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桡足类的休眠与滞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希福  王荣 《海洋科学》2001,25(5):24-26
为了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 ,很多桡足类同陆生昆虫那样 ,会进入一个停滞发育的时期 ,称为滞育。有些桡足类在生活史中出现滞育属于专性的 ,而另一些种类则是兼性的 ,在发育期间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滞育。前者如在大西洋中的主要桡足类种群如飞马哲水蚤 (Calanusfinmarchicus) ,在第4、第5桡足幼体期进入6月份便开始休眠。后者如近邻剑水蚤 (Cyclopsvicinus)在饵料缺乏、种群密度过高、温度变化剧烈或捕食压力太大时都会进入滞育状态。桡足类浮游生物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的双重作…  相似文献   

2.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底栖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峰  朱麟 《海洋科学》2013,37(11):35-40
为了解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 作者于2009 年12 月、2010 年3 月和7 月,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8 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获得底栖节肢动物34 种, 隶属2 纲14科; 方蟹科和沙蟹科是主要类群, 其中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s)、原足虫(Kalliapseudes tomiokaensis)和锯眼泥蟹(Ilyoplax serrata)为优势种; 不同潮滩间节肢动物的栖息密度差异不显著, 但生物量差异显著; 不同季节间节肢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 物种种数S、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 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 均匀性指数J 皆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歪水蚤数量的季节变化与滞育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峰  李少菁 《海洋学报》1991,13(5):721-727
在近岸河口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物质转换与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属多种并存的桡足类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占据着异质的时空,并导致了摄食生态灶的差异[1]。新近研究还表明,在北温带沿(近)岸水域,浮游桡足类可以生产滞育卵,以适应其生活周期中不利的环境条件。Marcus[2]还证实滞育卵的生产主要受温度和日光照期的变化所诱导,而其休眠维持与终了则受温度的影响。不过,较低纬度区的浮游桡足类是否也能生产滞育卵,报道尚不多[3]。  相似文献   

4.
海洋桡足类滞育卵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桡足类作为小型甲壳动物 ,是鱼虾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其繁殖和培养将在现代海水养殖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桡足类滞育卵的产生、控制条件和在养殖业上的潜在价值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海洋节肢动物细胞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培养是生物工程中重要手段和常用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染色体分析、细胞代谢、基因表达、免疫、癌变机制、病毒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作为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动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已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和鱼类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海洋节肢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湛江港近江牡蛎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真鲷仔鱼的摄食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真鲷仔鱼不同发育时期对生物铒料个体粒度的选择、胃纳量、昼夜摄食节律、饥饿忍受力及不同体积的水体对仔鱼生长影响的比较试验,为种苗生产过程合理投饵、加速内外源营养类型转变、提高仔鱼的成活率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赤潮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赤潮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生态异常现象,具有突发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对其进行预测预报一直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进行赤潮预测的方法,简要介绍了BP和RBF算法的基本原理,用2种算法对不同海域赤潮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学习训练和预测检验,并与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和预测方面优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测能力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海域硝化、亚硝化细菌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8月和10月对渤海湾海域进行了两次硝化菌群的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渤海湾水体中,8月份硝化细菌的数量在(1.6~300)×104个/L之间,10月份硝化细菌的数量在(0.5~30)×104个/L之间;8月份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在(1.1~160)×104个/L之间,10月份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在(0.5~30)×104个/L之间。8月份硝化细菌与磷酸盐有高度明显的相关性(0.01水平),与氨氮、水温、溶氧量都有较明显的相关性(0.05水平);10月份细菌数仅与溶氧量有较明显的相关性(0.05水平)。8月份亚硝化细菌数与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10月份亚硝化细菌数与磷酸盐、pH值及溶氧量的相关性都是在0.01水平上;而且与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有明显的相关性,都在0.05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测定了卤水浓度、营养盐、温度、光照强度、pH等环境因子对盐田藻垫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利于藻垫生长的上述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及最适点:1.卤水浓度为6—12°Be。2.在无机氮0~8mg/L,无机磷0~0.8mg/L的范围内,藻垫生长随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温度为30℃。4.在自然条件下,光照越强越有利于藻垫生长。5.pH为8.5。  相似文献   

11.
锗对几种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锗对微囊藻、聚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锗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种类而异:微囊藻对锗的耐受能力较强,在培养范围内(0 ̄25mg/dm^3,GeO2),锗对其生长具促进作用;钝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浓度要低于25mg/dm^3,当锗浓度达25mg/dm^3时,生长受明显抑制;聚球藻对锗较敏感,锗浓度超过12.5mg/dm^3时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起毒害作用。文中还探讨了锗对藻类生长影响与藻细胞所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配合饲料中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植物蛋白豆粕部分或全部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含不同豆粕量的饲料对4个实验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在18℃下进行50d的饲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配方下的大菱鲆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豆粕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生长实验表明,3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和1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常规质量分数)的生长状态良好,50d的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82.25%,85.3%,特殊生长率为1.19,1.23,饲料系数分别为1.35,1.28,蛋白质效率分别为1.44,1.49,各生长参数差别不显著。5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及70%豆粕质量分数实验组生长缓慢;各实验组大菱鲆消化器官比重随豆粕添加量的增多而呈增大的趋势;不同饲料配方组大菱鲆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豆粕质量分数的增多而升高,脂肪酶无明显变化。以上各实验结果均表明,饲料中以豆粕替代鱼粉量20%对大菱鲆生长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1株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的溶血毒性,其中7株亚历山大藻具有显著的溶血毒性,说明溶血毒性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各亚历山大藻藻株溶血毒性的大小与其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无直接关系;针对性地研究了一株典型PSP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ATHK株)的溶血毒性特点,该株亚历山大藻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指数期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毒性大小约相当于4pg皂素的溶血能力,而且其溶血毒性的大小与藻的生长阶段和细胞密度都有一定关系:指数期的溶血毒性最大;藻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内容物都有一定的溶血毒性,其中细胞碎片的毒性最大;研究还表明一种PSP标准品STX毒素并没有溶血毒性,进一步说明亚历山大藻产生的溶血毒性是其他非PSP物质造成的,这类溶血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浮游植物生长上行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归纳了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限制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水中氮、磷、硅、铁等营养元素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研究结果。在氮、磷营养元素限制时,海水中上述两个元素的浓度不仅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而且还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浮游植物从小型向微型、微微型转变;而硅的缺乏,使浮游植物由硅藻向非硅藻转变;在大洋海域,铁的限制,甚至还影响到浮游植物对常量营养盐的吸收。铁施肥虽然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降低了大气中CO2的浓度,缓解了温室效应,但同时也伴随着有毒藻类的生长以及DM S气体增加等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桑沟湾楮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生态学特征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31g/株,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594.61~3255.03 g/m2,大叶藻高度和湿重的周年生长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于一致,呈正相关性;大叶藻生长环境水温为5.3~25.6℃,平均温度16.3℃;盐度为28.9~31.3,平均盐度30.6;底质类型为砾砂.大叶藻根茎、叶鞘和叶中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68%±1.27%、33.78%±3.06%、37.01%±1.86%,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0.63%、2.79%±0.81%、3.10%±0.81%,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28%±0.04%、0.51%±0.10%、0.48%±0.07%.  相似文献   

16.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类贝壳,其碳酸盐壳体通常具有年纹层和天纹层,是一种理想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氧同位素是砗磲古气候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但在将其应用于古气候重建之前,通常需要对其现代地球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校准.帕劳群岛位于西太平洋暖池西北边缘,其珊瑚礁盘具有丰富的砗磲壳体资源,为开展古气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开发海洋硅藻,研究了醋酸对海洋硅藻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8.0~9.0时,以醋酸调节pH值时海链藻的生长率高于用盐酸调节pH值时的生长率。1次性添加10~100mg/L醋酸都可促进海链藻生长;每日1次添加5~60mg/L的醋酸时,可明显提高海链藻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大弹涂鱼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2年9月以采自浙江宁海三门湾海区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为材料,对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20个引物共扩增出100个DNA片段,多态位点比例(P)为21%,任意两个个体间遗传相似度(F)最大为0.9938,最小为0.9239,平均为0.9645。任意两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D)最大为0.0761,最小为0.0062,绝大多数为0.02000~0.0500;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平均杂合度(He)为0.2018,D平均值为0.0355;Shannon多样性指数(Ho)和Shannon多样性值(H)分别为5.918和0.0592。研究结果表明大弹涂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应加强大弹涂鱼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