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短临地震预报的调制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临予报是地震予报中最关键的问题。对此人们共同的经验是利用突发性异常(突跳和突变)作为短临予报指标。然而在实际予报工作中却遇到重要的困难。例如根据各台站的经验突发性异常有时对应地震,有时不对应地震,究竟如何选择?另外震源地方的过程是相当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叠加异常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12月19日距我台190公里的西克尔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震前地应力有一年多的明显趋势异常和一些短临异常显示,据此我们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中期予报和一定程度临震予报。相隔三个月于1978年3月距我台120公里的汗腾格里峰又发生了5.0级地震,距我台226公里的苏联伊塞克湖发生了7.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我们未能予报。当时认为趋势异常对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本刊将经常介绍一些、国外地震予测予报、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有关材料,供有志于地震科研的同志参考,为早日攻破地震予报,提高地震科学水平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4.
大震前予位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地震予报来说,前震和予滑是大多数前兆的物理基础。由于许多大震前其前震并不很发育,所以不易被觉察。正是这类地震常造成巨大伤亡。为了予报此类大震,予位移(称予滑或震前蠕滑)的研究就很重要了。本文拟对予位移的研究作一些回顾,并进一步讨论予滑所引起的应力场以及发射长周期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昔阳地震台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予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努力开展地震予报工作,在最近一年半中,在该台观测范围内共予报地震十次,其中准确无误的一次,基本准确的五次,在地震予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昔阳地震台是一九七一年建立的,全台共有三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一九七一年以后才开始搞地震工作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只有初中毕业。那么,他们在文化水平低,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地震工作路线方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予报实践中,人们试图应用前兆现象的异常时间的长短来估计未来地震的震级大小。国内外地震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前兆异常时间与震级的经验关系式。这些关系式一般由下列形式给出:lgT=aM+b…………………………(1) 式中T为前兆异常时间,M为震级,a与b均为系数。在这里我们根据一些对前兆现象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历次发生的大地震,人们得出一条经验,地震与地声总是伴随而来的,听到地声立即跑出危险区,因而免受地震伤害的事例,古今均有记载。因此,地声做为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是否能用以予报地震,已成为国内外广为关注的问题,并开展了对地声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建立地震工作机构,开展地震予报工作已经十年了。从70年3月以来,我省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6次,其中19次震前作了不同程度的短临予报,约占34%。松潘、平武7.2级,盐源6.9级和黑水5.4级地震就是予报比较成功,影响比较大的三个震例。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党的地震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一九七一年一月张兰中学地震工作现场会议精神鼓舞下,于一九七一年夏季成立了地震测报小组.三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本站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为地震予报工作积累了连续、及时、准确的气象和土地电等资料,对于气象和地震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于地震予报也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地震工作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工作,对我们来说又是一项业余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提高对地震群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否则,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  相似文献   

10.
大地电场临震突变异常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前的各种突跳性前兆是短临予报的标志,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前兆异常的突变形态为研究将有助于排除各种干扰,正确地区分异常,较好地做好时间、地点和震级方面的予报。对于已经观测到的各种临震突跳性前兆,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九七一年九月开始搞地震测报工作的,是我省第一批业余测报员。三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在专业队伍的帮助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群众,走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先后建立并巩固了两个测报点,培训了三百多名业余测报员,共向三万多人宣传了党的地震工作方针和地震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收集整理了一本六万多字的《地震及予防知识》。三年多来,我们利用自己制造的一些土设备,坚持测报不断线,努力摸索地震予报的规律,较成功地做过四次予报。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虽然未作予报,但在震前仍有一部份台、站记录到某些异常现象,为我们今后深入地进行地震理论研究和地震予报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现主要就鲜水河断裂上的康定,沪定、道孚、甘  相似文献   

13.
前言随着地震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地震资料快速、准确、系统和完整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已有的地震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地震研究和地震予报,已引起地震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成为国际上普遍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切研究都从测量原始资料起步的做法,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地震研究工作的需要。而逐漸为基础资料的一次性处理  相似文献   

14.
1969年渤海地震前兆总结会议上,曾有专文讨论磁偏角与渤海大震的关系。以后各地专业台站在运用磁偏角予报地震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陶瓷偏角仪的推广,各地群测点的磁偏角观测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法国《研究》(La Recherche)杂志1976年3月出版的第65期258~261页刊载了韦伯(Christian Weber)的题为《中国予报地震的最新成就》的文章,介绍了我地震予报的一般概况,其中特别称赞了海城地震予报成功的事例。文章并附有“公元前780年以来中国6级以上的地震分布图”、“海城地震前兆的主要现象”和“中国最古老的地震仪——汉末时期发明的”三个插图(略),摘要如下(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  相似文献   

16.
用地声予报地震已引起极大重视,有关地声的科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开展。地声能否在24小时前予报出地震,地声在理论上是否已经解决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引用“声放射原理”,通过震例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对地声的试验研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予报中,短临予报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人们已从许多途径去寻找予报的指标。其中氡含量在临震前的突变就是人们寄于很大希望的指标之一。因为它突变的异常形态易被人们觉察。目前国内外对震前的氡气异常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震例,但是对其异常特点的讨论还较少,且对异常形成的原因还有争论。本文试图在总结国内外氡气突变事实的基础上,对异常的形态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和判别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讨论,並对突变异常形成的原因和高氡水来源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79年3月29日10时01分32秒在新疆库车东北发生了6.0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阿克苏到库尔勒广大地区,震中区有轻微破坏,一人轻微受伤。震前有一定程度的予报,震后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对此次地震作概要介绍並对有关问题作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P_n波走时残差方法求得松潘——平武地震前,某些台站的P_n波走时异常,并做了简单讨论。一、问题的提出地震前震源区波速变化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十年来,随着地震予报研究的迅速发展,波速比V_p/V_s随时间的变化,作为地震予报的方法之一,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震级是地震学研究中的地震基本参数之一,在地震予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震源性质、以震报震及各种前兆现象与地震的关系,都需要精确的震级值。对区域地震采用震级标度M_L,1935年里克特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