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海洋倾废是海洋空间资源环境效益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文章对我国海洋倾倒区分布及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海洋倾倒区使用与监管中存在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不合理、倾倒区空间布局与已有区划冲突、部分省、市倾倒需求得不到满足、倾废记录仪利用效率不高、倾倒执法监察与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倾倒管理应加强法制化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和使用海洋倾倒区;加强对海洋倾倒区审批后的监视监控;加快构建海洋倾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青岛胶州湾外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倾倒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海洋倾倒区综合整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琳  刘艳  袁媛  周春莹  曲亮 《海洋通报》2014,33(3):342-348
根据2012年渤海6个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Hg、Cd、Cu、Pb、Zn、As共6种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倾倒区沉积物中As、Zn、Hg、Pb富集度相对较高,Cu和Cd富集度较低。其中,黄骅倾倒区(C1区)和天津港倾倒区(C区)As富集显著,为较高和中等污染程度;葫芦岛港倾倒区Hg、Zn、锦州港倾倒区Zn富集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CdHgPbCuZn。其中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的重金属为Hg、Cd和As,分布区域在葫芦岛港、锦州港和黄骅港倾倒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营口海域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现状,并以营口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疏浚物倾倒后,海洋倾倒区海底地形的变化程度,设计不同的分小区倾倒管理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优倾倒管理方案,为管理部门进行海洋倾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洋倾倒区的选划与管理是海洋倾废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国家海洋倾废管理的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建立了一套海洋倾倒区管理规章制度.以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例,从倾倒区位置的选划、倾倒物的检验、倾倒行为的监视、倾倒区的封闭等一系列完整过程的论述,介绍了我国在海洋倾倒区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倾倒区地形测量频次高、数据多的特点,利用Surfer软件对连云港倾倒区多次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以了解不同时段内水动力影响下连云港倾倒区地形的冲淤变化过程和特点,根据Surfer软件的特点和倾倒区管理的现状,探讨Surfer软件在海洋倾倒区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士三 《台湾海峡》1998,17(1):110-114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 溢发为无外溢、少量外溢、显著外溢、严重外溢和最严重外溢五类,认为当倾倒区出现显著外溢时,应考虑限制使用;当倾倒区出现严重外溢时,考虑封闭;当出现危害性外溢时,就立即封闭。  相似文献   

8.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1986、1991、2001年3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2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水深测量及地形图显示,倾倒区水深不断变浅,西南角0.25km^2水深变浅为16.1m,预计3a后将约变浅为15.6m。烟台海洋倾倒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废弃物在某一固定范围集中倾倒,导致该区域水深变浅,地形改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暂停原部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为弥补倾倒面积减少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就近选划一个限期、限量的临时海洋倾倒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