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三重制约法”研究三类测风仪的误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三重制约法”研究LSFH(螺旋桨)、EL(电接)、Dyne(达因)三类测风仪的误差标准差。结果表明:LSFH型测风仪误差准标差最小,仅为0.05—0.12之间;Dyne测风仪误差标准羞最大,其值为0.34;EL型测风仪误差标准差在0.16—0.23之间。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测风仪与气象业务用风向标测风仪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可为气象业务中风向风速观测急需解决的较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促成超声波风速仪尽早在气象部门业务应用,同时解决资料同化等问题,研究和选择适用于超声波测风仪的风速平均(平滑)算法显得极为重要。为此,从超声波测风仪测量原理出发,介绍了超声波测风仪获取数据的特点;利用台站获取的超声波测风仪风速的秒数据,采用不同时段、不同平均(平滑)方法,计算风速多种形式的平均值,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获得了标量和矢量不同算法下风速平均值的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误差,进一步验证了标量平均大于矢量平均的结论。通过对超声波测风仪的风速算法研究及其误差分析,对减小因算法带来的风速测量误差提供方法,同时探讨了超声波测风仪在气象业务使用的可能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戴铁丕  林有恒 《气象》1989,15(8):16-21
用LSF1-1型测风仪测量一分钟一次瞬时风速记录分析表明,该测风仪可以粗略测量比较长周期的风速脉动变化,但精度较差。FL和Dyne测风仪由于它们灵敏度低,精度不够,不太合适测量小尺度风场的脉动变化。  相似文献   

4.
超声测风仪因启动风速小、无转动部件、不破坏风场、测量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多种行业的测风需求。超声波测风的相关检定规程当前在国内尚未正式制定。本文借鉴风杯检定规程所选择的风速测试点,在HDF-720低速回路风洞中,对超声测风仪在不同角度下进行了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测风仪可以安装在工作段面较大的风洞中进行测试,由于超声探头存在阴影效应,对于同一风速,不同角度上的测量结果稍有差异,而且不同风速对应的差异也不同。利用超声测风仪进行风速实时测量时,必须结合上述测试分析,按照超声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对测量值进行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天局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测风仪,它能测出高达每秒100英里的风速。这种测风仪装有一个放射性物质的摆锤,;在摆锤下方的基座上又装有一个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探测器。当风吹动摆锤时,放射性探测器就记录下摆锤运动的幅度和方向,然后换成风力和风向。这种仪器对测定台风的风力很有帮助。放射性测风仪~~  相似文献   

6.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是山东省能源研究所研制的,1989年通过产品定型鉴定,其后于1990年底根据试用意见对仪器功能又作了几次改进.1991年3月,中国气象局发文,将其正式列为气象业务用仪器,以取代原用的EL型指示器和记录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与EL感应器配套,构成EN型自动测风仪.与原EL型相比,虽然两仪器传感器相同,但是使用方法和原理不同.EL型测风仪利用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后指示阵风风速,而EN型测风仪则利用了发电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测报值班室与观测场距离较远,超过EN型数字测风仪规定的信号线长度.无法采用常规方法将EN型测风数字处理仪置于测报室实现测风的情况下.采用RS-485和光纤两种通信方式实现EN型数字测风仪远距离测风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已逐步取代EN-1型测风仪,成为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测风的主要仪器。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克服了EN-1型测风仪人为带来的较大误差。使用EN-1型观测大风时,一般反映出的大风一刮即是几个小时,很少有间断过。这是由于计算平均值时,误差较大,平滑掉了大风的阵发性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新仪器的输出数据识别不清,理解不透,常会出现许多记录上的疑误。为此将长期应用中总结出的经验,整理出来,供测报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EN1型测风仪是1991年国家气象局正式规定列为气象仪器.它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功能多等特点在各台站被广泛使用.EN1型测风仪由于使用时间久,出现了一些线路老化问题,在此就台站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台站都配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由于该风仪本身设计上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打印错乱,时间不正确等现象,一不留心,就会造成十分钟记录和日极值的缺测。有关EN型风仪故障情况,金华台余森林已有论述,见《浙江气象科技》93年第2第4期。这里,根据本人这两年使用EN型风仪的经验,值班时只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较好地减少或避免因风仪故障而造成的记录缺测。  相似文献   

11.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的使用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下简称EN风仪),最常见的故障是打印和主机显示不正常。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避免或减少上述故障的经验。①EN风仪主机和打印机均属精密仪器,放置EN风仪的室内应保持清洁。②EN风仪打印机运转部件定期(一般每周一次)用脱脂棉蘸无...  相似文献   

12.
陈锦冠  李国森 《气象》1996,22(4):2-2
EN型测风仪与EL型风向风速计并联使用的方法目前我国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下简称EN风仪),不能自动记录正点以外的风向风速实况,而且瞬间风向风速观测不够直观。因此,不少使用EN风仪的气象台站希望同时使用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风神(AEOLUS)软件用于对铁路沿线自动测风仪采集数据信息的收集、显示和交换,它包括了车站、分局和路局三个层面测风数据信息的处理.在车站层面上,它解决与测风仪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处理的最小时间间隔为3秒钟.在分局层面上,它解决与所属车站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在路局层面上,它解决与分局的数据信息交换.风神软件信息交换的最小时间间隔为3秒钟,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转发通道共为32路,最多显示120个测风站的数据信息,能够以列表、图形和曲线等方式描述测风站点的风力变化.系统数据通道采用标准RS232端口+专线调制解调器+专线.  相似文献   

14.
1概述风神(AEOLUS)软件用于对铁路沿线自动测风仪采集数据信息的收集、显示和交换,它包括了车站、分局和路局三个层面测风数据信息的处理。在车站层面上,它解决与测风仪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处理的最小时间间隔为3秒钟。在分局层面上,它解决与所属车站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在路局层面上,它解决与分局的数据信息交换。风神软件信息交换的最小时间间隔为3秒钟,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转发通道共为32路,最多显示120个测风站的数据信息,能够以列表、图形和曲线等方式描述测风站点的风力变化。系统数据通道采用标准RS232端口+专线调制解调器+专线…  相似文献   

15.
姚华栋  沈文海  马开宇 《气象》1988,14(10):48-50
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Comprehensir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简称COADS。是“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计划”中,美国向中国提供的一份资料,该资料集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科罗拉多大学联合环境研究所(CIRES),国家海洋大气局环境研究实验室(REL),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以及国家气候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其前身为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自1991年起联合执行一项名为全球大气40年资料再分析的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向从事气候研究、监测及模拟工作的科学界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40年(1957~1996)再分析资料集。按照计划的进度,这40年资料的再分析工作应在1997年初完成,并准备将此工作向前追溯至北半球高空观测网刚建立的1946年。这项工作将为世界气象业务和研究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系统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我省的测风仪器,目前除了省台及九江台仍保留达因测风仪外,其他台站使用的测风仪都是电接风向风速仪,此外各台站配有小气候观测及备用的测风仪有轻便风速表(DEM_2型三杯风速表及磁感应风速表)。较之轻便风速表来说电接风向风速仪具有精度高、直观,稳定及可连续自动记录等优点,故从60年代后期起一直被国家气象局指定为气象台站使用的测风仪器,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接风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是起动风速太大(1.5m/s),易造成小风速情况下风速,风向误差。二是测量范围小(2.0~40m/s),无法进行强风测量。三是测  相似文献   

18.
金奎 《气象科技》1974,(1):47-47
美国VIZ厂对其产品无线电探空仪作了部份改进。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把这项改进列入美国探空仪规范内。这种探空仪上装有太阳辐射防护罩、双气流导管,测湿元件改用磷青铜弹簧夹子夹住。测湿元件仍为该厂出的碳膜元件,精度为±2%(相对湿度的均方差)。但过去由于安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85,11(8):44-44
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的浮标观测 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是一项全球气候计划。作为主要参加国之一的美国,参加资料稀少的南半球海洋上为期10年的观测工作。预计通过这项计划,可以加深对全球范围气候变化的季节预报有重大影响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9,(1):43-43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管理局(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于1977年10月9日建立了新的天气和气候研究所。新研究所归应用指导部管轄,它合并了纽约戈达德空间研究所大气和水文应用研究室、大气环流模式和模拟组以及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业务卫星改进计划和臭氧处理等气象工程管理办公室。研究所下分气候室、空间计划室、模式和模拟实验室、高层大气室、水文科学室、对流层研究室和气候与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