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和吉林省地震局于2020年9月28—29日在吉林安图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0年地震&火山联合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73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设置了7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摘要近70篇,会期交流报告36篇,其中口头报告13篇,张贴展板23篇;13篇口头报告中,特邀口头报告5篇(其中地震行业外的邀请报告2篇);23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张贴报告7篇,最佳设计创意张贴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地震与火山研究如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促进的着眼点在哪里”为主题的Panel讨论,积极而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地震与火山聚焦的科学问题火花: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都必须立足于系统的高质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建立空间-地面-地下多学科立体观测网络以及基于地震孕育过程的观测资料解译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提升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有组织地参观学习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的综合监测技术,加深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13—17日在云南省大理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第十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27个单位的8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学术交流设置了8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113篇,会期交流报告40篇,其中口头报告21篇,张贴展板19篇;21篇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1篇;从19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篇,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临震的过程特征、信号捕捉、异常提取与临震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大会闭幕式后还特别针对本次会议中来自行业内外的各种预报方法涉及的相关问题组织了跨学科融通式讨论。充分而积极的讨论不仅增加了行业内外地震预报科研工作者的了解,同时,在对强震临震预测瓶颈问题与突破瓶颈问题途径方面达成了共识: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平台,以多学科多方法长期实践积累的资料与模型、实验、理论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不断推动强震临震预报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的要求,完成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换届,对到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永胜古地震破裂遗址的现场科普学习;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科普馆的有利条件组织了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学习,对日常分析预报资料的来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16年7月24~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吉林省地震局在长春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6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78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论文摘要集一册;邀请了14个大会报告(Keynote Lecture),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3个。研讨会期间,除大会邀请报告以外,以宣读(Oral)方式交流专题报告16份(其中包括行业青年研究专项课题优秀结题报告8份),以张贴(Poster)方式交流报告24份,其中评选出7份优秀张贴报告。  相似文献   

4.
2017年8月28—3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甘肃省地震局在嘉峪关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110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的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正式出版;邀请了13份大会报告(Keynote Lecture),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10份,系统内老专家讲述历史成功地震预报过程的报告3份。研讨会期间,除大会邀请报告以外,以宣读(Oral)方式交流专题报告21份(其中包括行业青年研究专项课题优秀结题报告5份),以张贴(Poster)方式交流报告28份,评选出6份优秀张贴报告。大会还就"数值地震预报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为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Panel Discussion),就数值地震预报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此次学术交流提议有必要系统地对历次成功的地震预报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县发生了8级地震。为纪念新疆富蕴地震87周年,2018年8月10–13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度联合学术交流在新疆富蕴举行。本次交流活动共设6个专题,围绕6个专题征集了162篇学术论文祥摘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来自地震系统内外28家单位共110余名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16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大会邀请报告和专题交流报告;25名年轻代表张贴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其中7份获优秀张贴报告奖。学术交流期间,组织了富蕴地震断层现场科学考察,举办了以“富蕴地震及其破裂特征”、“数值地震预测与地下云图”的圆桌讨论(Panel Discussion)。整个学术交流活动在严肃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6.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县发生了8级地震。为纪念新疆富蕴地震87周年,2018年8月10–13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度联合学术交流在新疆富蕴举行。本次交流活动共设6个专题,围绕6个专题征集了162篇学术论文祥摘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来自地震系统内外28家单位共110余名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16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大会邀请报告和专题交流报告;25名年轻代表张贴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其中7份获优秀张贴报告奖。学术交流期间,组织了富蕴地震断层现场科学考察,举办了以"富蕴地震及其破裂特征"、"数值地震预测与地下云图"的圆桌讨论(Panel Discussion)。整个学术交流活动在严肃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7.
2015年8月21~22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河南省地震局在郑州联合举办了2015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65篇专题论文摘要,邀请了14份大会报告,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4份。研讨会期间,以宣读(Oral)方式交流报告23份,以张贴(Poster)方式交流报告11份。大会报告针对地震的过程,从微观震源破裂到宏观破裂扩展、从微观构造物理实验到宏观地震试验场试验、从断层活动性分析到区域孕震动力学环境就如何监测与遴选地震短临异常特征与过程、突破地震短临预报的方法与途径展开了广泛而深入、激烈而又富创造性的交流与讨论,作为地球组成物质的水及其特殊性提示我们在地震孕育及其预报的未来探索过程中或许需要重新定位其作用,而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示了数值地震预报可供借鉴的思维方法。论坛的交流既提出了地震预报前沿科学问题,也展现了可能的前进方向。论坛评选出3份优秀张贴报告,并给予作者下一年度宣读交流报告的资格。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历经3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地震预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交流成果、思想碰撞的平台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是本届会议的第一专题,也是最大的一个专题,共收到交流论文和张贴报告60篇,约占全部专题文章总数的1/3.这60篇文章中,包括印度15篇,中国13篇,俄罗斯8篇,亚美尼亚6篇,法国、新西兰、墨西哥、埃及、伊朗等国家的地震学者也提交了文章.在2天的学术交流中,共有30篇文章口头交流或张贴.这些文章揭示了从地震预测预报到地震社会学的诸多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是本届会议的第一专题,也是最大的一个专题,共收到交流论文和张贴报告60篇,约占全部专题文章总数的1/3.这60篇文章中,包括印度15篇,中国13篇,俄罗斯8篇,亚美尼亚6篇,法国、新西兰、墨西哥、埃及、伊朗等国家的地震学者也提交了文章.在2天的学术交流中,共有30篇文章口头交流或张贴.这些文章揭示了从地震预测预报到地震社会学的诸多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陆地震及岩石图动力学过程7.1内陆地震因提交报告较多,本次大会报告形式为两种:①15-20分钟较详细的口头报告;②1.2m×2.4m的论文张贴展示及3—5分钟的口头介绍。本专题共包括16篇详细的口头报告和20篇左右的论文张贴展示。因提交报告的学者并...  相似文献   

11.
地震成核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成核问题的研究在本届IUGG大会上专门设立了“地震孕育过程”专题,这反映了各国科学家希望把地震预报工作建立在对地震的物理机制有更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本专题安排了两次报告会及一次张贴展示,共发表报告22个,展示报告31篇。内容虽然涉及许多方面,但最...  相似文献   

12.
从第29届IASPEI大会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29届IASPEI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来自世界62个国家的105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共1411篇,其中口头报告716篇,张贴报告695篇。该文根据提交大会的有关论文,介绍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情况与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 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2020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2期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专栏形式刊出,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增刊1刊出。  相似文献   

14.
引言第十五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WCEE)于2012年9月24日至2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了6 000多篇摘要,共约7 700个作者,4 000多人注册参会,与会代表来自7大洲的85个国家。最终接受论文有3 600多篇,其中1 250篇口头报告,1 500多篇张贴报告和900多篇电子报告(e-poster),有16个分会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讨论会的第三个专题为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该专题共收到46篇论文摘要,其中来自俄罗斯、越南、印度、日本、中国、美国、伊朗、尼泊尔、泰国的学者在大会上宣读了28篇论文,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日本、俄罗斯、孟加拉国的学者展示了12篇张贴报告.  相似文献   

16.
讨论会的第三个专题为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该专题共收到46篇论文摘要,其中来自俄罗斯、越南、印度、日本、中国、美国、伊朗、尼泊尔、泰国的学者在大会上宣读了28篇论文,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日本、俄罗斯、孟加拉国的学者展示了12篇张贴报告.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震学会最初确定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举办年度学术交流.早期,参加交流的代表主要是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地震预报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些不能在震情会商会上解决的问题.2012年,马瑾院士撰文提出了构造物理实验"地震"的亚失稳理论,指出地震有前兆,应可预报.中国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与河北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举办以"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命名的年度学术交流活动,适时邀请了马瑾院士就亚失稳理论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8.
形变、重力分会场学术交流会议交流了20篇论文,有6篇摘要做了会议报告。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汶川地震研究及30年来地震科学进展与展望”,报告的内容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龙陵地震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举行,提交会议论文六十三篇,报告交流四十五篇,编辑“摘要汇编”一册。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地震波与地震机制、工程地震与地震地质、震害及大震对策等。  相似文献   

20.
八、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幔动力学在本届IASPEI会议的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幔动力学专题研讨会上共宣读了25篇报告,此外,会议还收到了25篇张贴论文的摘要。该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是根据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讨论地幔动力学问题。全球尺度的层析成像和地幔对流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