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二级站如何提高重要天气的监测记录和发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本站的一些工作经验,阐述实际工作中因对某些技术规定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容易造成错报及记录错误等方面,提出一些监测记录和编发重要天气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县气象局应用的地面气象测报软件AHDM程序为DOS版本,没有自动传输报文功能.在报文生成后,还需要把报文输入发报程序窗口内,并经过多次校对,确认输入报文正确后,然后再联网上传.这既费时繁琐,又容易出现漏组和误码.为减少手工错误和节省时间,我们在AHDM程序与发报程序之间,利用windows下DOS窗口的复制与粘贴功能,代替报文的手工输入,使报文输入更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3.
李光强  陈锐 《贵州气象》1995,19(5):35-36
1994年8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新的地面气候月报程序,该程序与老的程序相比,有如下优点:历年各月日照时数平均值及降水量五分级级别不需输入,直接由计算机在相应数据行中加以判断读出,既简化了操作过程,又提高了输入质量。但在该程序的试运行中,笔者却发现了几点不尽完善之处:首先,原程序中各口平均气温Tin,日最高气温Tx,日最低气温Tn三要素均须扩大十倍输入,而月平均水汽压Ee、月平均本站气压PO、月平均海平面气压PP、月总降水量RR、月总日照时数SI的数据却以O.l为单位原值输入。这样就容易引起混淆,造成输入上的错误,影…  相似文献   

4.
李治民  娄德君 《气象》2001,27(10):57-57
随着中国气象局 92 1 0工程的正式业务运行 ,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 (MICAPS)也日益被广大预报员所接受 ,特别是PCVSAT单收站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 ,使MICAPS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MICAPS的系统参数经过适当的调整后 ,能够更好的被我们所使用。我们在两年多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供大家参考。1 系统参数文件的修改1 1 修改初始化参数数文件 c :\micaps \code\para1 dat对应第 1 9类数据格式通过将文件中的经纬度和放大系数进行修改 ,把本站的位置放在合…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在使用时会出现死机、无法启动等软故障现象,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些重要数据被修改或丢失(如:CMOS参数设置,主引导区记录、DOS引导区记录).由于计算机正常启动时,要访问CMOS参数设置、主引导区记录、DOS引导区记录,如果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错误,都会导致计算机无法启动和正常运行.因此,对以上三方面的资料进行备份是十分必要的.在NORTON6.0中有一个DISK-TOOL.EXE可运行文件(字节数为81K),运行此文件后可以制作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应急软盘.可将软盘制作成系统盘,并将计算机的CMOS参数设置、主引导区记录、DOS引导区记录分别备份到软盘上;必要时可将以上三方面资料中的任何一项数据恢复到计算机中,使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锦冠  周小萍 《广东气象》1996,(4):34-35,37
地面气象测报使用微机后,只要配备LQ-1600打印机便可完成月报表的打印工作.但在实践中发现,台站在开始使用报表打印软件的一段时期内,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将近10年来推广报表打印软件过程中沉到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作归纳总结,并介绍如下:1我省推广使用的地面气象报表打印程序是从外省引进的,因作者未提供原程序,我们无法对软件进行修改,只能根据其存在问题作人工补救。由于报表审核程序不完善,经微机审核的报表仍需经过人工审核才能保证无错。2报表打印问题主要是操作错误致使报表数据文件不符合。因此要顺利地…  相似文献   

7.
台站使用的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涂有感光药的日照纸对太阳光的感应得感光迹线,经观测员分辨划定来获取日照记录的,在这一工作中要经历涂药、感光和人为辨认划定三个环节,其中头尾两工序人为因素较大,若不认真就易造成差错。我们在一次查阅本站实测日出日落时刻时,发现了这样一些个例,实有日照记录超出了天文理论可照时数,使记录的日出日没时刻在理论值外。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分析与划定,是观测上属于质的错误。于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余林 《贵州气象》2005,29(1):42-42,25
把计算机应用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由于测报程序的不完善,测报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讨论了在日常报表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年,桂西北地区在春末夏初季节常出现冰雹天气。我们希望能用雷达观测去判别雹云,及早发出冰雹预报,以便争取时间作好防雹工作。为此,我们把1977年至1979年3月至5月初出现的21次降雹中选取8次过程,以雷达回波参数等作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区分一般雷雨与雹云的参数指标。一、雹云的回波强度和高度的判别指标。雹云来源于雷雨云,但它们之间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在统计中,为了符合实际应用,都选雹云发展阶段的观测记录,并把记录订正到50公里的距离处来作比较,同时考虑到711雷达探测能力受雨滴的衰减很大,因此在选个例中都把本站到雹云途中(包括本站上空)有降水回波影响的个例除外,得到8次雹云和14个雷雨云之间强度与高度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用的PC—1500微机测报程序《DNICX-A。》,在2、8、14、观肘观测输完地.温资料后,显示屏上出现“CHECKI/2”时,容易忘记输“2”而直接接“ZNTER”键清除了显示屏,打印出地温资料。在不熟悉测报程序的情况下,往往使用“DEFA”重新启动输入全部资料,或者使用“DEFG”重新校对当时次的资料来最后打印地温资料。这种重复打印费时、麻烦。如果使用“G0T0490”,就可使计算机转入地温资料校对状态,校对完地温资料出现“CHECKI/2”时,输入“2”即可打印出地温资料,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改正打印完地温资料后发现的地温…  相似文献   

11.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设计外部进程访问数据库的时闻控制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响应时问的前提下。把握好系统与网络负载同系统事务响应处理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些类型数据的响应处理缺乏有效率的解决途径。此类数据采用通常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基于此,开发了1种由ODS API和Socket缩程的数据库ESP扩展方法,由应用系统主动查询方式变为数据库系统主动通知或推送的方式,从而提供了1种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发生季节、地域及影响系统都十分相似的"97.5"、"81.5"两次孟湾风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影响系统强度的差异,造成降水的范围及量级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事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多年,而2005年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在2005 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选出的六项优先议题(称六大挑战)中,气候变化的议题位居第三。作者以他敏锐的思考,科学的分析,把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的深刻内涵作了充分的诠释,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4.
“西马仑”与“海贝思”台风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路径相似、在闽南地区产生特大暴雨的1308号台风"西马仑"和1407号台风"海贝思"的环流形势特征、云系结构特征及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马仑"的过程特点是雨强大、降水时间集中,而"海贝思"的特点则是雨强小、降水时间长;"西马仑"云系结构紧密,属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水,而"海贝思"云系结构松散,其外围的螺旋云带产生的列车效应是产生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两个台风都具有低空急流、风速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流场等有利于产生特大暴雨的环流形势特征;两个台风都存在低空偏东风和偏南风急流,两支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低空急流较强的时段与强降水时段相对应;台风中心附近强辐合辐散区的建立和维持是产生特大暴雨重要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区的面积和强度与暴雨区范围和降水强度相吻合;垂直速度大值区的维持时间与强降水的维持时间相一致;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散度的增大和减小,可作为降水增大和减弱的重要依据之一;暴雨区主要落在700 h Pa螺旋度场大值区内,所以螺旋度分析可为台风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对2007年登陆浙南闽北交界的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面气压场的分布对台风登陆前后大风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后大风的持续时间有重要的影响;台风登陆之前FY-2C红外云图对大风的影响范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台风外围螺旋云带进入东海海域的时间则可以作为预报台风大风开始影响温州的一个参考依据;多普勒雷达最大径向速度对台风极大风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预报挑战度"(measure of forecast challenge,MFC)是一种衡量预报难易的新尺度;"可预报性演变指数"(predictability horizon diagram index,PHDX)是一种检验集合预报的新评分。这二种新指标是杜钧等于2019年提出来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英文杂志《天气和预报》上。为了让国内基层台站业务预报和研发人员也能熟悉和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在此作一简短的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 ℃/10 a、13%/10 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 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冷”“暖”冬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10a、13%/10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19.
北极海冰“强信号”影响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冰冻圈作为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气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文中主要研究了北极海冰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区域与北半球季尺度气候变异前期北极海冰“强信号”现象。探讨了中国华北地区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特征 ,比较了华北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相关区域特征分布 ,并揭示出北极海冰“强信号”区与中国区域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 ,分析了北极海冰“强信号”区对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影响的动力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温州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温州新一代气象雷达资料等,对"南川""狮子山"外围云系对温州造成的大风和强降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时大风和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可根据雷达基本速度场中的强径向风、地面气压梯度的增大区和台风路径、移速等判断大风;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