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娉  刘璇  金兴  张正 《遥感学报》2023,(7):1523-1533
图像自适应滤波是非线性的图像变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传统的图像自适应滤波器均是专家设计的,如双边滤波器和形状自适应滤波等。CNN作为特征提取和非线性能力表达的有效工具,可用于学习构造图像自适应滤波器。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自适应滤波器的生成网络,继而介绍了图像自适应滤波的两个图像处理的新应用:不同时相间的图像变换用于图像插值、不同波段间的图像变换用于图像融合。从这两类应用中,可以窥见图像自适应滤波在构建图像非线性变换方面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摄影测量生产中,单一遥感图像的信息不足,综合应用多源遥感图像,有效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以满足境内困难地区和境外目标的军用地形图测绘生产的需要,本文讨论了面向摄影测量的数字图像融合系统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应用该系统生成的融合图像在摄影测量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姜亚莉 《东北测绘》2012,(1):119-120,123,126
介绍了一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CBIR),从其系统体系结构出发,阐述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几种索引技术,着重说明了基于图像颜色分布、纹理结构和形状的图像检索方法,并提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图像检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航空摄影图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而SOPT5卫星遥感图像具有提供全色、多光谱多种产品的优势。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图像融合的原理、方法,并分析了融合图像在地形图更新、图像去云或去阴、GIS更新、制作三维景观图和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实现人工阴影和人工立体观察像对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处 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应用;介绍了为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把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 相结合,制作遥感图像的人工立体观察像对和立体透视图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ENVI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用于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主要过程,应用ENVI软件作为试验研究平台对试验区进行了遥感图像分类处理。试验表明,遥感技术是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遥感图像中出现的水体和建筑混杂的现象,提出了应用监督分类与矢量操作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可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薇 《国土资源遥感》1992,3(2):21-23,54
本文介绍在S101图像处理系统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有关煤层火灾信息的方法,着重介绍从多时相航空、航天热红外遥感图像中,提取地表活火区所使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遥感图像配准是遥感图像拼接、信息融合的基础,是对遥感图像定量应用和研究的关键环节.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PT(Image Processing Toolbox)提供有基于点特征进行图像配准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图像之间的配准.论文首先对图像配准及基于点特征的遥感图像配准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IPT中配准函数的语法格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两幅遥感图像进行了配准操作,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结论性分析,阐明该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可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判读训练与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判读与应用技术对深刻认知环境和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遥感图像判读训练与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对各部分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系统由影像管理、判读训练、地形快速修测和实时态势标绘四部分组成,实现了影像数据库管理,遥感图像与地图对照以及屏幕立体观察,地图与图像坐标系匹配的地形快速修测和实时态势标绘的操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遥感图像判读与应用技术对深刻认知环境和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遥感图像判读训练与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对各部分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系统由影像管理、判读训练、地形快速修测和实时态势标绘四部分组成,实现了影像数据库管理,遥感图像与地图对照以及屏幕立体观察,地图与图像坐标系匹配的地形快速修测和实时态势标绘的操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从基础图像制作、岩性及水系等专题信息提取、岩层产状判定、构造解译及力学性质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基岩山区地下水进行勘查研究,最终在重点工作区圈定3个富水靶区,并结合野外勘查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利用遥感技术在基岩山区进行地下水勘查,能够为快速、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减少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中的盲目性,对改变基岩山区严重缺水状况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达遥感六十年:四个阶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华东  张露 《遥感学报》2019,23(6):1023-1035
雷达遥感问世60年来已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4个阶段分别是单波段单极化阶段,多波段多极化阶段,极化和干涉阶段,以及以双/多站或星座、高时序高分宽幅、3维成像为代表的新阶段。本文结合作者长期在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经历,总结和回顾了雷达遥感的阶段发展和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性技术;从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角度阐述了新阶段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以及雷达遥感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思考;最后着眼未来,介绍了月基雷达对地观测平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advanced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Earth observation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ources exploration, disaster mitigation, urban environments, and even lunar exploration. However, studies on imag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Earth factor inversions have often been conducted independently for a long time, which significantly limits the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of SAR remote sensing due to the lack of an overall integrated design scheme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cusing on this SAR application issue,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escribes a new SAR data processing methodology – SAR data integrated processing (DIP) oriented on Earth environment factor inversions. The simple definition, typical integrated modes and overall implementation idea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focusing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an-made targets) and sea ice classification (natural targets) applications, three SAR DIP methods an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mproved results are obtain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AR DIP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SAR DIP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represent a new SAR science application mode that has the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SAR remote sensing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leve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多重分形思想在遥感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以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实验区,通过分析该区的成矿特点与遥感影像特征,构建分形维数谱,并将其与图像光谱特征相结合进行岩性分类与含黄铁矿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在现有矿点统计资料与专家经验知识的支撑下,确定找矿靶区.实践证明,基于遥感图像的分形理论并结合图像的光谱特征,建立相应的找矿模型和找矿标志,能更好地为区域矿产勘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advancement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has offered greater potential for mapping volcanic deposits.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weather‐independent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has made the frequent detection over large area detection of deposits using SAR intensity image is sometimes hindered by ambiguities and noise. The ambiguities occur in volcanic deposit areas covered by young vegetation and that give either high or low backscatter depending upon their orientation. For this reason coherent images were integrated with SAR intensity images to extract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volcanic deposited area. Besides, the layover areas due to the viewing geometry of SAR make difficulties to map the volcanic deposits on every side of the mountain.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layover effects fusion techniques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pass SAR intensity and coherent imag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fused images with an optical image, a color composite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areas affected by an eruption. In this color composite, especially vegetation damages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星载雷达遥感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结合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外业调绘片生产,介绍了利用TerraSAR-X及RadarSat-2影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雷达微波遥感技术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以往InSAR遥感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利用雷达回波信号所携带的相位信息来获取地表高程信息方面.随着InSAR研究的不断深入,干涉相位相关性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干涉相位相关性信息的SAR彩色图像合成方法就是在这一新兴领域上的一个研究尝试.它能将不同类型的地物以不同的颜色直观地显示在图像上,弥补了SAR图像在遥感应用上的不足.该方法非常适合林业资源监测等方面的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吉雅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6):54-57,72
介绍了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并对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以图像处理系统ERDAS为平台,利用济南市卫星遥感图像作为研究材料,讨论了ERDAS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有关过程,研究了如何把水体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来。结果表明:该提取水体的研究方法正确可行,可为地理信息专题制图提供重要的遥感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纹理信息的星载SAR图像与TM图像的数据融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遥感图像的数据融合是当前遥感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述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多尺度纹理信息,基于小波纹理信息将SAR图像与TM图像进行融合。选取徐州市南郊风景区的Radarsat卫星SAR图像和TM图像进行试验研究,并与颜色变换法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目视解译还是定量分析,该融合方法与颜色变换法相比,将获得更理想的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的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20.
宁夏和陕西地区的明长城在遭到自然与人为双重破坏后日渐退化,有的区段已消失于地表。本文采用了SAR与光学影像像素 级融合方法——HIS变换融合和PC主成份变换融合,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融合效果,最终选定PC主分量变换融合的结果作为自动提取 该区明长城信息的基础。通过“骨架”算法实现了对该区明长城空间位置的自动提取,最终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明长城信息。该区明 长城准确而完整的空间位置,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明长城沿线环境变化及古环境演变提供精准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