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板块及其周缘地区有关的构造运动简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训  王永 《地球学报》1995,16(3):246-260
本文从板块运动及板块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塔里木板块及其周缘地区构造发展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构造事件。研究表明,在塔里木的演化历史中,有多次重要的构造事件,他们的发生和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及相互作用是密切相关的。中元古代以来,塔里木在和周缘的地块不断碰撞增生和拼贴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同时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周缘的山系及内部的盆地。  相似文献   

2.
早前寒武纪发育的构造是指从原始地壳分布区形成到早期地壳碎屑杂岩形成,直到原始地壳开始固结的条件下产生的构造。在麻粒岩—紫苏花岗闪长岩壳分布区,最古老的构造类型有环状、管状构造、穹窿构造及其分隔的向斜槽及巨大的盆地—向斜构造。在英闪岩壳分布区占主导的构造类型是穹窿构造,他们是原始地壳或早期地壳的奠底构造,具轴线对称、直立非线性特征。他们是在粘-弹性流条件下,地幔和原始地壳质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在早期地壳奠底构造上,上叠着三个阶段的线型褶皱Φ_2、Φ_3、Φ_4。他们是在粘—弹性流条件下岩石圈物质分异运动产生的。晚太古出现冰川谷绿岩构造区,下元古早瑞芬运动仅限于沉积盆地内,形成同沉积平缓褶皱。晚瑞芬运动使整个波罗的地盾发生构造改造,形成各种近南北向构造。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壳的构造及其历史、构造形成过程及其发生的原因,而构造运动又是大地构造学中的基本问题。由于它是对运动现象及其性质进行综合研究,就必须有它的特有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因此,在现代大地构造学基本问题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苏联以H.N.尼古拉耶夫为代表的新构造学派的研究现状;概述他们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即:划分新构造期的标准应当是“地质-构造组合标准”,传统的“地貌标准”应当废弃;新构造期的下限应划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而不是中新世;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具有同等的意义等新观点.还论述了他们对新构造期全球动力学系统所进行的分析,及其由此所得出的分层构造运动,分层构造应力场和分层构造形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不整合面及其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整合及其性质和强度的确定对理解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构造变形历史和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研究显示,该区二叠纪至中生代地层中存在多个不整合面,且多为构造运动的反映。其中对克-百地区构造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有四期,其一发生在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沉积后,主要表现为冲断掀斜运动,使其前的二叠纪沉积向南东方向掀斜抬升,遭受剥蚀;其二发生在三叠纪末期,对克百断裂上盘大侏罗沟断层至百口泉段的构造有重要影响;其三发生在中侏罗世末,该期构造运动在克百断裂带及其上盘表现最为清楚,以冲断为主,局部地区有褶皱现象;其四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表现为掀斜运动,褶皱和断裂作用相对较弱。克-百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变形的差异性与构造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地质体在受力、运动情况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大小不一的构造形迹,其在时空域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其特征能够反演其受力、运动情况,特别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小构造,对区域构造成矿及地质体运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佐证。基于此,本文从小构造与大构造的关系为着重点,并以青海1∶5万区调为实例,阐述小构造研究在区调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地质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26-329
地质体在受力、运动情况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大小不一的构造形迹,其在时空域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其特征能够反演其受力、运动情况,特别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小构造,对区域构造成矿及地质体运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佐证。基于此,本文从小构造与大构造的关系为着重点,并以青海1∶5万区调为实例,阐述小构造研究在区调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地质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者认为,西藏活动构造是早期形成的走向东西的构造带的重新活动(或继续活动),或者是沿东西走向深断裂(如雅鲁藏布深断裂等)发生断块翘起的运动等.他们所列举的构造地貌、水系格局及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东海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在折返过程中,先后经历了韧性和脆-韧性构造变形。早期的韧性变形发生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晚期的脆-韧性变形发生在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两期构造变形的运动矢量都表现为上盘向南东的运动。对被超高压变质岩构造掩覆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与欧亚大陆第三纪以来碰撞汇聚,造成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缩短变形。塔里木盆地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形调节和应变分解,成为中亚板内构造的重要问题。塔里木陆块新生代以来被板内造山带及走滑断裂系环绕,盆地内部以刚性为特征,未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区域大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的冲断、走滑构造边界共同作用,形成盆地边缘复杂的构造系。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盆地的构造边界上,4条构造边界显示差异性的运动特征和构造交切关系。盆地边缘构造带叠加并向盆内扩展,造成盆地总体上水平缩短,并发生应变分解。盆地内部发生沉积-构造分异,发育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复合前陆盆地、拉分盆地等单元。其中,盆地西北缘及西南缘发生陆内俯冲,形成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对盆内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区域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主要发生了4期区域构造变形,第三纪以来还发生顺时针旋转。大陆盆地构造边界上的运动组合、盆内不均匀阻挡和滑脱拆离,造成其变形扩展方式的差异,并影响盆内单元构造演化。因此,塔里木盆地是认识大陆盆地聚敛与闭合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大陆盆地的聚敛-闭合过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欧亚大陆第三纪以来碰撞汇聚,造成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缩短变形。塔里木盆地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形调节和应变分解,成为中亚板内构造的重要问题。塔里木陆块新生代以来被板内造山带及走滑断裂系环绕,盆地内部以刚性为特征,未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区域大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的冲断、走滑构造边界共同作用,形成盆地边缘复杂的构造系。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盆地的构造边界上,4条构造边界显示差异性的运动特征和构造交切关系。盆地边缘构造带叠加并向盆内扩展,造成盆地总体上水平缩短,并发生应变分解。盆地内部发生沉积-构造分异,发育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复合前陆盆地、拉分盆地等单元。其中,盆地西北缘及西南缘发生陆内俯冲,形成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对盆内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区域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主要发生了4期区域构造变形,第三纪以来还发生顺时针旋转。大陆盆地构造边界上的运动组合、盆内不均匀阻挡和滑脱拆离,造成其变形扩展方式的差异,并影响盆内单元构造演化。因此,塔里木盆地是认识大陆盆地聚敛与闭合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以钻井和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在济阳坳陷首次发现了在沙四段沉积末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分布的、由东向西逆冲的褶皱-冲断构造,该构造代表了盆地古近纪充填序列中一次重要的构造反转事件,是济阳运动在该区重要的地质表现;通过界面年龄的确定和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的分析,认为该期构造事件的发生具有区域性,而且与晚始新世初期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重大的运动学调整过程密切相关;该期构造反转事件的确定对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和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地学工作者对构造与地球化学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迄今,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一一构造地球化学,已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陈国达(1984)提出,构造地球化学是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构造运动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种地质构造与地球化学过程之间,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关系。涂光炽(1984)提出,构造是完成某些地球化学作用的驱动力。总之,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或力学运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运动。而构造地球化学则是研究两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的两根理论支柱,前者解决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14.
张羽光 《贵州地质》2003,20(2):99-102
六枝煤矿区属于威宁—郎岱褶皱束的一部分,NW向构造占据主要地位。地史上该区有多次升降运动,二叠纪的东吴运动,伴随基性岩浆活动;侏罗、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使本区构造复杂化。形成NE向扭性断层;构造复合的基本方式是横跨和限制。构造分析表明,NE向构造形成较早,NW向构造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15.
曾慶豐  楊柏林 《地质科学》1964,5(4):353-359
前言显微构造分析在研究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作用,逐漸为地貭工作者所重視。作者在研究南岭某钨錫矿田构造时,在配合其他地貭方法的同时,系統地进行过显微构造分析工作。这些結果对解决我們面临的地貭問題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該矿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皺带的浅变貭岩中,岩层走向近于南北。加里东运动后,該区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中生代时由于燕山运动而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随后,有鎢錫矿的形成。鉴于成矿与花崗岩在时間上(絕对年龄測定均属燕山早期)、空間上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公认矿化与花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矿床属高溫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中部造山带前缘呈现为一弧形逆冲构造体系。每个弧形带分别由不同尺度但各自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所组成。而每一个弧形构造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几何、运动和动力学特征 ,是典型的板块造山运动变形带前缘之褶皱逆冲带 ,但同时各个次级弧形构造间却又有自相似特性。台湾中部弧形系列构造带 ,由运动学看来 ,是从弧形顶部向西逆冲向两侧过渡到斜冲 ,到弧凹处的逆冲为止。每一个地震活动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逆冲构造间可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存在。大地震发生在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上 ,而中小地震则发生在规模较小的次级弧形构造上。在对台湾中部地区弧形逆冲体系的空间位置与地震活动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文中归纳出中部弧型逆冲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早中生代以挤压构造为主,如大别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而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拆离断层带以及穹隆构造等,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拟通过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北部的燕山构造带、中-东部的大别-苏鲁构造带和东部的东南沿海构造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和总结,恢复燕山运动启动前的构造体制,研究中国东部对多幕次燕山运动中地壳变形对板块相互作用及其深部过程的响应,阐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的期次、时限、动力学演变机制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欧洲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阿尔卑斯地区海相沉积和英国设得兰地区陆相沉积的波痕构造时建立了一系列的数学表达式。本文利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大王北洼陷沙河街二段砂岩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特殊沉积环境下的砂岩的波痕物理参数呈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深度;结合粒度分析认为,砂质颗粒在水体中主要作跳跃运动,其次是跳跃运动与悬浮运动的转换运动,部分质点作悬浮运动,反映了水体浅、能量较高。计算结果与实际观察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第Ⅰ幕(65.5~55.0Ma)为地块的差异升降运动,断裂活动规模大;第Ⅱ幕(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