成因与物质来源,并基于感官指数和健康指数对其健康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潜在偏硅酸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岩浆岩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中,这三类含水岩组的调查水样中,发现潜在偏硅酸矿泉水的比例分别为48.5%、45.7%、29.6%,且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区域。潜在偏硅酸矿泉水的偏硅酸含量多集中在32~40mg/L之间,主要来自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在变质岩、岩浆岩裂隙含水岩组区,偏硅酸的富集以溶滤作用为主;在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区,偏硅酸的富集受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共同影响。该县岩浆岩裂隙含水组区潜在偏硅酸矿泉水口感最佳,深层碎屑岩孔隙含水组区潜在偏硅酸矿泉水健康指数相对较高。本文认为,兴国县矿泉水勘查开发靶区宜以岩浆岩裂隙含水岩组区和深层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区为主。研究成果可为揭示兴国县偏硅酸矿泉水资源价值和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赣南兴国和宁都脱贫攻坚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数据集依托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的赣南扶贫找水项目,反映了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困难以及为地方政府发展矿泉水等绿色水产业过程中取得的调查成果。本数据集包含“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水环中心)”项目于2017年1月—9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的钻孔基础数据(7个钻孔)、钻孔地层描述信息(7个钻孔)、矿泉水普查成果(21个调查点)、矿泉水分析结果(15件)、饮用水分析结果(4件)等五组数据。其中钻孔基础数据和地层描述信息主要包括钻孔位置信息、孔径、孔深、钻孔单井涌水量、钻孔取样情况、钻孔揭露地层时代和层底深度(m),以及地层岩性描述等信息;矿泉水普查成果数据主要包括调查点位置信息、调查点现场测试指标、成因分析等;矿泉水分析结果和饮用水分析结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取水样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勘查施工完成的钻孔,直接解决了3 000人的饮水困难;发现的优质矿泉水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河北滦平大兴沟高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征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晓松 《江苏地质》2018,42(2):339-344
河北滦平大兴沟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一处天然、优质高锶矿泉水,Sr体积质量达2.44 mg/L。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质分析、抽水试验等方法,初步查明了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以及泉水分布、埋藏、水量、水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对该矿泉水特征进行了评价,为下一步矿泉水的勘查提供基础数据。大兴沟饮用天然矿泉水为滦平首次发现的高锶矿泉水,水质稳定,水量大,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在赣南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声凯 《地质与勘探》2021,57(3):584-592
为解决赣南革命老区缺水村落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地调局赣南饮水安全项目的支撑下,对赣南20个扶贫点开展了找水工作。本文以宁都县花岗岩地区的4个找水点为例,介绍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结合的找水方法与技术。首先通过调查各测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找水方向并布置物探测线,然后合理选择综合物探方法和工作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方法,最后通过物探成果分析与钻探验证,归纳总结了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方法相结合在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花岗岩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地理地质背景、矿泉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较详细地论述了南宫制药厂碘、锶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水质和动态变化特点,并合理地计算了生产井允许开采量及进行了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划分。为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勘查评价同类型矿泉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忠  徐有华 《江西地质》1998,12(3):218-221
本文介绍了宁都黄石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着重描述了韧性剪切带的分带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并就其定位机制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相接部位,气候类型多样、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复杂的地质条件、多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锶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全省644个水点的样品检测分析,表明锶含量主要集中在0.09~1.00 mg/L,最高值达15.6 mg/L,锶含量≥0.40 mg/L、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的水点共有411个,占全部水点的58.1%,锶是甘肃省地下水中普遍含有并且含量较丰的微量元素之一。经统计分析表明,在水文地质单元上,以山前盆地第四系地下水为主的河西走廊平原区和以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为主的陇东黄土丘陵区地下水中最有利于锶的富集;地下水类型上,以中新生界碎屑岩地下水锶最易富集,而以变质岩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不利于锶的富集;循环特征上,以具备深循环条件的盆地型地下水系统最有利于锶的富集,而循环路径短、交替条件较强烈的局部水流系统中地下水锶偏贫。围岩中的锶丰度,决定了地下水中锶的含量,白垩系和新近系碎屑岩、古生界碳酸盐岩中锶丰度高,决定了白垩系碎屑岩地下水、新近系碎屑岩地下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具备锶矿泉水富集的物质条件;同时锶在地下水中富集,还与地下水所处的构造环境和地下水循环运移特征有关,盆地型的地下水流系统和进行深循环的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径流距离远,循环路径长,地下水在含水层的滞留时间长,有利于锶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和富集。  相似文献   

18.
滇东岩溶高原区地层构造复杂,出露岩类齐全,北部属于上扬子地台、南部属于华南褶皱带,地球化学过程和岩溶作用过程,导致矿泉类型多样和水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泉水点363个.通过调查、梳理总结,区内矿泉水分为6类:偏硅酸、盐类、微量元素、碳酸、复合型、温矿水;据形成条件主控因素差异,成因类型可分3类:断裂带对流型、深循环层控...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水质优良,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水质化验等工作。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岩溶区饮用天然矿泉水pH值7. 0~8. 1,为中性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介于160. 64~925. 10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369. 70 mg/L,属淡水;总硬度(以CaCO_3计) 136. 8~740. 6 mg/L,平均硬度为293. 0 mg/L,属微硬-硬水;有益元素锶含量介于0. 11~6. 91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1. 28 mg/L,总体上,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属中性微硬-硬富锶型淡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为主。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旨在剖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其宏量组分来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Gibbs图解显示,其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淋滤作用,部分受大气降雨影响较明显; Mg/Na-Ca/Na图解投点均落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之间,且明显偏向于碳酸盐岩,指示其主要受控于碳酸盐岩的溶滤作用;HCO~(3-)-(Mg~(2+)/Ca~(2+))图解投点主要集中在方解石和白云石过渡区域,显示其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溶解,白云石溶解亦有一定贡献。通过宏量组分来源相关分析,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表水资源稀缺,地下水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重要用水水源,因此,系统查明该区地下水砷氟碘的分布及成因至关重要。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233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含水层中高砷、高氟和高碘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环境进一步揭示影响地下水砷氟碘的来源、迁移与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氟、碘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91.2 μg/L、0.0128.31 mg/L、10.02 637.0 μg/L。地下水高砷、高氟和高碘水样分别占总水样的7.3%、47.2%和11.6%,砷氟碘共富集占比为3.0%。砷氟碘共富集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的民丰县,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型。自补给区至过渡区再至蒸发区,地下水氟、碘浓度明显增大,砷浓度在过渡区和蒸发区均较大;砷氟碘共富集地下水取样点主要分布于36.060.0 m深度的浅层承压含水层中。浅层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的影响,随砷氟碘富集项的增多而增大。第四纪成因类型中风积物对氟浓度的影响较大,洪积-湖积物对砷和碘浓度的影响较大。细粒岩性、平缓的地形、地下水浅埋条件、偏碱性的地下水环境、微生物降解作用下有机质介导的矿物溶解是利于砷氟碘共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