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目前受到气候变化和各种生产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多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与防治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对拉萨—工布江达地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4.
无泥型软弱层带的强度参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卸文 《山地学报》2000,18(1):52-56
分析表明 ,控制无泥型软弱层带强度参数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组成和所赋存的地质环境 (地应力场 )。通过现场和室内完成的大量抗剪试验结果 ,从中建立出强度参数和各控制因素的关系式 ,最终以控制因素的变化规律去揭示软弱层带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 ,进而给出不同地段、不同类型软弱层带的强度参数值。  相似文献   

5.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陇南山地中部,是全国十七个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近年来区内极端天气频发,加之地震及人类工程作用,地质灾害不断增加,频次逐年提高。为研究陇南市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本文选取武都区比较典型的桃树沟泥石流为例,在了解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桃树沟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得到以下结论:陡峭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沛的水源是形成桃树沟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谭发 《西部资源》2019,(3):123-125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第二中学后山边坡崩塌主要由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特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引发的降雨型牵引式浅层土质小型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崩塌区区域地质环境调查,结合崩塌体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崩塌成因机制,并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正>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形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延伸保护地质环境——地质遗迹资源一、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人类最宝贵的生存财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试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地形地貌控制着山体斜坡的临空条件,通常情况下斜坡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地质灾害越发育;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斜坡稳定性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类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有所不同;斜坡地段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以及区域新构造运动对斜坡(特别是岩质斜坡)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降雨入渗增加了岩土体的自重,降低了岩土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产生了大量临空面,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和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堆放对环境的影响、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等。本文就如何做好矿山的地质环境管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治理好矿山地质环境,实现我区绿色矿山与和谐矿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博爱县月山寺北部废弃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内,少量硐采。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研究区内地貌景观破坏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对研究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及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了解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结合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应用理论,分析矿山开采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变化,选定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大且敏感的人类活动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师范大学李雪铭教授等最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以下简称"《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一书,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然而,由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一方面导致城市抑或城市群在地表空间的加速扩张和蔓延,另一方面原有分散在地表空间的水、土、能源和其他物质材料进一步向城市乃至城市群过分集聚,过快的增长需求和对集聚不适应的供给,使人居环境滋生出许多问题,诸如"人口—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华  刘敏 《热带地理》2022,42(4):642-658
恐惧景观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景观,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恐惧景观在生物系统中有巨大的生态效应,同样在人-地系统中深刻影响物质景观和集体记忆等各个方面。景观知觉、景观态度以及景观与人类的互动影响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对恐惧景观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文章对恐惧景观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探讨其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包括:1)恐惧景观在生态学研究中已经形成恐惧生态学,相比而言,其他学科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2)生态学对恐惧景观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动物的捕食风险感知,在其他相关研究学科上则主要从人与地方/空间之间的恐惧景观的呈现形式和景观感知进行研究。3)从恐惧景观、游客及情感三者的关联看,可以发现恐惧景观在旅游地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情感地理、黑色旅游和情感特性3个方面。最后,提出未来可以跨学科多角度、情感心理及以黑色旅游为切入点对恐惧景观进行探索,深化旅游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天宝  杨芳芳  韩增林  彭飞 《地理科学》2019,39(8):1321-1329
在揭示人海辩证关系与海洋社会属性的基础上,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解析了海洋的构成。第一海洋(自然海洋)是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自然存在而非人为构筑的海洋部分,其核心要素是地理位置、物质构成和空间形态。第二海洋(人工海洋)是人类海洋实践中所建造的设施及相应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流动,包括基地设施、人类主体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和人类与海洋之间的采集排放活动。第三海洋(关系海洋)是不同人类主体在海洋实践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核心内容是主体构成、内容组成以及表现形式。第四海洋(观念海洋)是人类对海洋及海洋实践活动的认知,核心是在处理人类与海洋、陆地与海洋和人类主体之间关系时所秉持的理念。现实中,自然海洋、实践性的人工海洋和关系海洋与构想性的观念海洋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世界。随着人类海洋实践的深化,关系海洋和观念海洋与自然海洋和人工海洋一并成为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目前的储量现状,因此煤炭资源长期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发作为南疆库尔勒地区重要产业,大规模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南疆库尔勒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煤矿的上覆岩层多为弱胶结,为此开展对弱胶结覆岩煤矿开采所产生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现场取样与实验分析的手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破坏、水土污染三个方面对该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弱胶结覆岩煤矿的开采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矿山涌排水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对地下含水层产生疏干破坏;煤矸石淋虑液会对地表土壤产生污染,但由于南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在短时间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弱胶结覆岩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智勇 《地理教学》2011,(18):50-55,64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表面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结果。主要包括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三部分内容。内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和基础,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而地壳运动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的区别与联系,火山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用实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小曙 《地理科学》2022,42(1):31-42
人类关键区是人类社会进入人类世时代,人类所创造的地表景观在地理圈层中的特征区域。人类近万年历史对人地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人类文明与地球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空间行为与土地利用3个层级。人类关键区具有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以及社区尺度。全球尺度的人类关键区可划分为建成区、农业区、生态区、裸露区。人类关键区未来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类关键区的识别,人类关键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人类关键区耦合机理与动力机制,人类关键区地理模拟(器)与调控决策。人类关键区的提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矿山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同时投入了较大人力、物力,使得矿山环境有所改变。本文通过多年来调查资料,对近年来主要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及效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原佩佩  高宏 《西部资源》2012,(4):159-163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生态环境较差,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区。阿拉善右旗的地表物质主要为沙漠和戈壁,为土地的沙漠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物质基础。干旱的气候是阿拉善右旗生态环境脆弱化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对阿拉善右旗的生态环境恶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造成该区的干暖化,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在恶化的气候环境中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