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李良在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发现之后,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问题自然地摆在人们面前: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力量驱使行星绕太阳万古奔波呢?当时开普勒曾指出,太阳发出具有磁性的发散物,这种发散物以切线方向的力将绕日旋转的行星...  相似文献   

2.
太阳东升西落,北斗星"静坐"不动,月亮走我也走,天体究竟是怎么运动的?对天上天体运动的观测和研究,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甚至,天体还会怎样运动,也成了科学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托勒密的地心说描绘了月亮、水星、金星和太阳等等,都围绕着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在日夜不停地转动。哥白尼不同意他的观点,把宇宙的中心搬到了太阳上,认为水星、金星和地球等,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开普勒虽然没有动摇宇宙的中心,却把太阳挪到了椭圆的焦点上:行星是在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  相似文献   

3.
16世纪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世界天文学历史上的一颗超级巨星。在短短56年的一生当中,他做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观测精度在当时首屈一指。他留下的宝贵观测资料,成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虽然第谷离开这个世界已经400多年了,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天体却在太空永远闪耀。  相似文献   

4.
恒星与行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日、月、行星和恒星在天空中都是沿着各自的视运动轨道,有规律地运动着。所谓天体的视运动,就是指地面上的观测者直接观察天体在空中的运行,而非天体在宇宙中的实际运行。天体的视运动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们有时偶而遇见一个运动的光点,在望远镜里发观一颗行星,可是勒威耶先生发现这个新的天体却没有朝天一瞥,他是在笔尖上看见这颗行星的。只靠计算的力量,他就确定了我们所知的这个行星系统边界外的一个天体的位置与大小。——阿拉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的伟大奠基者李良图1伽利略(1564~1642)在上一期本栏里,我们介绍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开普勒既是一个哥白尼日心说的忠实信仰者,又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在科学研究中,他最后除了两个最一般的哥白尼理论(太阳是静止的及地球有公转和自转)...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新天文学》问世400周年。他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都在这部科学巨著中发表。为了纪念人类科学史上这一伟大事件和对开普勒深切的缅怀,美国将当年3月6日发射升空的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以开普勒的名字命名;德国发行了面值10欧元的开普勒定律400周年纪念币,捷克发行了面值200克朗的开普勒定律400周年纪念币,圣马力诺也发行了面值5欧元的开普勒定律400周年纪念币。  相似文献   

8.
易照华 《天文学报》2001,42(2):113-120
以当前太阳系动力学中的重要课题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看法,课题中主要讨论动力学模型,轨道共振,行星环,混沌和长期演化,近地天体运动,Kupiper带,太阳系中的引力理论,以及其他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太阳系内,恒星太阳位于中心,是最主要的天体。在它的周围有八颗大行星、许多矮行星和小行星,还有许多彗星和流星体。其中六颗大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些天体在太阳系内有规律地运动着,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太阳系家族。也正是这些天体的有规律运动,形成了太阳系内天体的各种天文现象,如日食(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月食(月全食和月偏食),  相似文献   

10.
人们说起宇宙,头脑中往往就会浮现出浩瀚无际的太空;讲到天体,则总是想到庞大无比的星球。的确,一般说来,“天文数字”都是令人头晕目眩的大数,可是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就有着一种“迷你型行星”——小行星。 19世纪的“见面礼” 早在17世纪时,开普勒就觉得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空隙似乎太大,它们中间应当还有天体存在,否则宇宙就会显得“不和谐”。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更坚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经过一定过程,不仅在于新事物有着诸多不完善,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旧事物中也存在很多比较合理的成分,而且旧事物已经深入人心,要将人们观念中旧的部分转变为新的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日心说代替地心说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这个过程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公元1543年,科学巨人哥白尼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天文学革命的开端。在这部巨著中,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宇宙体系,批判了古代天文学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地旋转的地心说。在随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伽利略的观测发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逐步证实了  相似文献   

12.
探测恒星距离的艰难历程刘宇星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天文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对于恒星的认识,在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沿用了托勒密的观念:恒星间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而且恒星是被固定在最外一层的球壳上,繁星构成了笼罩太阳和行星...  相似文献   

13.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 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 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端的恒星系统延伸到了低质量端的行星系统. 聚焦天体轨道偏心率研究, 回顾了目前在恒星系统(包括主序恒星、褐矮星以及致密星)和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巨行星以及``超级地球''、``亚海王星''等小质量系外行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总结了不同尺度结构下偏心率研究的一些共同之处和待解决的问题. 并结合当下和未来的相关天文观测设备和项目, 对未来天体轨道偏心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天文学史、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起始于天体的观测和测量,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动和星空的四季变化等。总结出天体运行规律,建立时间规律和历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尧  王红池 《天文学进展》2011,29(2):148-167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星天体(如T Tauri型星,HAe/Be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是具有初始角动量的分子云核在塌缩形成恒星过程中的自然结果,是行星系统的起源地。原行星盘研究不仅是恒星形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星形成理论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盘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年轻星天体的能谱分布,盘的模型和参数(质量吸积率、质量、尺度、温度、寿命);随后讨论了尘埃颗粒在盘中生长的观测证据以及行星在盘中形成的大致过程;最后对原行星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流浪行星?“流浪行星”是指那些质量与行星相当、在星际空间中自由漂荡的天体,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自由行星”(图1)。跟我们熟知的行星不一样,它们并不围绕一颗恒星、黑洞或者褐矮星之类的天体公转。尽管目前发现的自由行星只有很少几颗,但实际它们的数量也许和普通行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7.
开普勒及行星运动三定律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生于德国南部一个小镇——威尔。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他的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很坏,他14岁时出了一场天花,从此眼睛受到很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假定所有微粒和小星子都绕太阳作开普勒圆运动,并考虑了太阳系早期演化的因素后,得到了九大行星和小行星应有的原始自转周期.在讨论自转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计算了各行星的相对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选择照相机进行天体摄影河南读者蔡明来信问:在拍摄天体照片时,使用什么样的照相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天体摄影。天体摄影主要是指拍摄太阳、月亮、行星,及星团星云等天体照片,清楚地记录下来它们的表面特征和物理现象。天体在底片上的成像大小可以...  相似文献   

20.
寻找遥远的彗星和流浪的行星弗里曼.J.戴森文李萌摘译一戴维·朱维特和简·鲁发现冥王星外太阳系天体是1993年引人瞩目的一则天文消息。我们称它们为“天体”是因为天文学家对它们究竟应属于行星、小行星还是管星尚有争议。这两个天体——1992QBI和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