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模糊识别方法研究了长江三峡流动重力网区1985~1995年10期高精度重力测量资料。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高异常从属函数与本区几个中弱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时间多为计算时所用的最后一期测量之后的一年期间。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高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处理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短水准观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排除干扰和提取地震异常的功能,且物理意义清楚,计算简便,可以作为观测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用模糊识别对唐山和大同地震前短水准异常分析后,发现震中位于高异常从属度区附近,且前兆异常的出现与地震活动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震前还有明显的异常频次峰值。  相似文献   

4.
以近 2 3年来湖北西部地区 ML≥ 4.0级地震前内符检验有一定震兆异常显示的 6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作为指标 ,估计样本有震或无震类别 (1— 0 )的从属度 ,判定预报样本所属类别。根据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鄂西地区的地震进行综合预测研究 ,统计结果认为 :模糊聚类方法对鄂西地区 ML≥ 4.0级地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重构并提取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监测高频平稳信号和低频趋势信号。基于高频平稳信号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及其表现形式,结果表明,在山西断裂带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部分跨断层测段出现明显异常;强震前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异常测点数量多、分布广、距离震中较远,中强地震前异常测点多集中在震中附近。基于低频趋势信号分析断层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山西断裂带断层以继承性正断运动为主,断层分时分段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褶积滤波法对山丹地电阻率进行去除降雨校正处理,再分别对原始数据和去降雨后数据在进行归一化月速率分析前作不同处理方式组合的结果进行映震效能统计,从而选出归一化速率分析前数据最优处理方式。结果显示,NS测道适用于去倾、去周期处理,EW测道和NW测道均适用于去周期处理,且去除降雨后各测道映震效能均优于去降雨前,说明降雨对山丹地电阻率异常提取有较大干扰。由于2022年祁连山地震带表现空前活跃,至8月逐渐恢复平静,因此选择2014~2022-08祁连山地震带及其附近中强地震活动前山丹地电阻率表现出的速率超限异常总结映震指标,利用2022-08~12山丹地电阻率的速率超限异常对逐渐平静的祁连山地震带地震危险性进行预测,分析山丹观测站附近地震活动水平是否真的降低,结果显示,山丹地电阻率观测值仍然存在速率超限异常,说明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仍然存在,地震活动水平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7.
处理分析2016~2019年湖北及邻区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获得2016-09~2019-09的14幅长期和近期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2019-12-26湖北应城M4.9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应城M4.9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断裂为襄樊(襄阳)-广济(武穴)断裂,是正负重力变化转换带;2)应城M4.9地震重力异常变化有一个上升-下降的过程,在下降过程中发震;3)应城M4.9地震与秭归M4.5和M4.1地震一样,震前重力场异常变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两湖地区活动断裂活动性弱、相对运动量小、应力难以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典方法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形变台站测项资料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测项震前出现中、短临前兆异常,异常测项占统计测项的78%.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宁夏几次中强地震前的重力异常资料。识别异常的标志是,以幅值大于2mσ为依据。重力异常形态有正也有负;异常空间展布范围一般局限在距震中60km的区域内,该区出现较强的垂直差异运动,显示异常的重力测段多分布在地震烈度衰减较慢的一侧;异常持续时间约为几个月至一年半,而且近离震中区的重力测段比远离震中区的测段异常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其中有的异常是地震前就有所察觉并据此提过内部试报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以来雷州半岛-海南岛陆地区(以下简称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资料,对2017年下半年前后的联测资料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进行处理。将湛江和琼中2个绝对重力点作为雷琼测网基准,研究2016年以来雷琼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重点研究2018-03-20广东阳江4.2级地震、2019-03-05广东雷州4.1级地震、2019-08-20海南三亚4.2级地震和2019-10-12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除广东雷州4.1级地震外,其他3个地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地区均存在重力场变化异常,表明在测网网格距和数据处理方法合理的情况下,对于4~5级地震,区域重力场在震前可能存在一定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1.
?????????????????????????????2008??3??30?????????5.0??????????????????????????????????????ε????????-???-????-????????????(-30??60)??10 -8 ms -2?????????仯??  相似文献   

12.
处理分析2016~2018年三峡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获得2016-03~2018-09共11幅差分和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2018-10-11发生在湖北秭归的4.5级和4.1级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7年以来,震中区重力场变化经历了从先减小后增大到震前趋缓的过程。2)2 a累积重力场变化显示,新华-龙王冲和高桥断裂带两端重力场变化差异增大,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孕育有关。3)只要测网网格距合理、数据处理得当,区域流动重力测网对4.0级小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潜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GRACE̽��ǿ���������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CE??????????????????й??????????????????仯?????????????仯???????δ??????????????仯???????????????????????????????????Χ???仯???????????????????Ms8.0?????????????????仯???????????????о?????????????????????????????????????????????????????????仯????????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大陆7次强震前出现的典型重力场变化图像(梯度带和四象限)及其量化参数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地震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测网观测时段、测点空间分布、变化幅值空间差异等具有密切关系;芦山地震前潮汐因子异常空间范围是流动重力典型变化范围的近10倍,可能与连续重力观测站的精度比流动重力联测高1个数量级有关。基于闭锁剪力模式提出利用典型重力变化图像进行地震数值预测的方法,强震前在孕震源存在的双力偶闭锁剪力的持续作用下,走滑型力偶会在地表引起四象限重力变化,倾滑型力偶会在地表引起二象限(梯度带)重力变化。预测回溯算例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对走滑型和倾滑型地震的震级预测较为有效,同时可给出未来地震的地点和类型。  相似文献   

15.
对鲜水河断裂带区域重力网 10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 ,在此基础上 ,构制出能展现异常变化特征的重力场空间分布图。分析认为 :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对网区重力的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域重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东南段的变化大于西北段 ;尤其是康定一带 ,是现阶段地壳应力容易累积的危险地区。分析还表明 ,在巴塘、小金和丽江等地震前 ,重力场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о??????? ????????????????????????????????б?′?????????????????????????????????????????????????  相似文献   

17.
�׶�Ȧ��������̬�仯�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仯?????????????????????????????????????78???????????м????????????????????5?????????????????????????????仯????????????????????????????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1989年10月和1991年1月两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对1991年1月29日(代县至原平一带)5.1级地震的探讨性分析预报,说明流动重力测量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