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思 路  惠来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 ,地形复杂 ,地势南低北高 ,南临南海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降水量多 ,强度强 ,特别是台风季节强降水机率多 ,年均降水量 180 0 .0 mm以上。其中后汛期 (7~ 9月 )平均降水量 736 .2 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 2 / 5。逐年间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较大 ,最多 16 13.3mm(比降水偏少年份全年总量还多 ) ,最少 378.9mm。根据历年来后汛期降水资料 ,结合惠来实际情况分析 (现有大型水库一宗、中型水库 7宗、小型水库 2 0 1宗 ,总库容量 3.9亿多 m3 ) ,后汛期降水量多少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危 ,特别…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用参证站资料的方法,对黎平县双江电站水库1954—2021年近68 a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采用PearsonⅢ型研究方法和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公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黎平双江电站水库年最大日降水量年变化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上升趋势较显著。暴雨洪水设计以H1d=119.29 mm、Cv=0.47、Cs/Cv=3.5作为研究成果,防洪标准按5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2.0%,日最大降水量=277 mm、洪峰流量=2509 m3·s-1;洪水校核按50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0.2%,日最大降水量=391 mm、洪峰流量=3905 m3·s-1;消能防冲设计标准按30 a一遇的设计成果为P=3.3%,日最大降水量=252 mm、洪峰流量=2209 m3·s-1。研究成果对黎平双江电站水库预防灾害性强降水、安全渡汛和水库优化调度、提高产能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气候属于温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湿润地区。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区境东西横跨1个纬度,年平均降水量5 004 mm,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 mm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 732.2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2%。全年无霜期平均143 d。初霜日期平均为9月26日,终霜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份最热,月平均22.9℃。全区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  相似文献   

4.
扎兰屯地区是气象灾害多发区,旱灾和冰雹灾害十分严重。近几年来连年严重干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2001-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特别是2004年全年降水量仅有286.4mm,比正常年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农业生产普遍欠收,部分绝收。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人影工作在洛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9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933mm。干旱、季节性干旱年年发生。近30年的气象数据表明,洛阳夏季经常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雹灾害。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洛阳市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托克托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生态和农业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克托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处于土默特平原的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山脉,经常有冷暖空气交绥,易产生对流天气现象,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个别地区又有明显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干冷。夏季短暂而暖湿。冷暖变化剧烈,雨量少,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352.4mm,年最少降水量为162mm.处于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绥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10℃积温2400-2 700℃,无霜期120-140 d,日照时数2 600-2 900h。全市平均降水量483 mm,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 mm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2013年绥化市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最为严重的汛  相似文献   

8.
《气象知识》2014,(1):12-13
2013年,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较2O12年偏高0.80c;2013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较2012年偏少15.8毫米  相似文献   

9.
1引言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地区南部,西部与北部为张广才岭,东部与南部为老爷岭。属于亚温带半湿润地区。横跨二、三、四积温带,年平均气温3.3-5.7℃,≥10℃积温2300-3100℃,80%的保证率在2500℃以上,无霜期120-160 d;年降水量340-700 mm,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0-80%;光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2300-2900 h,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区域面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自然正交分解 (EOF) 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相结合, 利用新疆区域14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 计算得到新疆区域面雨量年、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约为2724.6×108t, 年平均降水量为165.5 mm。从空间分布来看, 天山山区面雨量最大, 约占全疆面雨量的40.4%,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09.1 mm; 北疆地区次之占34.3%, 年降水量为277.3 mm; 南疆地区最少约为25.3%, 年平均降水量仅有66.2 mm。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面雨量最大, 约占全年面雨量的54.4%;春季次之为23.6%;秋季为16.5 %; 冬季最少, 约为5.5%。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1987年存在突变, 在此之后降水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5—2014年所获取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其气温、风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城站年平均气温为-2.2℃,气候变化趋势率为0.079℃/10a,近30a长城站气温升高了0.24℃,秋季气温增速最大。年平均风速为7.3m/s,最多风向为ESE;大风天气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d,冬季大风日数(13d)较其它季节多,春季平均风速(7.9m/s)较其它季节大,大风主要风向集中出现在N—W、S—E两个方向区间。降水主要以雪和雨夹雪为主;月平均降水量45.5mm,降水日数为25d,降水日数无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它三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降水量为546.5mm,年降水日数为296d,降水量变化趋势与以往结论相左,近30a长城站的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趋势率为41.8mm/10a。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ENSO事件对川西高原区的气候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1-2010年川西高原区7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以及60 a间发生的厄尔尼诺(El Ni?o)/拉尼娜(La Ni?a)事件,分析降水量、气温与El Ni?o /La Ni?a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El Ni?o/La Ni?a事件对川西高原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El Ni?o/La Ni?a 事件的发生对川西高原区年平均降水量有影响,El Ni?o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La Ni?a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El Ni?o年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39.14 mm,拉尼娜年降水量高于正常年降水量22.56 mm。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微弱的波动上升趋势,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与ENSO事件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从拓宽大渡河整个干流的水体分布与改变单一水库(瀑布沟水电站水库)的水体覆盖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下垫面水体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干流水体变化和瀑布沟水库水体加宽后所产生的气候效应类似,均表现为对水体附近区域的局地影响。年平均气温在水体附近区域下降0.2~0.4℃,冬季平均气温小幅升高,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气温降低;冬季、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在河流两岸的年平均降水量、夏季降水量有所减少;相对湿度在水体区域微弱增加,平均风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对牡丹江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来,牡丹江气温有增暖趋势,年平均增温率为0.356℃/10a;年平均降水量有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 mm/10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年平均气温为短期内上升,长期内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短期内偏多,长期内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的气候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涛  裴浩 《内蒙古气象》1993,(2):32-33,9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回归方程,对内蒙古境内46个台站有记录以来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内蒙古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有上升的趋势,年均相对湿度总趋势是减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以干旱著名、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鄯托盆地和哈密地区,在1984年6月21日至23日和1984年7月8日至11日分别出现了罕见的大——暴雨(简写1984.6和1984.7过程).鄯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4.3mm,6月份平均降水量仅有2.8mm.而在84.6大降水过程中降水量却达31mm;哈密的年平均降水量是34mm,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6.5mm,在84.7大降水过程中,哈密却降雨26mm.如此干旱的地区,一次降水量就是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年水资源总量为30.43亿方,人均占有量为528立方,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分之一;亩均占有量是484立方,仅占全国亩均量的四分之一,足见我市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另一方面,根据世界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有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降水减少的趋势,这意味着本来就缺水的我市将变得更为干旱。据泰安市多年降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722.6mm,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711.6mm、739.8mm、716.4mm,而1981—1989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75.3mm,只占多年平均值的80%。1986—1989年的四年  相似文献   

20.
统计分析了商丘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种日夜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使日较差呈变小趋势;商丘偏暖年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偏冷期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增高是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