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研究区属高瓦斯矿井,迫切需要查明陡倾挠曲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针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水平叠加偏移处理难以实现挠曲的准确成像、解释多解性强的问题.笔者从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角度出发,遵循保幅处理原则,在叠前噪声去除、精细静校正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偏移速度分析、偏移参数优选,完成了最终的叠前偏移处理.应用成果表明:挠曲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叠后偏移,增强解释成果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多解性.另外,通过叠前偏移保幅处理突出了陷落柱的振幅响应特征,进而提高了陷落柱的识别率.因而,保幅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类似地区高精度三维采区构造地震勘探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
4.
张强工区属辽河外围盆地,受地表条件的影响和地下地质构造的限制,资料处理受到了极大地困扰,虽然野外施工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但部分实测资料信噪比仍然较低,对资料处理造成了一定影响.笔者根据实测资料特点,针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要求,对叠前数据进行净化处理,建立准确的三维速度场,选择合适的偏移参数,经试验得到了一套合理的处理流程.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剖面的断点、断层清楚,绕射波归位准确;与老资料比较,信噪比和分辨率大大地提高,深层成像效果明显改善,较好地反映构造形态和地层结构,满足后续解释和反演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6.
与时间域偏移方法比较,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能够适应剧烈横向速度变化、陡倾角反射的地震资料。本文通过研究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原理,首先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然后在初始速度模型中加入了目标地质体--盐丘作为层位,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优化,在层位的约束下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对优化前后的两个速度模型求取旅行时差更新初始速度模型;最后利用更新后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成像。叠前时间偏移和模型约束下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显示,后者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复杂断块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构造成像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复杂断块叠前成像处理,开展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研究,以落实地下构造特征,精细刻画地下构造预断裂系统特征。结合水陆过渡带的地震资料,针对复杂断块成像展开了研究,以叠前保幅去噪,子波一致性处理和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为基础,开展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地下构造成像清晰,断裂特征刻画也更为清晰,同时还提供了高质量的叠前时间偏移道集,为后续的叠前储层研究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为揭示阿舍勒矿集区深部地质结构,提取深部找矿信息,2019年开展了该矿区二维地震反射采集与攻关试验。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与原始资料品质一般,处理中突出了精细静校正、多域叠前噪音衰减、多次速度分析、叠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实践表明,层析静校正与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结合,能解决地形复杂区低信噪比资料静校正问题;采用叠加均方根速度构建初始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较好地刻画深部地层结构、区域大断裂、岩浆通道、局部隐伏岩体等,为矿区深部找矿靶区优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叠前时间偏移已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手段之一,在构造复杂但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应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一般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但是叠前时间偏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配套技术的选取和一些关键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成像结果。这里根据O-MEGA2处理系统制定的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对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配套技术和关键参数(叠前道集偏移距分组、偏移孔径和倾角选取、均方根速度建模、旅行时算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试验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对实际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楔状模型,两层,多层介质等厚或不等厚模型和实际井中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分析,和对用不同主频不同类型,不同衰减系数子波的合成记录剖面的波形分析以及合成记录的频谱分析,初步认为,薄互层的单层时间厚度,子结构厚度是决定反射波特征,频谱特征的基础,薄互层的互层数,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常规地震勘探中,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面貌出现,因此为了得到特定薄互层结构的可分辨的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纵波在杆中传播的理论为根据,介绍一种用于确定反射波往返时及视反射系数等参数的方法。将视反射系数经过一定的校正后,可定量分析反射界面的波阻抗差异的大小,进而确定桩身缺陷的严重程度;反射波往返时则用来推算桩身缺陷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纵波在杆中传播的理论为根据 ,介绍一种用于确定反射波往返时及视反射系数等参数的方法。将视反射系数经过一定的校正后 ,可定量分析反射界面的波阻抗差异的大小 ,进而确定桩身缺陷的严重程度 ;反射波往返时则用来推算桩身缺陷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复杂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变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工程建设实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工程区陡峻地貌、软弱断层和高地应力环境条件下的计算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依据,采用线弹性方法反演了初始地应力场,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制程序施加应力的方法简化数值模型,采用弹塑性方法对地下厂房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相邻洞室之间的围岩,尤其是主厂房与尾水调压室之间存在局部的塑性破坏,破坏部位主要在洞室腰部和顶角部位,应力集中则主要在顶角部位。本文的建模方法和分析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一维杆件中反射波法的理论依据;激振、传感器本身性能和耦合方式是检测技术的关键。通过模型实验认识桩的缺陷与记录曲线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温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度、衰减及各向异性与组构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岩石组构分析 ,阐述了岩石弹性波传播速度和衰减以及它们的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对具有很强晶格优选方位的岩石样品的研究表明 ,随着围压的增加 ,波速和Q值均增大 ,但是在相互正交的 3个方向上 (垂直或平行于层理面及线理方向 )增大的速度并不相同 ,这与微裂隙的逐渐闭合密切相关。观测到的波速和Q值的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 ,波速各向异性主要与定向分布的微裂隙和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等构造因素有关 ;高围压下Q值各向异性与速度各向异性正好相反 ,可能是由于定向排列的矿物晶体沿不同方向其边界之间接触程度不同造成的。对岩石组构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岩体的变形机制、变形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有关的热力学信息 ,还可以对宏观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 ,尤其是力学特性 ,从微观机理上加以解释。文中特别强调了岩石组构分析对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就(1)变阻抗桩(2)变截面桩(3)阻抗截面均有变化的桩阐述了在动测过程中弹性波能量的传输过程,即弹性波能量在截面上的入射、反射和透射的关系及分配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