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弹涂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不仅表达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鱼类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生活状况.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在鱼类养殖业上可为鱼类养殖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光照条件与鱼类摄食活动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有助于探讨视觉在鱼类摄食中的作用和阐明鱼类趋光机制,并在养殖生产实践上为确定投饵时环境亮度和投饵量提供依据。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在定量和动力学方面的工作很少。本文对平均叉长4.52cm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色黄姑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吸和排泄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评估鱼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养殖容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以了解鱼体的代谢水平和活动规律等,可为鱼类的养殖生产、新品种培育、移植驯化、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和活体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文献[1-11],但关于排氨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见有牙鲆、犬齿牙鲆、大西洋鲆等种类的报道[12-14]。  相似文献   

5.
1997年9月针对南京市东护城河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死亡是由于河底富含有机物的淤泥在高温季节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释放锓氧所致,而养殖鱼类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鱼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都湾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福建三都湾网箱养殖区的3种主要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结果表明:三都湾3种网箱养殖鱼类大黄鱼、鮸鱼和鲈鱼体中石油烃含量的范围是(0.69~7.48)×10-6(m/m,湿重,下同),总平均值3.63×10-6(m/m).3种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为大黄鱼>鲈鱼体>鮸鱼.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明显低于养殖贝类的含量,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对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它海域鱼类石油烃含量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对牙鲆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仔鱼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因而许多学者强调在水质评价中利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进行毒性试验的重要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而且对该种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牙鲆的受精卵进行重金属Cu,Zn,Cd,Pb和Cr对胚胎和仔鱼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海产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范围内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与兴旺,长期困扰人们的鱼类病害及其防治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为了更进一步解决和对付这些问题,提高鱼类抗病能力,人们除了加紧从病因和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外,国外许多学者还从遗传学角度探索和研究鱼类抗病问题,以期培育具有较高抗病能力的鱼类品种。在这一方面,我国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对国外这一领域研究文献作一编译和综述,以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鱼类从自然生态环境转移到养殖环境伴随着若干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些与病理条件关联紧密,如密度增加,环境质量的经常恶化,不…  相似文献   

9.
由于海洋中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海洋鱼类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渔业产量的主要课题之一。作者根据1980年7月至1982年12月对浙江乐清湾鱼类资源、种类组成等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1983年上半年的社会调查,就乐清湾鱼类资源现状和增、养殖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湛江海域鱼类体内5种激素残留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花尾胡椒鲷、军曹鱼、青鲈、白鲳5种常见湛江海域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肌肉中均检出5种激素,各种激素的残留量依鱼类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种鱼类中的任一种激素残留量均是养殖鱼类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鱼类(P<0.01)。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残留情况是,生长激素均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均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均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采用SKW-3型微量检压装置(瓦氏呼吸仪)测定了温度、体长以及性别对南京丰年虫(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耗氧率与呼吸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南京丰年虫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条件温度下降,耗氧率均呈下降趋势.丰年虫耗氧率与体表面积(体长的平方)呈正相关.性成熟的雄性个体耗氧率相对于雌性个体要小.南京丰年虫的呼吸系数(RQ)一般在0.71~1.00之间,无节幼体因为体内富含脂肪而RQ值较小.南京丰年虫作为淡水养殖鲜活饵料生物,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的特点.研究其耗氧率和呼吸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呼吸代谢的强度,为计算丰年虫的合理养殖密度、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 T. & S.)是鲱亚日(Clupeoidei)鳀科(Engrau1idae)的一种近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太平洋西北海区,如我国、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水域均有分布。鳀类可供制鱼粉、鱼酱、鱼干或提炼鱼油等。近十多年中,全球渔业捕捞产量增加最大的是鳀科鱼类;最突出的是秘鲁鳀鱼(E. ringens) 其产量曾跃居世界第一位。 各国学者对鳀鱼类作了不少研究,尤其是欧洲学者对欧洲鳀鱼(E. encrasicholus) ,日本学者对鳀鱼,在繁殖习性、种群、洄游、分布和生产预报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我国对这种鱼类过去注意得很少。根据捕捞经验,水产部门、科技工作者及渔民都认为,这种鱼类资源潜力不小,因而把它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但由于研究不够充分,捕捞加工技术也未完全解决,目前这种鱼类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A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在pH6.0~8.0时,酸性条件能明显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在28℃、pH7.5条件下,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最快,达到稳定期时细菌数量也最多。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建议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养殖水体温度并合理控制水体pH,以降低养殖鱼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鱼类苗种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究了20、25和30 ℃水温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珍珠龙胆石斑鱼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体重范围为53.6~84.5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水温下的耗氧率,豹纹鳃棘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5、0.21和0.31 mg/(g·h);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08、0.15和0.16 mg/(g·h)。同水温下窒息点,驼背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1.00、1.12和1.21 mg/L ;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9、0.24和0.25 mg/L。  相似文献   

15.
海洋鱼类资源增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鱼类资源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专属经济区水产品产量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所长在“关于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产生产农牧化的一些问题”、作者等在“海洋鱼类增养殖的意义、进展与前景”等文中均作了阐述。这里,我们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对资源增殖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浅色黄姑鱼的高密度养殖一直受到病害的困扰,导致成鱼养殖成活率低,直接影响了浅色黄姑鱼养殖业的发展.以汕头南澳岛患皮肤溃烂症的养殖浅色黄姑鱼为材料,从其溃烂头部组织中分离得到优势菌KLg,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KLg为浅色黄姑鱼的致病菌.药敏试验表明菌株KLg对头孢哌酮、红霉素、头孢曲松、先锋霉素V、复达欣、头孢呋辛和氧哌嗪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敏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测定等手段初步确定菌株KLg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这一结果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及进化树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认.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在浅色黄姑鱼养殖中尚属首次报道.实验结果可为我国沿海地区浅色黄姑鱼养殖中弧菌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硝酸盐作为硝化反应的最终产物,在利用自养硝化过程控制氨氮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有积累,其潜在的毒性在国内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硝酸盐会对鱼类的繁殖发育、肝肾组织及行为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长、威胁鱼类的生存。本文阐述了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理和影响硝酸盐毒性的因素,总结了硝酸盐对不同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了硝酸盐胁迫对鱼类生长、存活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中安全的硝酸盐浓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梭鱼鳃丝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鳃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国内目前对鱼类鳃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鳃超微结构研究,乃是国内外首次.梭鱼是我国北方经济鱼类,海产也可池塘养殖.对其敏感器官的鳃进行超微结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为鱼类呼吸生理、病理和养殖生物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龙须菜在鱼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 ,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 ,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 ,既影响周围环境 ,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 ,实施综合养殖 ,发展生态养殖技术 (杨圣云等 ,1 996;杨红生 ,2 0 0 0 ;阎希…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鱼类养殖智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鱼类生长的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作者根据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r)的生理特点(耗氧率、氮的排泄率等)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采用生物转盘、臭氧(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构建在Windows2000 Visual Basic6.0下运行的环境调控软件包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转盘)及增氧、消毒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