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将会阻碍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论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邹光富  毛英 《西北地质》2003,36(C00):51-54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毛英 《四川地质学报》2003,23(2):106-108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巳成为西南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当首西南地区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区。同时该区自然与气候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和破坏严重。文章阐述了滇西北地区地质环境特点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的初步认识,对促进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芳  徐友宁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2010,37(5):1520-1529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6.
新疆矿山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杰 《地质找矿论丛》2002,17(4):277-281
新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矿业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开发,加上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了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矿山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历史因素、政策、经济技术、地方保护主义及环保意识差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矿业开发力度,走出“先开发、后治理”的误区,使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已成为西北地区各省、区主要工业经济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受政策、管理、技术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其类型主要为资源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在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开发是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否则,恶化的矿区生态环境必将阻碍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辖市好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厂坝铅锌矿区民采开发引发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国有大型露天矿-厂坝铅锌矿矿区及其周围大量无序的民采开发,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十余年间,矿区先后有过多次大的矿业秩序整顿,但其后均出现大的反弹,引发了更大的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类似于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边远贫困地区较多,如何在开发矿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类似的破坏性开发带来的环境地质恶果,走绿色矿业之路,是反思厂坝矿区民采开发问题思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中国地质》2005,32(3):518-522
青海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可持续开发战略与规划应建立在对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青海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青海省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框架。提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准则和地质评价指标。在荷兰国际地球科学测量与观测学院(ITC)开发的GIS软件——ILWIS环境下,利用其新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的SMCE模块,对青海省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具有矿产资源远景开发的地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对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动态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矿业开发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是矿业活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矿业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与矿产资源类型、开发方式、地域条件及矿山企业的规模、性质关系密切。在研究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以MAPGIS为平台的可视化动态环境地质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光 《吉林地质》2002,21(3):106-112
我国西部载我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内的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地区。但目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pGis的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天津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潜在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天津市固体矿山主要分布在蓟县山区及山前地带,蓟县是工作部署的重苣地区:平原区丰耍部署凋杏砖瓦粘十矿山。  相似文献   

13.
京九铁路沿线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叙述了京九一矿产资源概况和开发现状、地质环境状况,讨论了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形势和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就区内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为西南岩溶山区的中心,又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大省,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而矿山地质灾害首当其冲。本文以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山资源利用现状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阐述,探索了生态治理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典型案例探讨。以期从“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生态思维转变助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程度较高,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很突出。本文在概述山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影响范围、破坏特点及危害程度,并介绍了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作了一个概要的描述。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这一地区水电开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的地质适宜性问题,认为在解决工程的具体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把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与水能资源开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放在一个大的、与区域地质条件成生背景相联系的环境系统中,深入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以求获得对这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为解决工程具体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地质适宜性评价问题,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咸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往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引发了当下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阐述咸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祥云 《江苏地质》2003,27(1):25-30
概述了苏北赣榆地区的国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与地质环境(包括水体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及灾害地质等)特征。总体上该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持得较好,但客观上地区差异明显,存在一些资源和地质环境问题,并应引起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开发不同类型矿产导致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而同一类型矿产因地域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以及不同企业开发导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程度及差别较大;不同类型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和企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晋生 《山西地质》2012,(4):105-107
对太原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破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