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晋城目标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条件.本文从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化作用控气3个方面,分析了晋城目标区煤层气的富集机制,并针对煤层气资源和煤层气储层参数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煤层气的可采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晋城目标区是中国煤层气开发潜力最好的区块之一.  相似文献   

2.
晋城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及地面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晋城矿区煤层甲烷地质条件为例,结合晋城矿务局层气地面开发的实际,论述了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技术及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方向,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煤矿瓦斯,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晋城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水平羽状井地质选区及总体施工方案设计”项目日前启动,标志着晋城矿区在煤层气研究开发中又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晋城西区奥灰水赋存状态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流场,隔水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及突水系数数等因素的分析论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论述,分带及提出了晋城西区3#煤层带压开采中防治水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井产量受控因素较多,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分析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优化出13项评价指标,把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指标体系。合理设计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层气井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晋城、韩城矿区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良好,为煤层气高产井的部署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井陉—晋城断裂带曾称晋获断裂带,展布于太行山中南段,北端始于灵寿,向南经井陉、和顺县松烟,一直延伸到长治至晋城县的峪口,全长约340km,最宽达25km。它往北与紫荆关断裂呈右行斜列,构成华北地区一条十分醒目、规模宏伟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前人称之太行山深大断裂。井陉—晋城断裂带卫片影象清晰,为太行山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度变异带的西界,明显控制了两侧地区的地质发育历史,构成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该断裂带不同段的活动性和活动时代以及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差异,因而潜在的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7.
刘海利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1):17-18,32
研究区位于山西沁水煤田东南部,晋城矿区的东部边缘,面积96km^2.该区普遍发育石炭、二叠纪地层。区内有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王台铺、凤凰山三对生产矿井。以勘探资料为基础,对该区9号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焦作矿业学院李凯琦、葛宝勋,晋城矿务局王隆国、撖麦生对山西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三号煤层的泥岩夹矸作了研究,描述了夹矸的层位、厚度分布和物理性质,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主要工艺性质(包括可塑性、结合性能、泥浆性能、坯体性能、耐火度、烧结性能等)作了测试,并作了开发利用评价,认为三号煤层的下部夹矸可以用来制取聚合铝、铝硅钛合金、岩  相似文献   

9.
考虑地应力作用下节理扩展引起的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改变,进而导致煤层应力、变形的重新分布,给出了煤岩单元节理扩展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节理扩展与应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应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及逐级加载算法,提出节理扩展煤储层应力场的联合反演方法,并对沁水盆地晋城区块煤储层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城区块最大主应力为8~13 MPa,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小主应力为5~9 MPa,应力低值区集中在晋城南部区域。通过对比关键点的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计算结果,得知主应力大小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仅为3%,方位误差小于1.3°,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利用联合反演分析煤储层应力场,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建模简单等优点,适合于软件集成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限差关系、精度和方法,并应用到晋城成庄矿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放线工作中,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精度和工作效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研究了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原则、方法、过程和结果.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和专家审定4个环节.其中,定性评价采用专家鉴评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类给出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价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个评价过程离不开专家的充分参与以及调查组与专家组的紧密配合.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其中世界级10处,国家级169处,省级339处.利用地质遗迹评价成果,湖南省取得了显著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杨忠芳 《地质通报》2008,27(2):207-211
土地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成为热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评价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数和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等,同时与GIS技术结合运用成为研究的一大特色。土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指标的体系化、具体化和处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与归纳分析法,在明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参考现有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的设计思路,围绕“考核谁、谁来考、怎么考、考什么、结果怎么定、结果怎么用”等关键问题,从考核评价对象和实施主体、考核评价方式和实施、考核评价结果应用、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构建、考核评价结果评定方法等方面,提出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的思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系统等级评价的一种非参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系统等级评价是目前水资源系统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常规评价方法需要根据先验知识预先设定评价函数的具体结构形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评价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非参数评价新方法(NGEM).NGEM无需假定评价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直接挖掘评价标准数据本身所隐含的评价信息,它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客观地确定各指标权重,用非参数回归方法建立评价函数.实例计算结果说明,NGEM直观简便、有效通用,在各种系统预测与模拟中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支持北京市岩溶水资源量准确、高效计算,使用均衡法构建区域水资源量计算模块。模块设计以Arc GIS平台为依托,使用C/S模式来构建,模块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组成。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储存变化量计算、可开采量评价、资源量评价结果专题图制作功能等。经岩溶区试算,证明评价模块的构建为北京岩溶水资源量的准确、高效计算和成果的可视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钰嘉  田淑芳 《现代地质》2020,34(3):626-634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有重要意义,在评价工作中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统一性。本次研究从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内容出发,提出一种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方法。在不同尺度下,将评价区域按照边界划分成网格评价单元,通过定量化评价指标的尺度效应表现(异质性、一致性、信息量、破碎度),求出其随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进而建立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并求出其评价适宜区间和最佳评价尺度。将该方法应用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三明市大田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得到新罗区和大田县的最佳评价尺度适宜区间分别为[997.8 m,1 194 m]、[955.5 m,1 297.8 m],最佳评价尺度分别为1 049.6 m、1 182.1 m。在该评价尺度区间内,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在最佳评价尺度下评价结果的效果更好,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受到研究区范围、评价内容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中评价尺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防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评价结果确定滑坡治理与否。但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各不相同,在定量分析评价标准方面各规范所考虑的程度和确定的标准也不尽统一。由此造成的评价结果各异,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为基础,分地貌形态、宏观地质条件、作用因素和滑动迹象定性分析评价及力学计算法定量分析评价介绍了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现有规范中滑坡稳定系数与之对应的稳定状态各不一致的情况,分3个危害程度等级和正常、特殊2种荷载组合工况,分析确定了不同稳定状态下的稳定性评价标准。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按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2部分进行,之后将评价结果综合得出一致的综合评价结论。滑坡稳定性评价标准,应视其危害程度等级、荷载发生及组合几率而定。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以三维视角从地层...  相似文献   

19.
谭飞  汪君  焦玉勇  马邦闯 《地球科学》2021,46(5):1896-1908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的立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城市各区域开展地下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模式及评价系统这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视化结果的可靠度以及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立体化评价系统的普适性这3个关键问题,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邢怀学  窦帆帆  葛伟亚  华健  常晓军  蔡小虎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10-2022020010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以三维视角从地层三维结构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成了一套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目标权重的计算、一致性检验、排序和分析。该指标体系可划分为5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相较于二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融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使评价过程中能够考虑更多的评价因子,更好地描绘地下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丰富了三维评价结果的内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三维评价应用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为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之间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为提升三维尺度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精度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