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遭遇破坏力超过“莫拉克”的台风,已是50年前的事了。当“莫拉克”于2009年8月4日凌晨在太平洋西北洋面上生成时,人们只是将它当作每年吹袭太平洋西北沿岸的20余个热带风暴之一.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文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经过连续12年的观测和多次加强期观测所取得的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分析以及边界层和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综述了应用这些参数来优化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和改进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并且,本文还综述了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感热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及其机理,并揭示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具有高感热输送特征,此高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变异有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今后在此方面应进一步观测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敬颂  刘云鹏 《湖北气象》1995,(4):15-16,45
依据天气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生、消演变特征对“930904”冰雹过程的形成进行分析,揭示出宜晶县西北山区冰雹形成规律,尤其是中、低层天气系统的“逼近”在本县西北山区冰雹云生成、发展中所直到的重要作用为冰雹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v2.0”是以2002年甘肃省科技厅“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v1.0”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升级。该系统包括干旱资料库、干旱监测诊断、干旱气候预测、干旱影响评价、干旱预测评估、产品分发和辅助工具7个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干旱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界面友好、结构清晰、独立性强、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运行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相空间”方法判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部分热带气旋进入中纬度地区都会发生向温带气旋的转变。这一变性过程会造成强降水和大风,并且移速增快,因此给中纬度地区造成很大的灾害。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变性是一个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判断其变性与否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详细介绍了判定TC变性的“相空间”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三个参数:对流层低层热力对称性参数、高层热成风参数、低层热成风参数。使用“相空间”方法对2000—2007年间西北太平洋地区TC的变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此种方法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适用效果。结果表明,“相空间”方法对判定西北太平洋地区TC有一定指示作用,但该方法作为业务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27日到29日,在兰州中心气象台召开了“西北暴雨综合研究”课题鉴定验收会议. “西北暴雨综合研究”系兰州区域气象科技开发基金项目,是一项跨省区的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由甘肃、新疆、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等六省区协同努力,通过3年多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完成的.协作组在克服重重困难的基础上,把有限的科研经费集中使用,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这项研究任务.与会专家高兴指出:“研究课题的组织形式,协作精神值得称赞,六个省区携起手来,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实在难得,希望西北片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几年来,我们结合本站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对农谚“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进行了反复验证使用,初步掌握了使用这条谚语预报降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沙漠地表沙粒运移特性及动力热力参数研究”支持的“我国西北三大沙漠地表风蚀起沙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案和科学目标,总结了该试验在前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概括叙述了该项目在地表沙粒跃移特征、起沙风速、沙尘通量等方面的重要发现和一些新的认识。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在沙漠风蚀起沙观测试验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异常路径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路径发生两次左折,先是西北西转西南,再西南转东折,整个路径呈逆时针方向环绕海南岛将近一周,异常罕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天鹅”的异常路径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退、大陆高压加强等),使环境场对“天鹅”的引导作用减弱,弱环境流场是“天鹅”登陆后长时间内停滞缓行的主要原因;大陆高压的加强东南伸,不仅使“天鹅”西北行受阻,同时导致“天鹅”出现西北强、东南弱的非对称风场结构,这是其转向西南行的重要原因;而双台风的互旋对“天鹅”的转向西南再东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及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年3月17~18日(简称“0317”过程)和同年4月11~12日(简称“0411”过程)中天山北坡两场强降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者有共性也有差异,其相同点:500hPa均为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为西西伯利亚至中亚的低槽向南加深,低空西北气流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使迎风坡维持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对应的垂直螺旋度呈高层负、低层正的分布是强降雪产生的动力机制;均由低层西北、中层偏西和西南路径的水汽输送;风廓线雷达细致反应了强降雪时低层西北风与中高层西南风明显增强及突增并维持。不同点:“0411”过程500hPa低槽前西南气流、低空西北气流、锋区、地面冷高压、垂直速度及螺旋度等均强于“0317”过程;水汽追踪表明,“0411”过程有一支明显西北路径远距离水汽接力输送,而“0317”过程有一支低层弱偏东路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等对2019年8月2—4日西北涡作用下发生在陕西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高原槽东移加深,副高西伸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700 hPa西北涡是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台风“韦帕”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为西北涡迅速增强提供了水汽、能量、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进一步加强了西北涡发展;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陕西处于θse高能区,大气上冷下暖存在位势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陕南出现分散的对流性强降水,西北涡东移北上,低涡切变引发陕北系统性强降水;深厚的湿层、较厚的暖云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出现;低涡降水云系中有对流单体生成发展,短时强降水出现在云顶亮温等温线密集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4年9号台风“威马逊”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自身西北内力的作用下,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给“威马逊”提供了向西的分量,使得台风生成以后稳定地以西北偏西路径移动,并多次登陆.从雷达回波图上看,“威马逊”具有清晰的台风眼区和完整的螺旋云带,结构对称,较高的海温和大洋上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使得“威马逊”迅速增强为超强台风,给海南、广东、广西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6~7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在5°N~15°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上空,并逐渐东伸;到了8~9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向北移动、并向东扩展,一般位于10°N~20°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中部上空,有的年份可东伸到西北太平洋东侧,强度加强;到了10~11月,季风槽迅速减弱,并成为涡旋,强对流活动区也向南移和向西收缩。同时,研究还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季风槽强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可以从南海经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东伸到西北太平洋的东侧上空;而在季风槽弱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主要位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上空,季风槽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它的季节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还表明了随着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西北太平洋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分布也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周建琴  钱正安  蔡英  宋敏红 《高原气象》2009,28(6):1220-1232
为进一步检验东南沿海、 孟加拉湾、 青藏高原、 西风带等4个水汽源区对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本文利用MM5模式, 以1979年7月为模拟对象, 以NCEP再分析值作初、 侧边界条件, 继本文上篇作了该模式对该月的模拟性能检验后, 又分别作了检验减、 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 11个敏感性试验。下篇的结果表明: (1)夏季, 东南沿海源区减(增)水汽后, 主要通过西伸的西太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和西侧的偏南风气流的“干(湿)平流”输送, 第2天将直接影响西北区东部; 继之, 若遇河西走廊低层较强偏东风, 前述“干(湿)平流”还可再继续影响河西及南疆降水的减(增)。即东南沿海是影响西北区的主要水汽源区。(2)孟湾源区水汽的减(增)变化常经北路和东路共同影响西北区的降水。它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走廊中、 东部的降水, 也间接地影响西北区东部及南疆的降水。(3)高原(特别是西风带)源区因本身水汽少, 它们的影响要小些。高原源区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中、 东部的降水, 也部分影响西北区东部和南疆的降水; 而西风带区主要影响北疆及南疆的降水。(4)作西北区夏季降水预报时, 要关注其上游孟湾, 特别是东南沿海源区水汽、 沿途天气系统及低空急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及重要制约因素.作者在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西北地区气候与水资源变化趋势、西北干旱区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20年地面日降水量资料、高空观测资料以及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影响陕西的西北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并对有无台风影响下西北涡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西北涡暴雨多发生在7—8月,陕北为暴雨多发区,西北涡暴雨夜雨特征明显;有台风影响时暴雨强度更强,落区比无台风影响时偏北2个纬度。造成陕西暴雨的西北涡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7~8个纬度处,西北涡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特征,地形强迫抬升加强了西北涡上升运动,低层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为西北涡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台风影响时,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台风外围水汽、能量随着西南低空急流向西北涡输送,西北涡低层呈对流不稳定,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及高空急流右侧强辐散促使西北涡发展加强,低涡东侧和南侧强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在陕北形成强锋区,锋生进一步增强了低涡东侧与南侧垂直运动,造成该区域大暴雨;无台风影响时,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西南风风速较小,水汽输送较弱,高原槽前西南风将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向陕西输送,西北涡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低涡中心南部为强上升运动区,冷暖空气在陕西中南部...  相似文献   

19.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吴德平  梁冰 《广东气象》2005,(3):7-8,13
0307号台风“伊布都”进入南海后一度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登陆前12h,移向突然折向西北,特别是登陆前3h移径明显北翘,直向偏北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雷达探测资料,发现副高轴“东落西抬”、副高减弱以及台风“9”字型螺旋结构改变均对台风的北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另外,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有零星对流云发生,也对副高的减弱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涛  黄荣辉  陈光华  武亮  黄平  王磊 《大气科学》2013,37(2):364-382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及季节内的变化特征、以及今后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进展,而且综述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对流耦合波动对西北太平洋上TCs生成的动力作用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