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2—1983年,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这里的锈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采集,两年累积标本达700余号。经室内鉴定结果表明,这一带锈菌的种属组成非同一般,种类达34属210种,寄主植物达54科169属277种,远远超过《西藏真菌》一书(1980)所记载的种类。南峰地区汇集了我国已知锈菌3/5的属和近1/4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万泽  范建容 《山地学报》2003,21(Z1):31-39
西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拥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西藏有珍稀濒危植物33科48属54种,在对其区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区系成分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较热带性质明显,特有属少而特有种类较多,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等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李江风 《地理研究》1992,11(3):74-76
本文从观测得出,麻扎山存在一暖带,同时有一相应的干层。该暖层不仅对农林牧业有限大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的山地的风蚀和绿地沙化。  相似文献   

4.
黄秉维 《地理研究》1984,3(4):81-96
本文所拟论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发展海南岛农林牧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克服困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0.8℃,≥0℃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势;降水量平均增加7.5 mm,呈曲线缓慢增多趋势。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作物适生种植区和作物种植上限高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喜热棉花、喜温玉米和喜凉甘蓝型油菜分别提高100 m左右、150 m左右和200 m左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依据农业气候生态资源垂直分布特征和15种主要作物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以及农林牧业结构布局特点,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将祁连山北坡大体分为5个农林牧业气候生态区,建议性提出各区农林牧业结构的比重以及夏粮、秋粮、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并阐明了各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的基础上,以《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为依据进行比较研究,结合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福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实地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对2012年公布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50种进行增补,并对部分种类的中名或拉丁学名进行修订或提出归并建议。研究显示:补充、完善后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有关部门完善《福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振兴任何地区的经济,都有一个开发与建设落后地区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仍有些农村相当贫困(尤其在山区)。现从自然环境与灾害的角度提出些意见。 1.贫困山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是对农林牧业长期起作用的。 1984年,党中央提出我国11片贫困地区,即努鲁儿虎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武陵  相似文献   

8.
圣地拉萨──西藏见闻之一吕志贵波音737飞机象只翩翩的大鸟,稳稳地停在贡嘎机场,渴慕已久的拉萨终于到了。到西藏青年报援藏的我迅速地从机舱里钻出,啊,蔚蓝的天空清澈得如同水洗一般,几朵蓬松、柔软的云团在蓝汪汪的“水”里飘呀飘,连白白的云彩丝儿都看得清清...  相似文献   

9.
论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华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6,24(5):628-635
2006-07-01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探索西藏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出发,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高质量改善旅游可进入性,2)调整产业空间均衡发展,3)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发展,4)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5)改善旅游发展宏观环境;同时指出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旅游的“神秘”形象、产业要素的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三大挑战,无论从积极影响,还是带来的挑战均可以看出,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将是跨越历史阶段的“革命性”影响。最后,提出了集聚发展、适度规模、政府主导和科学保护四大战略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土地沙漠化形成机制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毅华  甘明超 《中国沙漠》2006,26(3):461-465
选择西藏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典型地区,包括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和革吉县,那曲地区的那曲县和安多县,日喀则地区的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拉孜县和谢通门县,在土地沙漠化现状分析和生态足迹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沙漠化发展与区域生态足迹的比较分析,从生态足迹角度探讨了西藏土地沙漠化形成的基本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土地沙漠化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是自然因素驱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西藏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基础与主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星影像图”的方案设计、卫星资料的选择、MSS底片的处理,彩色合成和银嵌整饰等技术方法作了全面介绍.并利用影像图上丰富的干旱区地理信息、农林牧业分布、水系变迁,地图修饰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寄生菌对花棒锈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秀英  白玉明  袁登胜 《中国沙漠》2006,26(6):1020-1023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是优良的固沙先锋树种,花棒锈病(Uromyces onobrychidis (Desm.)Lév.)是花棒的常见病害之一,在一些地区严重制约了花棒的先锋固沙作用。本文对花棒锈病菌上的重寄生菌菌种来源、温度和碳源对重寄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室内接种试验、花棒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及对花棒锈病的自然抑制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花棒锈病菌的重寄生菌寄生于花棒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上,被重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橙黄色变为灰白色,冬孢子堆由棕褐色变为灰色,后期夏孢子失去萌发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重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重寄生菌在20~25℃ PDA培养基上产孢量大。重寄生菌为Sphaerellopsis sp.,是一种自然重寄生现象,并对花棒锈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生物链,人工干预这一现象的早发和多发,可以有效提高花棒固沙能力的发挥,其潜质意义很大,是以菌治病、以菌哺林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指出民族宗教问题是科索沃危机产生的诱因,认为西藏问题与科索沃问题有其相似性,是我国周边安全中的最大隐患。文章同时深入阐明了西藏的地缘局势及西藏中印边界问题、主权问题、人权问题等当代西藏地缘政治中的焦点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处理西藏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依据2004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在全面分析西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建立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软件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西藏土地利用划分为藏中综合发展区、藏东农林牧区、藏南农牧区和藏北牧区,并综合分析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特征及土地利用功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伊犁地区地貌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有 《干旱区地理》2000,23(3):233-238
本文分析了伊犁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阐述了地貌环境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低山丘陵带、西部平原区和河谷平原区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提出了改善本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建立条带和网格状防护林体系;南北两侧的低山丘陵区,退耕还草;平原区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合理布局,使农林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藏北部湖盆区是西藏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鸟类资源丰富。2016-2018年6-7月对该区的繁殖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24科64种,占西藏自治区鸟类总数492种的13.01%。西藏北部湖盆区鸟种组成以雀形目和雁形目的鸟种最多,在区系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其中13种鸟类为国际公约保护和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藏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整体上处在生态承载力之内,从生态角度来看是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较大的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合预测法、生产函数和笔者前期关于气候变化对西藏粮食产量定量影响的工作,对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未来西藏县(区)级尺度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 西藏粮食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一江两河等河谷地带,西藏粮食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在人口较多的县市,未来肉类消费增加将会消耗更多的饲料用粮。② 西藏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南北分异明显,南部河谷地区相对较好,北部羌塘高原较差。③ 当前西藏不能实现考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5种需求总和的粮食供需平衡,全区自给率为70.58%,2030年和2050年分别下降至62.59%和53.55%。虽然西藏总需求不能完全自给,但仍能保障口粮自给。④ 气候变化整体上对自给率为正面影响。到2030年和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自治区粮食自给状况提升2.45%和2.09%。研究有助于掌握未来西藏粮食安全状况,规划农业布局,以期保障边疆粮食安全、促进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淮平原区砂姜黑土地,集中分布于豫东南的沙颍河以南,淮河干流以北,西面大致止于100米地形等高线处,东到省界。在行政上包括驻马店地区大部,周口地区南部,许昌地区东部,信阳地区北部,与低洼易涝地呈复域分布。这类土地产量低而不稳,直接威胁着农林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拉腿田”。过去对砂姜黑土地,很少作系统性调查研究,这个地区又是我省油料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砂姜黑土地的成因和改良利用措施,对于挖掘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是发展当地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