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数字地震学的快速发展,重复地震在地震学的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复地震的定义和识别方法,然后基于此研制了重复地震识别与分析软件,最后给出了重复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例子。结果表明基于该软件工具可充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开展相对高精度的地壳介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复地震及其在人工探测中的潜在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家在重复地震(Doublet)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天然重复地震数量少,区域分布有限,观测被动等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人工震源信号的可重复性。由于人工震源位置已知,可随时主动激发,提出以此构建精确的人工重复地震,对于提高重复地震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利用人工重复地震进行大尺度的地震探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3,36(2):224-230
阐述了自主研发的单台全球地震快速分析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效果。通过分析原有地震分析软件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使该软件具有台站地震快速分析所需的多种功能。应用实践表明,该软件具有功能完备、自动化程度高、界面友好等优点,在保障测震分析质量、减轻测震分析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提高大震速报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MATLAB语言结合DK-1仪器的工作特性设计滤波器,并且利用DIMAS中WSGNPLOT地震分析软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WGSNPLOT软件中长周期滤波器近震分析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近震的分析质量,并且对这个滤波器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九五"以来中国地震局在中国大陆不同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站,为地震预测和数字地震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字化波形数据目前已开展了大量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为地震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在地震预测和数字地震学相关研究工作中,数字波形分析方法及其相关处理软件对于地震波信息的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原因研制了<数字波形地震预测分析软件系统--wavePRED Version 2007>.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和应用,认为该软件可作为地震预测和数字地震学研究工作中一款分析工具.本文首先概述了利用数字波形进行地震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介绍了wavePRED系统的研制意义、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具有的一些特点、构建系统的框架体系、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与功能等,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实例,最后对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也对软件的未来前途进行了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7.
FFSS地震分析软件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地震定位,常规和非常规地震活动分析,地震序列分析,各类空间扫描,时间进程分析,地震时间、空间和时间空分形图及适于群体前兆项的系统信息熵计算等。为便于地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使用,各类子程序(60余个)设计细致,操作方便;可通用于大震现场和日常震情分析预报,工程地震和小区域地震台网分析,以及地震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地震记录分析软件PITSA简介及使用说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九五”期间我们将建立一批数字化地震台站,紧接着就是数字化记录的常规处理和数字化资料的开发利用问题。这两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数字化记录的常规处理软件。由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以及美国地震学会(SSA)联合推荐的由F.ScherbaumandJ.Johnson完成的一套优秀的数字化分析处理软件PITSA(ProgrammableInteractiveToolboxforSeismologicalAnalysis)是一套比较适合我国广大地震工作者使用的软件。PITSA的特点是:①在普通微机(PC机)上安装使用,要求的微机和外部环境都很低,容易安装,占据的硬盘空间小(约2M)字节;②功能很强,如部分放大,震相拾取、求震级、定震中、分量旋转等常规分析工作它都能很好完成,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工作如数值微分、积分、基线校正、谱分析、滤波、相关、Hilbert变换,旋转分量、偏振滤波、交义谱、相关谱、画质点运动图、各种模拟地震图的仿真等,它都能方便地实现;③它是菜单操作式软件,易学易用;④我们已有现成的软件,并已被一些地震工作者开发利用。鉴于以上优点,故我们特出版此专辑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C 语言和Visual C 6.0开发环境开发了一套基于地震信息,并结合地质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软件,获得的了国家软件版权,该软件由5个模块组成,即基本参数模块、试验分析模块、声波测井标定和修正模块和岩石(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模块和自定义模块.将基本参数模块、试验分析模块得到的结果应用到岩石(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模块中,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和研究区特征自定义函数进行计算.各部分之间数据相互依赖,运行时一般遵循其逻辑顺序,但它们又能保持相对独立.通过淮南煤田潘东勘探试验区应用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重复地震是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一组地震,具有相似的震级、高度相似的波形和震源机制。由于具有相同的震源和传播路径,重复地震的走时变化可以反应的介质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测量地壳中介质波速变化的有力工具。而对区域地震的重复性研究,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该地区地震发震机制的变化情况。利用波形互相关的方法对浙江温州境内珊溪水库附近发生的地震事件序列进行处理,计算波形互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进行研究,分析珊溪水库地区地震事件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并分析此方法对地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复地震是指发生在断层同一位置上的一组地震,一般具有相似的震源机制解和相近的震级,在同一地震台记录上具有高度相似的波形.本文总结了重复地震研究的现状,着重介绍了重复地震的识别方法以及重复地震在估算断层深部滑移速率以及测量波速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重复地震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龙泉  张晓东  刘杰 《中国地震》2006,22(3):311-320
对中国大陆1971年以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年度重复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国大陆发生1个5级以上地震后,下一年度在该地震震中周围某一半径范围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非常高。利用统计研究结果,根据某一年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对下一年度进行地震预测,并对预测效能进行R值检验。文中还对1990年以来基于地震重复性的年度地震预测R值和我国实际年度地震预测R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年度地震预测方法,可以作为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划分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孟真  宋晓东 《地震》2019,39(3):166-177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 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一组重复地震, 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 识别出龙门山断裂带周缘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2790次, 构成2907组重复地震。 沿用Schaff和Richards的研究结果, 假定“重复地震”间距很小(小于1 km), 地震目录记录的重复地震对位置之差主要为地震台网的定位误差所致, 基于此误差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周缘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较高, 水平定位误差约为2.8 km(2倍标准差), 且西南段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优于中北段; 垂直定位精度较差, 垂直定位误差约为10 km(2倍标准差), 现有地震定位方法对震源深度的测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hina has had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especiallysince the last five years(Liu Ruifeng,et al.,2003).For further development,it isnecessarytoassessthe monitoringcapabilityof the existingseismological network.One of theimportantassessments is the estimation of regionalizedlocation accuracy.Upto present,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ssess the location accuracy,such asthe groundtruth event approach(e.g.,Lienert,199…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2010年记录的地震,研究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寻找重复微震,进而计算深部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显示,在研究时段内,临汾地区29.3%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临汾盆地平原腹地的苏堡断裂两侧,即沿NNE向分布南、中、北3个隆起间的2个次级凹陷之一的临汾-洪洞次级凹陷内;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波形高度相似的49组相似地震对和25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依据在同一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塑造参考地震的波形,用以量取每个地震相对于参考地震的S—P相对到时差,并确定每个地震与多重相似对质心的相对距离,从而挑选出每组地震中的重复事件。识别出研究区2组重复地震,并由此估算得到滑动速率为1.9~2.8mm/a,该值与同时段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在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1987-1999年期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根据对这些地震震源位置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解制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应是长80km,埋深5-26km的NNE走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型断层,而临汾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长70km,埋深5-22km的NWW走向,高倾角的左旋走滑型断层。这与洪洞,临汾两次大震极震区的等震线及该地区应力场的构造环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邢台地震区外的小震丛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发生TM6.8和M7.2大地震,之后,与其相邻的一些地区及由邢台地震引起的各烈度异常区也相继发生了小震活动。追述了邢台地震区附近的一些小震丛集活动序列,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李乐  陈棋福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308-4326

发生在同一断层部位上0.5~4.0级的重复地震(也称重复微震)是研究断裂带深部变形的天然(有力)工具.本文系统汇集了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识别出的76组重复地震研究结果,构建了川滇地区重复地震的时空分布图像和断裂带深部变形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江-宁蒗断裂带在脆韧转换带约23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4.3~5.4 mm·a-1,小江断裂带3.0~12.3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1.6~10.1 mm·a-1,红河断裂带北段在6.0~13.4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2.3~10.0 mm·a-1,鲜水河断裂带南段3.0~18.7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3.0~10.2 mm·a-1,龙门山断裂带在4.0~17.3 km的汶川8.0级地震孕育深处的滑动速率为3.5~9.6 mm·a-1,龙门山断裂带南端3.6~18.7 km处滑动速率为5.8~10.2 mm·a-1.综合分析认为:川滇地区主要边界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较为一致,揭示了川滇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整体协同变形的特征.由重复微震与深部滑动速率变化构建了孕震深处的变形模式,即重复微震与断裂带局部闭锁段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强震前孕震闭锁区存在明显的深浅部构造形变差异,震前存在的深部加速变形过程可能是断层亚失稳阶段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19.
顾瑾萍  姜龙 《地震》2014,34(2):138-144
本文假定中强震孕育时, 相应于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地震活动出现相对均匀—不均匀—不均匀增强的过程, 以此为物理基础, 取区域地震的发震时间相关参数组成样本空间, 寻求描述地震事件在时间轴上丛集性的变异系数的变化与相应中强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 近几年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研究对中强地震时间预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坪铺水库2004~2007年记录的实际地震数据,通过比较多种滤波方法,发展出一种既能有效滤除地震数据中本底噪音、又对有效信号损伤较小的比值滤波方法。对去噪后的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数据,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别进行时频分析获得两类地震的时频谱,并提取可以反映地震发生前后能量分布和聚集情况的时频属性,最后根据各个属性的响应效果,组合得到新的属性。将时频谱与时频属性相结合,总结归纳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与构造地震波谱时频特征的差异性,为地震监测分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