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在昆明看到的是偏食。本文对云南天文台10.6厘米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出了活动区、暗条、日珥、谱斑上空射电源流量、二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6.3~6.9×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2.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带经过云南天文台,本台的8.2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获得了预期的观测结果.本文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的对应关系,得出了15个射电源的流量、一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出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5.3×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3.
1968年9月22日紫金山天文台在新疆喀什市用波长11.1厘米的射电望远镜进行了日食观测。本文分析了该次观测所得射电源与光学活动结构的对应关系。得到了一些射电源的流量、一维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了来自谱斑上空的晕的辐射标度N~2L≈1.4×10~(28)个电子~2/厘米~5。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7年9月23日昆明日偏食8.2厘米射电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区的对应关系,得出了8个射电源的流量,二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出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7.3~8.4×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1968年9月22日北京天文台在新疆喀什用波长21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日食观测所取得的结果.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一些局部源的流量,一维半功率角径,高度和平均亮温度.计算了谱斑上空局部源的辐射标度■L≈1.8×10~(23)电子~2/厘米~5.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紫金山天文台在1968年9月22日进行的日食观测中3.2厘米波段圆偏振观测的概况及计算、分析的结果。我们的观测得到日面各射电源的圆偏振流量密度、一维角径、非常波和寻常波的亮温度之差、磁场、偏振度、高度等参数(见总表)以及下列结果:1.不仅黑子,而且小亮点和谱斑都有明显的圆偏振效应。后两者的偏振流量密度和中、小黑子的偏振流量密度在同一范围。2.利用了日食观测的高分辨特性,观测到332号黑子与其上空的偏振源有一一对应的核——半影结构。并分解了该偏振源的双核结构,得到最小细节是2.″5角距离的核间半影。3.观测现象表明,偏振源从日面后转出时偏振波的旋转方向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对武仙座X射线源 Her X-1新近获得的硬X射线谱线的观测资料,对辐射区域的物理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得到:辐射区域对谱线辐射是不透明的,激发温度T~2.4×10~8K,辐射区域的截面积~2×10~7厘米~2,并预言第三条谱线的强度约为第一条谱线的1/13,第三条谱线的宽度约为第一条谱线的3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1987年9月23日云南日偏食射电多波段观测结果。 1.取得了太阳活动低年射电太阳半径:在8.2厘米、10.6厘米、21.1厘米三波段分别为1.060、1.068和1.083r⊙。 2.暗条N—2上空射电源被观测到:它们在三波段立体角范围分别是0.4~1.0×10~(-8)Sr,1.2~2.0×10~(-8)Sr,4.2×10~(-8)Sr;平均亮温度分别在1.0~1.2×10~6K,1.7~2.4×10~6K,3.4×10~6K。 3.观测到日珥E—1上空射电源:立体角范围在三波段分别为0.4×10~(-8)Sr,0.3×10~(-8)Sr,0.8×10~(-8)Sr。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分别为3.0×10~6K,5.3×10~6K,8.0×10~6K。 4.谱斑上空射电源观测到3个,三波段立体角分别为0.8~1.3×10~(-8)Sr,0.8~1.8×10~(-8)Sr,1.6~6.0×10~(-8)Sr。全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分别为0.7~0.8×10~6K,1.0~1.1×10~6K,1.0~2.8×10~6K。晕的辐射标度分别为8.0×10~(28)电子数~2/厘米~5,6.7×10~(28)电子数~2/厘米~5,3.7×10~(28)电子数~2/厘米~5。 5.在日面西北边缘100°~115°范围内观测到日冕凝聚区,它的立体角范围在三波段分别是0.3~0.7×10~(-8)Sr,0.6×10~(-8)Sr,1.3×10~(-8)Sr。是热源,平均亮温度在三波段分别为0.8~1.6×10~6K,5.4×10~6K,7.4×10~6K。它的延伸高度在三波段分别为2.10×10~4km,3.53×10~4km,4.72×1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分析了1968年9月22日新疆日全食3.2、11.1和21厘米波长的射电观测资料,得出了射电源的流量和活动区活动性的关系、射电源辐射与谱斑及黑子的相关等观测结果。另外,从综合三个波段的资料通盘考虑了射电源流量值的误差分析、射电源的角径和高度、射电食甚、射电太阳等效半径和日面小爆发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ZFM法则分析了紫金山天文台1979年11月所拍日面16398活动区精细色球照片,探讨了谱斑、耀斑、磁场、波湍动和H_a形态发展间的关系。并试用波场流体场的耦合方程去解释谱斑的垂直加热问题,认为观测到的细长谱斑亮条应是水平湍动加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供了八○年二月十六日在昆明观测到的太阳色球层的日全食掩食过程。文中给出太阳可见面上各活动对象(包括黑子、谱斑、暗条、日珥等)的月掩时间,它们是射电观测、电离层观测以及日全食各项光学观测资料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谱线观测在天文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高的频谱分辨率可以为研究天体细节带来便利,但在高频段谱线观测领域,使用传统的采样方法实现较高的谱线分辨率十分困难。目前,一种利用高性能芯片实现的用于射电天文厘米-分米波谱线观测领域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使用较低的采样带宽就可实现较高的频谱分辨率。这是一套完整的采集、处理、存储方案。首先将高频信号进行模拟下变频处理,再将处理过的低频信号交由上位机软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积分处理,最后保存成需要的文件格式。整个系统的采集参数由观测者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71年1月至4月期间,日面各活动区每天的H。谱斑最大亮度、谱斑面积等参数同耀斑爆发进行统计。统计表明:谱斑各参数(特别是亮度)极大同耀斑爆发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所统计的耀斑,在其爆发前五天内,对应的谱斑亮度都呈现过极大。就耀斑爆发前三天而言,也有92.8%的耀斑对应的谱斑亮度呈现过极大。此外,统计还显示出许多耀斑爆发前谱斑亮度可能有着1—2天的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意味着活动区磁场也有类似的变化,它可能反映了谱斑亮度极大-磁场-耀斑之间存在着本质的物理联系。  相似文献   

14.
1982年9月,在我国高空气球上放置了一个小型NaI-CsI复合晶体探测器系统,观测了北京地区上空直至33公里的几个不同高度上的γ射线背景强度,获得了γ射线背景的积分强度谱。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终端之一,多波段光谱仪需具备2种观测模式:空间二维扫描观测及偏振光谱测量,从而实现诊断太阳矢量磁场及其动力学特征的科学目标。首先明确观测模式对3大重要光电机构(空间扫描机构、偏振分析器和仪器偏振定标机构)的基本要求;其次从实测太阳物理需要出发,分析这些要求的具体实现方法(连续式或步进式)、控制精度(10~(-2)或10~(-3))以及信噪比提高方法(多帧叠加或多组叠加)等;最后给出多种观测模式的流程图,并将不同观测模式集成于一个采集控制程序之中,投入实测,分别进行多组活动区二维空间扫描观测和黑子偏振光谱测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俞志尧 《天文学报》2003,44(3):249-255
利用法国巴黎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中部以西区域OH1665和1667MHz脉泽进行观测,结合模型对中部以西区域的OH1665和1667MHz脉泽谱线频谱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薄盘模型,得到相应于ON2中部以西区域的OH1665和1667MHz峰的脉泽斑的位置及其Keplerian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7.
光纤光谱的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之一是光纤的焦比退化,并且往往还在光谱成像时因焦比退化产生环形出射斑,从而使得光纤传输效率降低,并影响色散之后的谱线轮廓。实验获取郭守敬望远镜调试阶段的大芯径光纤因焦比退化产生的出射环型斑貌,结合CCD光谱图像特点实施轮廓拟合抽谱方法,把二维CCD光谱图像转换成一维光谱,选取望远镜红端数据进行模拟,采样点在500~600 nm波段范围,在该波段中有铁的发射线。通过与获得的环形斑轮廓卷积研究焦比变化对铁发射线峰的影响。最后,正确阐明在正式巡天观测时主镜前悬挂平场漫反射屏消除环形斑引发的偏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海站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17个与星团成协的恒星形成区进行了~(12)CO(J=1-0)、~(13)CO(J=1-0)和C~(18)O(J=1-0)的同时成图观测.除了IRAS04547+4753,这些源均探测到较强的C~(18)O(J=1-0)的谱线发射.由于分子云的大小不同,有13个源观测到~(13)CO(J=1-0)谱线积分强度极大值的一半处,其他源因分子云延展范围较大,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成图观测.基于观测数据,计算了各云核的谱线线宽、亮温度、尺度、密度和质量等,~(13)CO和C~(13)O云核的维里质量与局部热动平衡(LTE)质量之比分别为0.66和0.74,它们接近于维里平衡状态.为了从形态方面比较云核与星团,将谱线的积分强度图与2MASS的K波段图像叠加.同时,计算了与云核成协的星团的大小和质量,数据采用了2MASS的近红外点源测光结果.基于云核与星团的质量结果,计算了分子云的恒星形成效率,大致在10%~30%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使用日本国名古屋大学4m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12月22日对分子外流区W75—N的~(13)CO(J=1-0)跃迁(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7×7个观测点(grid 为2角分)的积分强度MAP图,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双峰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该区域~(13)CO源的两个成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法国巴黎天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西部区域OH1612MHz脉泽首次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西部区域的OH1612MHz脉泽的辐射频谱为典型的单峰结构。结合模型对西部区域的OH1612MHz脉泽谱线频谱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薄盘模型。得到相应于ON2西部区域的OH1612MHz脉泽单峰脉泽斑的位置在r=112.5AU,Y=7.6AU,其Keplerian运动速度为Ur=10.6kg/s,V1=-9.4k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