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铜矿石中沥青艿δ^13CPDB为-33.1‰~-30.9‰,炭质δ^13CPDB为-23.2‰~-20.2‰;方解石的δ^13CPDB一般为-13.5‰~-19.4‰,δ^13CPDB一般为19.0‰~23.5‰;石英流体包裹体水泐为-69‰~-89‰,δ^18O石英SMOW为15.7‰~17.4‰,与其平衡的流体的δ^18O水SMOW为2.2‰~3.9‰;各种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般为^206Pb/^204 17.855~18.923,^207Pb/^204 Pb 15.503~15.694,^208Pb/^204Pb 38.293~39.036;辉铜矿δ^34SCDT为19.2‰和20.7‰。这些特征综合显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成矿作用与盆地流体的对流循环及从玄武岩中萃取成矿物质有关,有机质对成矿流体的还原和对成矿物质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豫西众多金矿床的氧,铅,碳同位素的研究,认为豫西金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在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均一化的深部地壳流体。成矿作用乃是深部流体由下向上运移与由上向下渗透的大气降水相遇,混合,从而引起流体物化条件快速变化,导致金等成矿物质沉淀。 相似文献
4.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 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 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 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云南羊拉地区铜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沙江缝合带的洋-陆转换(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作用,在羊拉地区引发了3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和燕山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斑岩,与其对应的成矿系列为:海西期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铜矿床、印支期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和燕山早期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 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鹤庆锰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对其岩石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上三叠统松桂组经历了一次海进和一次漫长的海退期。生物(藻类)代谢与海水发生同位素交换、古气候环境的变化和古海水深度的变化都使反演的古温度偏高;古盐度分析显示正常海相沉积特征,略低的盐度与碳同位素偏低有关。钻孔样品的氧同位素主要由盐度变化而产生一个高值范围,且对应碳同位素低值区,由于海平面下降,有机质埋藏率低导致碳同位素向负值漂移。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沉积时期的环境至少是一个半局限的浅海近陆源盆地,伴随扬子地台不断抬升,气候由潮湿、炎热转变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锰矿的形成也是伴随海退海水变浅而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0.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铜三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3种,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0.705→0.711),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1.
中条山铜矿流体碳、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条山铜矿富集区,主要有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和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海底喷流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四个铜矿床深部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样品,无一例外地均落在有关图解上的"地幔多相体系-花岗岩区"与"海相碳酸岩区"之间,表明它们属于低温蚀变作用成矿的一套热液矿床组合.矿石的δ13CPDB值为-3.3‰~ -8.3‰,δ18OSMOW值为10.1‰~ 19.83‰,包裹体的K/Na<1,富含铜,这些资料显示中条铜矿富集区是深部流体(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等)、大气降水和地壳物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 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二叠世瓜德鲁普期末(end-Guadalupian,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GLB,约260 Ma)生物灭绝事件.尽管这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巧合的是,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分别与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存在耦合关系.一般认为,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机制是其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和火山灰引发全球性环境气候急剧恶化的结果.本文回顾近年围绕大火成岩省与这两次生物灭绝耦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大火成岩省相关地质过程释放挥发性气体量化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一些现阶段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提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进一步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锡矿山锑矿床的围岩、蚀变围岩和热液成因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相对于区域地层,矿区灰岩明显亏损^18O;围岩蚀变过程中,围岩的δ^18O值趋于减小并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趋势。不同期次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明显不同:成矿早期显示出深特征;成矿晚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呈正相关,为水-岩反应和温度降低耦合作用所致;成矿期后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负相关,这种方解石的沉淀介质成成矿流体明显不同。水-岩反应的理论模拟显示,成矿流体不可能为未经深部循环的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中的可溶性碳以H2CO3为主;早期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分别为-6‰、+10‰,晚期成矿流体的δ^13C、δ^18O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14.
湖南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湖南晚二叠世生物礁中的有关胶结物及岩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并结合薄片观察、探针成分分析、包裹体测温等,探讨了该地区生物礁成岩作用中的有关成岩特征。研究认为:①湖南晚二叠世生物礁中胶结物从早期到晚期δ^13C和δ^18O值总体上均有变轻的趋势,反映了礁体为一连续埋藏的成岩过程;②生物礁中所见白云石化现象主要属埋藏压实成因,礁休基本未受早期淡水或混合水影响;③礁中粗晶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深 相似文献
15.
云南禄劝县朗茂次火山岩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东部,由下部的玄武玢岩和上部的多斑玄武玢岩组成。全岩主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TFe2O3和TiO2含量较高,分别为14.05%~14.86%、3.12%~4.69%,属于高钛玄武岩的范围,但是两者的主要元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表现在前者有相对低的S iO2、TiO2、A l2O3和Na2O含量以及相对高的MgO和CaO含量。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均为相对富铁钛的普通辉石,斜长石为中-拉长石,而钛磁铁矿以异常高的TiO2含量(24.25%~26.65%)为特征。根据单斜辉石温度计和压力计以及斜长石的温度计估算结果,玄武玢岩和多斑玄武玢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均有明显的差别,后者温度和压力较低,分别为1 143~1 176℃、0.23~0.86 MPa;而前者较高,分别为1 316~1 370℃、1.98~2.25 MPa。另外,钛磁铁矿中异常高的XUsp含量以及单斜辉石中低的Fe3+指示岩浆的低氧逸度,估算的氧逸度为1.013×10-6~1.013×10-10Pa。因此可以推测,由于低的氧逸度抑制了钛磁铁矿在早期结晶,导致晚期岩浆富集铁和钛,所以高钛玄武岩可以通过正常的低钛玄武岩岩浆在早期发生硅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演化而成。但是由于有一部分铁和钛在单斜辉石结晶过程中进入单斜辉石晶体中,导致在残留岩浆中没有高度富集铁钛,因而在该地区没有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6.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8.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沥青+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石英+绿帘石,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炭质物+沸石+石英(+辉铜矿);原生铜矿化有2个期次: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方解石矿床的成岩成矿环境,采集了上方镇方解石矿床中的大理岩样品,用MAT-253型气体同位素质谱仪对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δ13CPDB和δ18OSMOW均值分别为-1.32‰和18.25‰,计算的盐度指数Z值为97.42~130.08,均值为118.50,在δ18OSMOW-δ13CPDB图解上大多数样品点落于海相碳酸盐与碳酸盐溶解作用范围内,上方镇方解石矿床大理岩的原岩应为沉积成因,可能形成于宽阔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