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J1-2L储层以滨海临滨环境的沿岸砂坝和下临滨席状砂沉积为主,该区钻井分布少、典型地震相标志少,储层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减薄至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砂体边界的确定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实施。面对常规储层预测技术手段受限的问题,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思想,首先用分频解释技术确定了等时沉积参考面,并通过Wheeler变换,在研究区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地层切片,通过对地层切片的解释及域演观察识别出了砂体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频反演技术,精细刻画出了ZJ1-2L油组砂体平面分布范围。开发实施结果表明,该技术刻画的砂体范围与实钻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
卫星油田PI层组为该油田的主力油层组,层组内单砂层厚度较薄、空间连续性差。将PI层组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单元,利用地震波形能够给以较好的反映。测井曲线具备好的沉积微相识别能力,将每个单元里存在河道或河坝砂体定义为砂体发育,不存在的定义为互层发育,考察卫星油田三维地震工区近100口井资料识别的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对应关系,建立8种地震波砂体反射模式,依据模式可有效推测出卫星油田PI层组勘探空白区的砂体发育状况,为该油田部署有利井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单层砂体薄、储层识别困难的工区,进行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并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只能识别大套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而基于储层参数地质统计分析和随机模拟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数据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优势,可实现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砂体分布的精细描述,变差函分析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技术对于厚度在5m以下的小砂体也能较清晰地刻画。  相似文献   

4.
由于扇三角洲体系具有相变快、相带窄、多物源等特点,导致扇三角洲砂体储层的精细对比十分困难.根据地震、钻井等资料,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以5级层序为框架、以点物源为中心的储层精细对比思路.赵凹油田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类型明显受控于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以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水道砂体为主,局部发育泥石流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水道砂体为主.扇三角洲砂体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点物源的控制,在不同物源砂体的叠置区,根据主物源方向、砂体展布形态及岩性差异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物源的砂体,并进行单砂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中命名混乱、级别不对应的现状,充分调研国内外构型分级方案,分析了各分级方案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南堡油田,提出了界-系-统-组-段-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砂体内部大型底形-大型底形内部的增生体-层系组-层系-纹层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依据南堡油田目前开发现状,重点阐述了单砂层、单一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的沉积成因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分级方案,可将以往认为大面积连续发育的河道砂体细分为多个单一河道砂体,为储层精细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频解释技术及其在陆相砂岩地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爽  李仲东  许红梅 《矿物岩石》2006,26(2):106-110
利用分频解释原理沿着目的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成分中各种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成像,并以此解释技术来识别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相对沉积厚度及薄互层叠置关系。某地区目的层—沙溪庙组以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且薄互层发育,单层厚度多在20 m以下,基于传统地震属性分析(振幅、相位等)的有效分辨率、检测极限的限制,为了能更精细刻画砂体边界和寻找相对有利储集相带,首次将分频解释技术加以运用,分析成像结果显示古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等外形和边界异常清晰,相对沉积厚度关系明确,十米左右的薄层砂体均能得到很好的响应,与已知钻井情况吻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某气田钻井资料少,传统陆上利用多井点资料描述河流相储层展布的方法不适用该气田。前人关于该区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上连片分布的认识过于宏观,不能指导气田的开发生产。研究从已钻井资料出发,充分利用海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河流相储层横向识别精度高、单一河道边界刻画清晰的特点,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单河道精细解释,识别出4期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形成横向上逐渐向东迁移摆动、纵向上相互叠置的沉积演化模式。这一认识指导了地质模型优化,解决了生产井动静储量差异矛盾,能够有效指导气田开发生产。在海上少井条件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河流相砂体精细描述的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浊积扇沉积,砂岩储层以分布范围小、变化快、砂泥岩薄互层发育为特点。基于层序地层格架和储层成因类型的认识,利用纵向精细的测井资料和横向密集的地震资料,综合开展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预测。研究表明:顺物源方向砂体呈前积叠置,分布较连续;而垂直物源方向,砂体分布变化快,多呈透镜状分布。受浊积扇南部断层下降盘的控制,南部砂体总体上较厚,浊积水道砂体也相对较厚。应用效果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比较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储层精细预测。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储层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储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主含油层位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互层段,发育有不等厚薄互层状油藏,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小、砂体分布不稳定、油水层相间分布、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针对含油储层薄、砂体追踪对比困难等问题,在提高地震分辨率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进行了含油砂体展布研究.利用拟...  相似文献   

10.
油坊庄油田长2油层组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沉积微相类型,储集砂体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砂体垂向韵律以正韵律为主,不利于水驱油。长2油层组单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综合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11.
孙准  杨帆  赵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3):336-339,241
四川回龙地区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合气丰富,储层多以河道及叠置河道砂体为主.但是由于河道频繁变迁,形成的储集体单层厚度小,纵向上呈砂泥岩互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所以储层展布及横向连续性难以准确预测.对此,首先通过分析古沉积环境,确定沉积相特征,建立区域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然后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及像素成像体分频,结合钻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平面展布、空间展布和非均质性的预测.最后结合含气性检测,预测出储层的含气富集性,为该区寻找砂体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含油砂体.针对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小、厚度薄、预测难的问题,通过地震匹配追踪分频处理,得到频率域的离散调谐地震数据体,其地震剖面波形特征清晰、能量增强、分辨率提高.应用优势频率分频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三维轮廓和有利储层分布,并通...  相似文献   

13.
由于河道变迁频繁,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利用井网预测砂体分布的方法无法满足老油田中后期剩余油挖潜的需要.针对大港港东油田河流相储层发育的特点,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储层预测方法实验,探索预测单期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方法,实验表明:通过离散合成地震记录的方式,分别分析每套砂体地震反射对地震记录能量的贡献,发现在其中一套砂体地震反射能量的零点提取的振幅切片能够反映另一套单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利用此方法可达到预测单砂体的目的.零值法提取振幅切片能够有效地刻画井间砂体的横向变化特征,为厘定港东油田的油水关系,调整井网部署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处于勘探评价阶段的阜康断裂带中段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为中孔特低渗储层,沉积微相类型还不明确,优质储层的识别也存在难度,导致沉积微相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亟待深入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岩屑、分析化验、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资料,开展了岩心描述、沉积相类型识别及微相划分、单井、连井及平面互动的沉积微相分布演化特征和相控优质储层分布等工作。研究表明:1)据重矿物相对含量特征分布来看,稳定矿物类型的钛铁矿相对含量从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而极稳定矿物类型的白钛石和锆石相对含量则逐渐增多,表明研究区以南部物源为主。2)据岩心精细描述发现,克拉玛依组岩性可以分为5类,包括砂砾岩、含砾/中粗砂岩、含砾/粉细砂岩、泥质砂岩和泥岩,发育7种典型沉积构造。3)据岩心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目的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5种微相类型,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综合单井、连井和平面分析发现,5个砂组自下而上朵体范围与数量变化十分明显,自下而上朵体数量由少变多再变少,范围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其内部骨架砂体厚度和平面范围差异也较大。4)开展了沉积微相控制下孔、渗、饱参数分布研究,结合试油试采资料,综合确定了不同类别优质储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成因、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将长6段骨架砂体组合类型划分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长6段四类复合砂体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优势砂体组合类型,探讨了优势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连续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8.20 m,以砂体内夹层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间隔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4.10 m,隔夹层均有发育,砂体连通性由隔夹层厚度决定,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中扇;侧向尖灭型砂体以浊流为主,滑塌岩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1.10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或连而不通,多发育在湖底扇中扇、外扇;砂泥互层型砂体以浊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0.38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多发育在湖底扇外扇。2)从连续叠加型到砂泥互层型,砂体发育规模减小,非均质性增强,物性变差,含油性降低。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为优势砂体的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大规模优势砂体以片状、条带状在研究区东北部沿东北-西南向展布,而在西南部基本不发育。  相似文献   

16.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印森林  章彤  唐文军  夏平  岳大力  于枫林  黄凡  陈旭 《地球科学》2022,47(11):4060-4074
针对阜东5井区大井距下曲流型河道储层叠置样式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岩心、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层次结构和地震正演等研究方法,确立了沉积微相类型,分层次开展了河道储层叠置样式和地震正演河道砂体叠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提出了曲流型河道储层叠置分布样式.研究表明:(1)目的层自下而上呈曲流河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体系→曲流河.头一段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多个朵叶状砂体连片叠置.头二段演变为曲流型分流河道体系,砂体呈条带状叠置;头三段为曲流河,砂体呈宽条带交错叠置状.(2)在合理地震正演参数设置后,对曲流型河道分4类开展正演模拟.不同期次的单河道相互叠置使得复合河道的地震反射表现出单斜状、阶梯状、下凹状的特征,同时伴随振幅的横向强弱变化,结合单井测井标定可判断单河道的发育期次和叠置关系.(3)曲流型河道储层叠置样式主要分为单河道型、多河道叠置型和稳定迁移型3种样式.单河道型地震反射振幅短轴强振幅特征,呈窄连续条带状分布(约250 m);多河道叠置型地震反射振幅强弱变化大,呈连续性较差宽条带状分布(约500 m);稳定迁移型地震响应波形振幅强度变化弱且连续,呈大范围连片状分布(约1 500 m).研究不仅对曲流型河道油气储层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井震结合大井距河道砂体储层构型表征方法的拓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冯怀伟  许淑梅  王金铎  张关龙  曾治平  任新成  修金磊  王千军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8-2023040028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