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 是湘西-鄂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湘西-鄂西成矿带矿地质勘查的重大进展之一, 该矿床位于矿集区中部, 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 与地层产状一致, 直接容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藻灰岩, 矿体与围岩界线截然, 伴有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 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 主要为闪锌矿, 少量方铅矿和黄铁矿.采用全溶方法和流体包裹体淋滤法对该矿床主成矿期的闪锌矿及其残渣进行Rb-Sr等时线法定年, 获得矿物相+残渣相的年龄为410±12 Ma(MSWD=2.20), 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 明显晚于赋矿地层的时代.据此认为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后构造伸展引起的盆地流体运移有关.该年龄对于整个花垣矿集区的铅锌成矿时代具有同样约束意义.闪锌矿+残渣的Sr初始值(87Sr/86Sr)i为0.709 16, 高于赋矿围岩, 与上覆寒武系白云岩地层的87Sr/86Sr值相近, 表明矿床形成时有来自上覆地层物质的加入.结果表明, 采用闪锌矿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通过单矿物及其残渣相互约束, 可以有效确定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2.
江西众埠街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是近年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众埠街矿床成矿作用,对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测定众埠街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通过闪锌矿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判断成矿物质来源。测得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359±7 Ma,表明铅锌成矿期为早石炭世。闪锌矿Sr同位素初始(87Sr/86Sr)i值介于0.6937~0.7163之间,平均值为0.709,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均一温度范围为154~310℃,盐度范围为0.70%~5.70%NaCleqv。石英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75.4‰~-58.1‰,δ18OH2O值为1.0‰~8.1‰。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  相似文献   

3.
江家垭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红岩溪背斜轴部,是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铅锌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产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砂屑灰岩中。文章首次采用超低本底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湘西龙山江家垭铅锌矿床主成矿期形成的富铅锌石英脉进行了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成矿年龄为(372±9.8)Ma,n(87Sr)/n(86Sr)=(0.709409±0.000058)。通过成矿地质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晚泥盆世华南地区发生的拉张断陷导致的盆地流体大规模运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江家垭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陆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一重要矿床类型,由于缺乏适当的定年方法,该类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一直不明确。东珺铅锌银矿床是一新近发现的热液脉型矿床,本文在对采自该矿床的6件闪锌矿矿石样品进行了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闪锌矿的Rb-Sr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87 Rb/86 Sr和87 Sr/86 Sr同位素比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分别分布在0.283 8~6.503 0和0.713 685~0.725 241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130.2±4.4)Ma(2σ,MSWD=16),(87Sr/86Sr)0=0.713 176±0.000 057,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处于伸展构造体制,因此该类矿床是在拉张构造体制的背景下形成的,与区内早白垩世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它代表了区内一重要成矿阶段与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中亚造山带南段洋?陆构造演化时限及动力学背景,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地区花牛山晚古生代闪长玢岩进行年代学、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研究.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7.6±7.5 Ma,SiO2为53.92%~54.84%,K2O+Na2O为6.34%~6.82%,高Al2O3(14.66%~15.23%)低MgO(3.20%~3.99%),Mg#值为40.26~46.50;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20.07~21.33),弱负Eu异常(δEu=0.79~0.82);明显富集Cs、Rb、Ba、K、Th及Pb,弱富集Zr和Hf,亏损Nb、Ta、Ti、P和Sr;(87Sr/86Sr)i值在0.707 009~0.708 799之间,(143Nd/144Nd)i值介于0.512 248~0.512 272,εNd(t)值为-0.39~+0.09.这些特征指示闪长玢岩源于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地壳同化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花牛山闪长玢岩的形成与北山南部辉铜山?帐房山洋盆北向俯冲闭合后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相关,指示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南部于早二叠世时已经进入陆内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6.
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一直以来缺乏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致使其成矿构造环境存在争议.获取了闪锌矿Rb-Sr年龄,联合H-O、C-O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年代、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构造环境.闪锌矿Rb-Sr年龄为348.5±7.2 Ma(MSWD=1.10),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热液矿物δDH2O、δ18O值分别为-19.3‰~-58.1‰、-1.4‰~0.6‰,沿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线分布,并有向雨水线漂移的趋势,说明成矿流体中水是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并加入雨水的混合体.热液方解石δ13C、δ18O值明显分为两群,分别为-1.7‰~-1.6‰、12.9‰~15.2‰和-6.5‰~-4.9‰、19.3‰~20.2‰,暗示成矿流体中C、O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溶解作用和有机质脱羧基作用.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0 42 ±0.000 13,高于赋矿围岩Sr同位素值而明显低于基底Sr同位素值,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与基底.结果表明川滇黔地区存在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古特提斯洋张开有关的伸展构造环境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收缩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花垣矿集区位于我国湘西-黔东成矿带,作为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预测储量超过千万吨,位于花垣矿集区中部渔塘矿田的柔先山铅锌矿床是区内典型的铅锌矿床.采用闪锌矿Rb-Sr分相法获得了柔先山铅锌矿床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12±6 Ma(MSWD=1.5,初始86Sr/87Sr=0.709 32),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这一年龄限定了花垣地区铅锌矿床的时代.柔先山矿床的铅锌矿矿石流体包裹体、Sr-S-Pb同位素示踪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可能是地层封存水与后期迁移流体的混合,成矿元素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硫由赋矿层位之上的含膏岩层经历热化学还原过程供给,铅和锶同位素特征都指示上地壳来源.   相似文献   

8.
右江前陆盆地形成于华南板块向印支板块俯冲拼合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印支期构造形迹。然而盆地中印支期岩浆及其相关成矿作用鲜有报道。选择右江盆地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的德立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测年方法,获得德立矿床成矿时代为207.1±0.6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28379~0.739226,对比显示,闪锌矿Sr同位素组成与矿集区及周边晚白垩世长英质岩体、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低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而与区域内三叠纪长英质岩体具有相似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德立铅锌矿床成因可能与三叠纪岩浆关系密切,也暗示西大明山矿集区深部或周边存在隐伏三叠纪岩浆岩。此外,该矿床的矿体产出部位与富有机质地层关系密切,泥盆系和寒武系之间的硅钙界面破碎带是寻找铅锌矿床的有利位置。此次研究指示在西大明山矿集区不仅有晚白垩世铅锌成矿作用,矿集区西侧还存在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育两期成矿作用的叠加,为今后矿集区找矿勘查拓展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冰洞山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采用全溶方法和流体包裹体淋滤法对主成矿期闪锌矿进行Rb、Sr同位素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为507.7~507.8Ma,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为0.709193~0.709220。该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说明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为早奥陶世,成矿作用发生于加里东中期。成矿作用时代与闪锌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反映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由基底岩石和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共同提供。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对扬子地台北缘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冰洞山铅锌矿床可能是在加里东期伸展环境中,成矿热液伴随穹窿构造活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结晶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银水寺铅锌矿床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是大别山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目前对矿区岩浆作用时限、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区铅锌成矿规律的认识.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区出露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的岩石学、成岩年代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水寺矿区正长花岗斑岩脉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5.4±0.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正长花岗斑岩脉表现为高硅(SiO2=71.43%~72.71%)、高钾(K2O=4.62%~4.88%)、富碱(7.47%~7.81%)、弱过铝质(A/CNK=1.03~1.06)、富Fe低Ca,贫Sr、Ba、Ti、P,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图呈典型的右倾型,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全岩(87Sr/86Sr)i值为0.710 21~0.710 53,εNd(t)值在-20.0~-19.2之间;锆石εHf(t)值为-26.7~-23.8,位于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值变化于2 663~2 845 Ma之间,指示其起源于大别杂岩与扬子板块北缘的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矿区正长花岗斑岩脉形成于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后的大规模伸展环境,软流圈地幔上涌作用于减薄的岩石圈,与西向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俯冲角度改变造成的强烈弧后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2.
水头山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南端芦子园矿集区,区内以发育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两类铅锌矿化为特点.为查明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对水头山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开展了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5.8±4.2Ma(MSWD=1.70,n=6),结合区内其他矿床的成矿年龄,认为...  相似文献   

13.
张晓军  罗华  吴志华  范先旺  熊俊  杨杰  牟金燚 《地球科学》2014,39(10):1322-1332
大义山矿田处于华南褶皱带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位于阳明山-大义山-上堡东西向基底断裂、攸县-宁远北东向基底断裂和郴州-邵阳北西向隐伏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主要受大义山岩体控制,其中云英岩脉型锡矿为该矿田典型的成矿类型之一.对该矿田白沙子岭锡矿床云英岩脉型锡矿脉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的讨论.结果显示,矿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0±1 Ma,属于南岭地区中生代160~150 Ma时段成矿高峰期产物;成矿与大义山岩体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为该期岩浆晚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6 79±0.003 66,预示其成矿流体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具有地壳和地幔混合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的典型代表,更是该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已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扎西康矿床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以及极为复杂的成矿期次,因而其成矿世代的系统划分不仅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带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的认识基础之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穿插关系,提出了新的成矿期次划分方案,将扎西康矿床的成矿世代分为3期、7阶段和13亚阶段,这种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显示出扎西康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多期流体叠加的结果,并提出晚期锑元素对先存铅锌矿体的叠加改造成因。研究表明这种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在整个区带上具有普遍意义,指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可能具有寻找铅锌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石英ESR法对冈底斯北带中的蒙亚啊铅锌矿床进行了年龄测定。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矿区的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4.3±0.3 Ma(MSWD=2.6);矿石中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ESR测试结果指示矿床大致形成于(10.0±1.0)Ma~(13.6±1.4)Ma。两种年龄结果比较相近,且与冈底斯巨量斑岩铜矿化时间一致。据此,蒙亚啊矿床很可能为岩浆热液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冈底斯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MVT型铅锌成矿带,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精确成矿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对该区矿床成矿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的争议较大。文章对铜仁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的卜口场铅锌矿床和中寒武统敖溪组中的大硐喇汞锌矿床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9.6±9.1)Ma(MSWD=0.51,n=5)和(349.2±5.2)Ma(MSWD=0.031,n=4),两个矿床闪锌矿的共同Rb-Sr等时线年龄为(348.6±1.9)Ma(MSWD=0.46,n=9),初始值(87 Sr/86 Sr)i为0.7095。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黔东北地区不同碳酸盐地层中铅锌、汞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一致的,均为后生矿床类型,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包括震旦系碳酸盐岩在内的下伏地层。区内铅锌、汞矿床在加里东运动后期至华力西运动早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后碰撞过程中,可能与保铜玉深大断裂(中元古代末期上扬子古陆与江南古陆结合带,即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的继续活化、扭动、撕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分布于东天山石炭系中、下统火山岩区,近年来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石英脉型3种成因类型的金矿。经Rb-Sr等时线法、U-Ph法、40Ar/39Ar法等地质年代学研究,认为容矿岩石火山岩的年龄为300-280Ma;矿化发生在海西晚期到印支早期(270-220Ma),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各矿区的花岗质侵入岩与成矿有一定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Hongdonggou 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Luanchuan Mo-W-Pb-Zn-Ag polymetallic ore miner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China,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ast Qinling metallogenic belt.The orebodies in the deposit,which are vein,bedded and lenticular,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syenite porphyry,and formed within the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of the Yuku and Qiumugou formations partially.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has previously been argued to be of hydrothermal-vein type or of skarn-hydrothermal type.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Rb-Sr isotopic dating based on sphalerites from the main orebody of the Hongdonggou 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which yield an isochron age of 135.7 ± 3.2 Ma,constraining the timing of mineralization as early Cretaceous.The age is close to those reported for the Pb-Zn deposits in the Luanchuan ore belt.The(~(87)Sr/~(86)Sr),values of the sphalerites(0.71127 + 0.00010)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errigenous silicates(0.720) and higher than the mantle(0.707),suggesting that the metallogenic components were mainly derived through crust-mantle mixing.Combining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th those from previous work,we propose that the Hongdonggou 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s a hydrothermal-vein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Cretaceous tectonothermal event,and the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NWand near EW-trending faults in the Luanchuan Mo-W-Pb-Zn-Ag polymetallic ore concentration belt.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亚贵拉含钼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奋其  高明  唐文清  梁婷 《中国地质》2010,37(6):1566-1574
冈底斯带东段的念青唐古拉地区除了发育许多大中型铅锌矿床外,还发育大型钼矿床,前者被认为是始新世成矿作用的产物,后者则被认为是古新世斑岩型钼矿床。在该区规模最大的亚贵拉铅锌矿床评价过程中,不仅发现铅锌矿化与石英斑岩体关系密切,而且在岩体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辉钼矿脉。应用LA-ICP-MS对石英斑岩锆石微区U-Pb年龄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90%的测点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明显的环带构造,具岩浆成因特点。2件石英斑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65.8±1.3)Ma(MSWD=3.0)、(68.6±1.7)Ma(MSWD=1.8),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在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石英斑岩体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前人对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认为辉钼矿化、铅锌矿化均与石英斑岩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但亚贵拉钼矿化与沙让斑岩钼矿化有别。念青唐古拉地区在晚白垩世可能发生铅锌成矿作用以及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