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震源时间函数与震源破裂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地震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震源时间函数,另一个是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首先,从地震断层位移表示定量出发,介绍震源时间函数和震源破裂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两种从远场地震记录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和获取有限断层面上时空破裂过程图像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区震源的非均匀性,发展了一种随机震源谱的经验模型,引进了两个与高频波激发密切相关的震源参数,断层上的均方根应力降(E{τ~2})~(1/2)和谱的第二拐角频率f_(1c)并对P波谱定量地估计了五个震级在3.0—3.9间的地震的(E{τ~2})~(1/2)和f_1,得到了这五个地震的震源非均匀性的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3.
震源电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一系列震源断层破裂简单模型激发的电磁场。每一个单独模型都反映出震源这样或那样的特征,总的来说,这些模型给出了一般认识电磁脉冲时空结构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主断层破裂时震源体激发磁偶极矩,而当断层两盘不对称时还要激发电偶极矩。传播破裂的前沿成为电磁场的起源,它类似于切连可夫辐射场,沿地面远离震源时存在电磁信号的幅度按指数形式减少。  相似文献   

4.
5.
据报道,在地球上地震仪每年可记录到约30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是弱震,只有非常敏感的仪器才能记录下来。但是,为数不太多的强烈地震平均每年要夺去一万五千人的生命。近年来在意大利、中国、土耳其、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关注这种来自自然界的威胁,探索对付灾难袭击的有效办法。以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索波列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的新方法。专家们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测和结论,需要在实验室里模拟地震。不久前他们在苏联科学院高压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波资料对澄江5.2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震源应力场和震源断层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序列发展中,震源区及附近、构造应力场以南东东方向、水平作用为主的压应力场为主。其次还有南南东向、水平作用为主的压应力场的作用。由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主震发震断层是走向北北东、倾角较陡的断层面,在南南东-南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作用下,该断层面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错动性质。该断层面是序列的主破裂面。在序列发展过程中,北西西-北西向断层也参与了活动。有的余震,虽然发生在与主破裂面一致或接近的断层面上,但破裂错动的旋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相对主破裂事件的反向错动。极少数余震破裂错动性质呈现以倾向滑动为主的特征。在序列发展过程中,破裂面及其错动性质显地复杂。由于强震的发生,主破裂的错动,使得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状态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称为震源扫描算法(SSA)的新方法,用来绘制震源的时空分布。利用试验地点和发震时间,这种方法通过对所有台站在它们理论到时处观测到的绝对振幅求和来计算“亮度”函数。然后,对整个模型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系统的搜索,寻找“亮度”函数最大值来确定震源的时空分布。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1)不需要计算高频率理论地震图就可以获得波形信息(包括到时和相对振幅);(2)既不需要对震源的几何特征做任何先验的假设也不需要拾取预先组合的相位数据。使用合成数据进行的一系列测试表明,这种方法是健全的并且能够在一个网格间隔中如实地还原震源结构。最后,我们通过对最近的卡斯凯迪亚北部消减带偶发的颤动及滑动产生的波形数据定位了一个典型的颤动事件,以此来证明震源扫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周克森 《地震学报》1985,7(3):237-253
本文采用一个非均匀破裂圆盘位错模式,考虑到介质-仪器系统的影响,计算了它在不同幅射方向的P波初动位移与半周期,以及几组用于测定震源参数的理论曲线。在采用1/4周期测定介质的Q值和球面拟合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小震震源参数与震源机制的联合测定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将震源断层面作为被测参数的一部分,并同时考虑它对其它被测参数的影响,从而获得单个小震震源参数与震源机制的相应解。最后,根据新丰江水库区四个台的小震资料作了实测与分析,所得结果为:介质的平均Q值约450,地震矩1019——1020达因厘米,平均应力降约35巴;其震源机制解亦反映了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处理了张掖地区数字微震监测台网资料,求得了小震的震源参数,对中小地震相对比较集中的肃南地区部分地震进行了谱分析,估计了震源的谱参数。用振幅比方法反演了肃南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及错动参数,分析了它们的构造意义和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震源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木工程中,经常遇到波动问题,不同的震源可产生不同的波动,本文用傅氏变换法求解波动方程,对胀缩源,剪切源及方向力源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讨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烈度区划工作中,潜在震源区的判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正帅  周晨  郑建常  刘承雨 《地震》2022,42(1):85-98
采用高频截止(High-Cut)震源模型,以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稳健地求解震源谱参数,并由此推算震源尺度和静态应力降。实际应用显示,该模型的理论谱对观测谱有很好的拟合,可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准确度。计算了长岛震群内71次ML≥2.5地震事件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1)拐角频率处于2~10 Hz范围,与震级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截止频率范围处于10~30 Hz之间,与地震大小的相关性不明显;(2)地震矩M0分布在1012~1014 N·m,与震级ML存在正相关关系:logM0=0.977ML+10.186;ML与矩震级MW之间的关系为:MW=0.651ML+0.766;(3)根据相对应力降时域演化发现,自2017年3月3日ML4.5地震之后应力快速释放,应力降水平在均值附近波动,而且多数ML≥3.5地震发生于...  相似文献   

13.
泾阳4.8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王平 《地震学报》1998,20(6):656-658
1998年1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附近发生了MS=4.8地震.震中位置:34.5°N,108.9°E;发震时刻:北京时间09时36分;震源深度:14km;震中烈度:Ⅵ度强,西安等地震感强烈.陕西省关中东部地区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  相似文献   

14.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及邻区发生的201个ML2.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反演, 用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得到本区地震震源谱衰减模型。 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 计算得到震源谱并研究了近震震级与拐角频率、 地震矩、 震源破裂半径及应力降之间的关系。 详细分析了震源参数误差大小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 对剩余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剩余应力降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宁蒙交界地区、 低剩余应力降分布在宁夏中部同心、 中卫一带, 银川盆地中南部的吴灵地区和宁夏南部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剩余应力降变化较为明显, 在时间分布上这两个区域剩余应力降在中强地震前均有降低—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威胁很大,尤其是大地震,如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一夜之间使24万人丧生,1976年2月危地马拉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这个国家年国民生产总值。因此有史以来地震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人类的注意。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地震又是一个信息源,由地震发出的地震波我们可以得到震源发生过程和波的传播规律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信息,地震科学的这两个分支(震源研究分支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分支)是同时产生的。但是直到现在震源的研究远不如地球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出了1980年以来华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分析整理出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85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结果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区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震源机制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主压应力P轴大都为北东东—南西西,主张应力T轴大都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通过对不同时段进行研究推测,华北地震的震源机制不仅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而且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用“分离反复迭代法”对近年华南地位地震震原位置进行测定,并与其它方法比较,得出本文方法确定的震源参数的精度比其它方法高,特别是在多台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同时讨论了台站位置对测定震源位置的影响及本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20.
阎志德 《内陆地震》1992,6(4):327-334
通过若干震例验证,可以利用震级最大值分布方位,推断震源错动断层面的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