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盐碱滩涂上的特有植物群落,在防浪护岸、保持水土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功能显著。雷州半岛有红树林面积7700多hm^2,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2%,占广东省的78%,是我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在我国是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引起了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和地植物学等科学工作者的争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是综合自然、农业、林业等区划的依据之一。所以,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的划分,能否正确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关系到运用这规律来指导生产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峰地区热带真菌属种繁多,且本区的热带真菌区系与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的真菌区系有着联系。 银耳目Tremellales是一个以亚热带热带成分为主的类群,区内有不少特有种。如本区的西藏花耳Dacryopinax xizangensis Lowy et Zang是一种子实体呈金黄色,担孢子兼具纵横隔壁,生于冷杉属Abies树干上的真菌。它首次被发现于墨脱,最近又见  相似文献   

4.
广东博罗县小金河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强  陈邦余 《热带地理》1995,15(4):350-361
本区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科、532属、978种(包括变种、变型)。发现2新种,1新变种和3个广东新记录种。本区系的表征科为山茶科、壳斗科、桑科、芸香科、紫金牛科、樟科等,这些科大都是热带-亚热带分布式的,代表了本区系的性质。在属的地理成分中,本区以热带成分173属(占总数的35.2%)和热带-亚热带成分169属(占总数的34.4%)为主,说明了本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南亚热带特征。本区与  相似文献   

5.
《热带地貌》评介地貌具明显的气候地带性。热带、亚热带的地貌,与我国其他气候带的地貌景观显著不同。《热带地貌》就是基于热带、亚热带地貌的特殊性创办的我国第一份地貌专业期刊。《热带地貌》创刊于1980年,是新中国80年代“科学的春天”萌生的地学优秀期刊之...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理》2011,(4):89-89
2011年11月12日,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7.
2011-11-12,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张争胜  孙武  周永章 《中国沙漠》2008,28(1):125-130
雷州半岛是我国南方的热带滨海干旱地区,位于海陆气三相物质交接带,生态环境极度不稳定。借鉴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方法,选择年降水量、降水变率、台风暴雨频率等10项指标,评价雷州半岛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南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高于北部。南部的徐闻县属严重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度为0.9857;中南部的雷州市属强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度为0.8511;北部的廉江市、吴川市属中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别为0.6770和0.7679;中部的湛江市区和遂溪县属轻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别为0.3423和0.4346。  相似文献   

9.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庭颐 《地理学报》1996,51(3):224-229
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山多,高原广,垂直地带性的影响,给热量带的划分带来了困难,因为垂直气候都具有在该地区纬向气候带的基础上衍生而生的,因此,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也应以纬向地带性为主,基带气候为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河谷仍应归属于中亚热带,青藏高原破坏了纬向地带性规律,其东侧应有一条亚热带西界,这一界线应是北、中、南亚热带遇到青藏高原后的中断界线,而不是北、中、南亚热带与青藏高原寒气候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评价森林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滔  吴承祯  范海兰  宋萍 《山地学报》2007,25(6):691-697
收集大量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功能研究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模拟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与环境因素经度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化规律,地统计学方法模拟的回归优度达88.15%,明显优于前人提出的三因素多元地理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回归优度为56.42%),能更真实反映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从而为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时空分布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可靠方法。这些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西部高山常绿针叶林;温带山地落叶与常绿针叶林;温带、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半落叶季风雨林;热带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的统称。它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丰富的红树林树种、林缘植物、其它植物群落以及生活或栖息于此的其它海洋生物组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学术论坛"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承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暨南  相似文献   

13.
广东湛江红树林寒喜调查及灾后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的统称.它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丰富的红树林树种,林缘植物.其它植物群落以及生活或栖息于此的其它海洋生物组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中,在亚热带范围内曾划出三个自然地带: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以下简称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地带(以下简称中亚热带);  相似文献   

15.
深圳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资源。介绍了深圳红树林湿地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威胁,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开发红树林生态旅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中,在亚热带范围内曾划出三个自然地带: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以下简称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地带(以下简称中亚热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合山地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种实例,试论如何合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以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一些原则问题。 一、我国热带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 我国热带亚热带广大山区,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两大部分,北连大陆,南临海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很明显。上述大区域气候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等气候因子,如发生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则呈现纬度地带性。但因受山区错综复杂的下垫面影响,使气候纬度地带性遭到破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对山地气候有显著影响的基本地形因子,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  相似文献   

18.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在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位于海拔700-1000m之间,且分布面积狭小。该区系计有维管束植物214种,分属139属、72科、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亚热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热带地理》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门类,重点反映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具创新性、前沿性的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气候变迁的古生物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频繁,引起哺乳动物群的多次迁徙。该时期哺乳动物群的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属如貘、犀、长臂猿和亚洲象等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亚热带南部地区,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文章在确定中国东部全新世不同阶段此类动物群的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热带种的迁徙和分布特征,初步推断各阶段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迁状况如下:盛冰期之后的冰消期,温度逐渐回升,14 000―12 000 a BP时,热带种分布北界大致南移2°,指示1月平均气温较今低3~5℃;12 000―8 500 a BP为升温期,气候转暖,热带种分布北界达中亚热带南部,逐渐类似于现今气候;8 500―5 000 a BP为大暖期,热带种分布北界抵秦岭―淮河一线,北移约6°,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7~9℃;5 000―3 000 a BP为降温期,热带种分布北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北移约4°,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5~6℃;3 000 a BP以来,气候逐渐变冷。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在全新世时期发生了多次较大的气候和生物气候带变迁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