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九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三代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的构成、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及台站的分布,剖析了数字化形变台站的数据流程、功能界面与使用数据采集器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台网2001—2004年基本运行情况为:台网的130台(套)数字化形变仪器(除1套外)皆已投入监测并产出连续观测资料.其中.90%以上达到Ⅰ类标准,这些结果反映了数字化形变台网良好的监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形变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跟踪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厦门地震台在“九·五”期间安装了 4套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应用全国形变资料评比计算方法 ,结合EIS2 0 0 0与DEFORMATION计算软件 ,对新安装的 4套仪器 2 0 0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 :(1) 4套仪器从安装以来 ,随着观测环境与仪器的逐渐稳定以及观测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资料内在精度都有提高 ;(2 )海潮干扰是影响厦门台形变资料内在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识别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数字化形变台自观测以来的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气压、雷电、洞室进入、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长期GPS连续观测可获取高精度的垂直形变速度场,但多期GPS流动观测资料能否用于地壳垂直形变监测尚不明确。本文首先对中国大陆260个陆态网络基准站和2 000个GPS流动站1999~2019年的观测资料进行高精度统一处理,获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和速度场,对筛选出的226个基准站和226个流动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度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5%的连续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率误差小于0.5 mm/a,约50%的流动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速率误差大于1 mm/a,约40%的流动站与连续站的垂直形变速率残差值大于2 mm/a,且约50%的流动GPS站点的垂直形变趋势与连续站不一致。西部地区的流动GPS观测站的垂直形变监测精度比东部高,这可能与东西部的观测环境和站点稳定性存在差异有关。对GPS连续站和流动站的垂直形变速度场的精度和残差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大陆流动GPS观测资料不适用于监测垂直形变小于2 mm/a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核电站形变观测要求和特点,给出了核岛形变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方案的整体构成及功能、传感器的功能原理及布设.  相似文献   

7.
地形变连续观测技术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变连续观测的总体技术和有共性的基本问题都源于连续精密观测的特点。从分析这些特点出发,就下述基本问题作了初步讨论:1)电调零及机械调零与量程的关系;2)电调零与电放大的匹配原则;3)如何准确描述观测系统的工作特性与信号传递的内在过程;4)对标定的技术要求及在一些基本技术术语的定义方面还存在有待明确的一些问题。在讨论中也涉及了新技术、新器件的引入给观测技术的基本理念与工作方式带来的冲击与推动。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其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 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 m ,比例误差优于10- 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相对于全球ITRF框架整体呈南东东向运动,台湾和福建沿海大陆相对运动是北西向压缩。这个结果和本地区北西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状态一致。GPS测区范围内测点的相对运动表明测网所跨越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呈右旋走滑趋势,其活动量为毫米。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形变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山东省水管仪,伸缩仪的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资料的变化趋势,均值,方差一致性利用相关分析、t检验、F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统计检验。观测资料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优于模拟观测资料,数字化观测可代替模拟观测;(2)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一致性很好,均值、方差一致性较差,仅有个别测顶一致。(3)潮汐分析和非潮汐分析方法是识别强震前中短期和短临异常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局形变台网数据中心(下称形变数据中心)作为“九五”全国数字化形变台网数据汇集与管理的节点,满足了数字化资料高效、科学传递运行模式的需要,在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形变数据中心系统建立中的网络布设、硬件建设、软件配置与系统应用软件的研制工作,介绍了形变数据中心目前实现的功能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的建设。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结合精密水准、精密重力和流动地磁测量,将3者重合到GPS观测基准站上获取观测信息,初步构成一个时空相结合,点线面与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观测网络。该网络可动态监测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地形变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过程中所作的采样、保持、量化与传输等环节,地采样过程的原理及其物理含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以对固体潮连续信号的采样为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VLBI站坐标解算的方法和过程.采用1994-2009年共50次观测数据解算台站及基线的年变化率,得到了台站的坐标及基线的年变化,并给出了VLBI站坐标解算的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地壳形变的普适表达式。对地面倾科的内在实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它具有剪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解-STFT方法在地形变观测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小波分解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相结合,实现了对信号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的精细分解,同时给出信号高频部分的时频谱,结果直观明确,计算过程简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作为连续形变观测数据的常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连续观测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壳形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地质资料和GPS资料。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地区用模拟断层的位错替代多断层位错,建立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非震位错模型。利用GPS区域网资料.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和遗传算法,联合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活动特性.得到如下认识:1)小江断裂是高应变积累闭锁区,鲜水河断裂次之,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应变积累程度最低。2)2001~2004年与1999~2001年相比.鲜水河北西段应变积累即锁定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南东段略有加强;安宁河略微减弱;则木河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江断裂各段的锁定程度均有显著的增强。3)各断裂的运动特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段性。4)边界带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一侧。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Oneofthemaintasksinstudyinggeodynamicprocessisevaluatingtherateofearthcrustmove ments.Normally ,themethodsforstudyingearthcrustmovementareestablishedonthebasisoftheobjectofstudyandtherequirementsfortheresultstobeobtainedasfollows.1 )Tostudythemovingprocessofcrustplatesinalargeareaandwithinacertaintectonicperiod ,geologicmethodsareusuallyused .2 )Geodeticmeasurementsarecarriedoutinanareacoveringfromsomekm2 totensofkm2 andal lowtodeterminethedisplacementoftheearthcrustwithinaperio…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 1984~ 2 0 0 1年间越南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地壳形变 (应变 )监测研究工作及其初步成果。文章指出 ,研究地壳运动时 ,应针对不同的情况 (如构造运动周期 )采用不同的方法 ,而本文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仪器方法 ,此法 (有时与大地测量方法结合 )既可用来监测从几秒到几十年的运动 ,也可监测微小的局部位移。监测用的是前苏联制造的石英管伸缩仪 ,采用光电传感器换能 ,照相记录 ,灵敏度为 10 - 8m m。在用于观测固体潮汐应变时 ,观测精度还取决于应变的周期 :对周日波及更短周期 ,精度可达 10 - 9~ 10 - 1 0 ;而对缓慢的运动则只能达到10 - 7~ 10 - 8,但此时记录具有高稳定性。但用于监测所在地区是否存在断裂活动则无疑具有肯定的效果。最后 ,根据已有的 2处台站 10余年的观测成果 ,得出下列结论 :1.Phu L ien台站位于 Dong Trieu- Cam Pha断裂与红河断裂为边界的区域内 ,而此断裂自古至今都有活动 ,发生过 6级左右地震。但这一地区在 1989~ 1991期间却构造稳定 ,只记录到缓慢的运动速率 (1× 10 - 6 /a) ,也未观测到地震前兆性的应变现象。2 .而在 1993年才开始观测的 Hoa Binth台站 ,到 1997年止 ,则观测到比较大的地壳运动速率 ;其绝对最大幅度高达约 10 0× 10 - 6 ,日均值为 6 0×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