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组合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08,29(1):18-30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共发现孢子花粉60余属,140余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山西上石盒子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主要以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并出现较多的欧洲和北美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欧美植物群)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分子;有少量安加拉(Angara)和冈瓦纳(Gondwana)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出现其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孢子带:3.Cordiatina subrotata-Complexis-porites polymorphus(SP)带;2.Witreisporites signatus-Luckisporites virkkiae(SV)带;1.Brialatisporites incundus-Nuskoisporites dulbuntyi(ID)带.依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变化,详尽的讨论与国内和国外(包括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5.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8,12(4):586-590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6.
龙金发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2-232,T002
早二叠世硅藻辨龙金发(江西省煤田地质研究所,江西向圹西,330201)《地层学杂志》第15卷2期发表了黄成彦撰写的"对'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现对"质疑"提出的问题作以回答。"质疑"(1991,156页...  相似文献   

7.
孙克勤 《现代地质》2010,24(2):195-204
研究的植物化石采自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共计11属20种,分属于石松纲、楔叶纲、瓢叶目、真蕨纲、种子蕨纲和苏铁纲。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含有许多华夏植物群分子和地方性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根据植物群分子的总体组成,植物群的时代为早二叠世,相当于阿瑟尔期(Asselian)、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和空谷期(Kungurian)。在研究植物群的基础上,对植物群的古生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早二叠世Lepidodendron posthumii Paratingia datongensis植物群落。这一植物群落在二叠纪主要分布在沼泽和低地环境,以大量出现的蕨类和种子蕨分子为特征。植物群落为原地保存,借助于化石资料,植物的生活型得以重建,包括乔木、树蕨、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指示早二叠世本区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9.
新甘交界北山地区早二叠世红柳河群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北山地区原红柳河组规模巨大,岩性、岩相差异明显,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应进一步分组。原红柳河组内部有4套岩性、岩相差异较大的岩石组合,以3次砾岩事件和1次火山岩事件为标志,代表了4个不同的沉积阶段,与之对应出现了4个重要的沉积(不整合)界面。依据这4个界面对早二叠世红柳河组进行了重新划分,即下二叠统河西组(P1h)、红柳村组(P1hl)、芦苇井组(P1l)和红柳井组(P1hj)。在河西组采集到大量的腕足、苔藓虫等海相动物化石,在芦苇井组第二岩性段舍炭粉砂岩中获孢粉化石组合,其时代属于二叠纪。本区新建的4个组实际上是由一个规模较大的老组再分组的结果。按岩石地层单位修定的要求,建议原红柳河组上升为群。  相似文献   

10.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惠  武法东 《现代地质》1997,11(3):283-289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储热桩热量利用率不足的现状,通过在已有太阳能混凝土储热桩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取热工况中影响储热桩温度场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传热过程的模拟分析,得出了持续取热及间断取热2种不同运行工况及热流密度、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埋管间距对桩内温度场变化的影响,然后合理的选择最优参数,分析桩内温度场的变化,提高取热效率,使混凝土桩内热量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13.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即利用水力坡度定量的判断流贯通发生与否;当水力坡度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认为含水层出现流贯通;进而研究抽、灌量对流贯通的影响,发现抽、灌量越大,则出现流贯通时间越短;而大量的抽、灌量更容易发生流贯通,进而会引起热贯通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可降低抽、灌水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高抽、灌井的间距,并可在抽、灌井运行一个周期后调整抽灌井位置,以减少热贯通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