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山西及邻区M≥4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阈值、预测时间及预测范围等参数,使用R值及Molchan图表法对加卸载响应比全时空扫描结果进行效能评估检验。以台站周边固定范围为预测区域,计算不同阈值的漏报率及报准率,R值曲线显示,当阈值为3.0时达到最高,R值为0.3,并超过97.5%置信水平;Molchan图表结果显示检验效果也较好,最优概率增益达到2.5,显著性水平达到0.1。本文验证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在山西及邻区的适用性,给出了最佳预报参数,以期为震情跟踪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小龙  向阳  杨朋涛 《地震学报》2018,40(2):185-194
云南会泽井水位在几次中强地震前均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变化,表明该井水位对其周边的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本文利用Molchan图表法对会泽井水位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定量检验,并对其水位上升异常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Molchan图表法检验结果显示:会泽井水位异常的整体预测效能较好,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震对应优势预测时间段为3个月以内,优势预测地区为川滇菱形地块以东区域。此外,会泽井处于地块边界带上的断裂交会部位,对与震源过程相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响应较为灵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娜  齐玉妍  温超  张合 《地震》2012,32(4):44-52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 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 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 在预测中, 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 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 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 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 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 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 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 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在对目录的完整性评估并确定起算震级基础上,统计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以及小震活动和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频度的升高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ML≥2.2地震的半年频次N≥10可以作为中强以上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1a内,R值评分和molchan图表法检验均显示地震频次的预测效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同时使用完整地震目录和去余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小滇西地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研究该地区M≥5.0地震前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种地震目录b值时间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差异,去余震目录的空间扫描结果低值异常更加突出;小滇西地区M≥5.0地震前,b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75%的地震发生之前,该地区处于低b值状态;该地区M≥5.0地震均发生在低b值区域或者高低b值过渡地区。另外,在不同空间尺度的b值时间曲线中,均发现了较长时间的低b值现象,尽管起始时间不同,但是结束时间相同,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2014年盈江M6.1地震的前兆异常。因此,小滇西地区低b值是本区M≥5.0地震的一个异常指标,可以根据空间扫描的低b值地区确定未来可能的震源位置,但是b值无法单独作为一个临震指标,需要与其他地震活动性参数联合使用;b值时间曲线上的长期低值,可能是较大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1年地震目录,结合赤峰及通辽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布,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域进行b值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低b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侧NE向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带两侧和赤峰—开原断裂及一系列NE向断裂相交汇区域,符合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域内15次中强地震及1次小震群活动进行震例回溯,发现5次地震事件发生在低b值及周边区域,表明b值变化对区域中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7.
研究华北块体1970年以来的13次典型6级以上地震, 通过组合地震显著增强异常指标的预测时间、 预测范围等参数, 使用Molchan、 R值等方法进行全时空扫描检测效能评估, 最终验证了地震显著增强异常地震预测指标在华北块体的适用性和最佳预报参数, 为使用该方法的震情跟踪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及中西段b值时空扫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作为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测重点区域之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西段及中西段1970-2016年的地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时间扫描,分析显示研究区b值为0.28-1.52,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在大地震发生前降至最低,震后逐渐恢复;研究区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区b值的平均值为0.93,其中怀安-万全盆地北缘断裂和蓟运河断裂平均b值较低,反映该区域应力水平较高。综合以上结果,本次研究揭示出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为对研究区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向阳  孙小龙  王博 《地震》2018,38(3):103-114
通过三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新04泉氢气原始数据、 新10泉水氡趋势提取数据、 新43泉气氡差分数据)检验实例, 介绍了如何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检验和分析。 基于Molchan图表法对新疆地区地下流体预报效能评估等级较高的测项进行检验, 不仅可以直观地反应预报效能, 对观测资料进行评估, 又能对异常进行定量分析, 得到最佳阈值所对应的异常识别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 提取相对应的地震预测预报指标。 结果显示, 新疆地区地下流体各测项对于不同构造带上的地震预报效能各不相同, 分布在乌鲁木齐附近及天山以北地区的测项, 对北天山发生的地震预报效能较好, 多数测项优势对应时间段为短期, 说明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91-700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存在相对平静期,该阶段b值会相对下降,b值变化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研究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本文截取2009年至震前地震目录,将地震目录分为去除余震目录、完整地震目录,对比研究b值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玛多MS7.4地震前1年b值开始低于均值且不断下降,至b值有上升趋势时地震发生,扩大到区域内其它5级以上地震,也符合此规律,地震发生后b值明显上升,短时间内又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一直处于较低位置直至下次地震发生;从b值空间扫描结果看,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位于低b值区域,该位置为b值最低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可发现玛多MS7.4地震发生前低b值区域向震中不断迁移,表明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应力不断集中;b值空间扫描时,完整地震目录掩盖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去余震地震目录较好的凸显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鄂尔多斯块体的地质构造演变过程及历史强震活动规律,阐述南北地震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强震时空分布规律对鄂尔多斯北缘的可能影响,对比分析鄂尔多斯其他3缘与北缘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强震对鄂尔多斯北缘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南北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的空间迁移特征表明,鄂尔多斯北缘将是未来中强以上地震的有利发震区域.2005年以来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表明,鄂尔多斯北缘兼有Ms≥4.0地震平静和西北缘ML≥3.0地震活跃两种异常特征.综合地震地质背景和近期地震活动研究结果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鄂尔多斯北缘有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地震活跃区域内地震与热异常的关联性,本文选取2014—2018年新疆地区发生的MS≥4.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数据稳健分析技术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中提取出热异常,并结合热异常特点及筛选方法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提取出热异常84次,发生在热异常窗口期内的地震39次,占比46.43%。地震与热异常的对应关系表现为,随着地震震级增大,通过热异常检测到的地震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MS≥5.8时,研究区的地震发生均与热异常相关,当地震震级相同时,塔里木盆地中线以北区域的相关性高于以南地区,通过Molchan误差图表分析得出,MS5.0对应预警距离作为阈值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2001年以来2次8级地震和2010年4月青海玉树M7.2地震为例,分析了Rt值在强震前后随时间和空间异常变化特征,同时对综合参量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前Rt值大都出现明显的异常降低过程.在地震综合参数异常和强震关系的研究中,利用地质构造块体约束研究的区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山东内陆主体及其邻近的南黄海、冀鲁豫交界等地区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进行了试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初以新疆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的强震预测方法,用于山东及其邻近区域的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也有较好的检验效果.对各分区的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方法的R值评分一般在0.6以上,最低为0.5.最后依据展望性预测结果对山东内陆主体区、冀鲁豫交界和南黄海地区未来几年的地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