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球化学这门边缘学科的分支,它研究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中各种元素活化、迁移、聚集与分散的地球化学行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作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控矿因素,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研究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对矿床预测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比例尺区域化探资料中成矿元素铜、砷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信息,在大兴安岭查巴奇浅覆盖区推断19条断裂构造带.将推断出的断裂构造带结合地球物理、遥感信息、地质填图等得到的断裂构造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推断的断裂构造带多数与地球物理、遥感信息、地质填图等得到的断裂构造一致,多数地球化学场的分界线准确地反映了地层与侵入体的接触带,明显的地球化学高、低背景场分别对应着地层与侵入体.说明应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地质单元推测、断裂构造推断等是有效的,可在浅覆盖区推广应用.同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推断结果看地球化学方法只能概略地推断地质体,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与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方法紧密结合,对地质填图单元进一步区分,以使提取的信息可靠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湖南水口山矿田开放体系构造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南水口山矿田成矿作用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与压剪性断裂作用有关。H、O、C、S、Pb同位素资料、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床形成于开放体系条件。开放体系下的(断裂)构造作用控制了矿田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含矿流体的形成、流体的迁移、汇聚及矿液的沉淀与矿床的定位,文中分析了其动力学机理。最后建立了矿田的开放体系构造成矿动力学综合数学模型,对成矿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4.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断裂的构造化学环境及其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区内不同方向断裂力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元素的应力性质和构造化学环境的内在关系,建立了断裂的构造化学环境判别指标,并以此对断裂的含矿性作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SN向和NNE向断裂属开放氧化和较开放偏氧化的构造化学环境,有利于钨矿床和钨锡矿床的形成;EW向和NW向断裂属较封闭还原的构造化学环境,不具备钨锡成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阿尔金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绍强  潘成泽 《新疆地质》2001,19(3):189-193
新疆境内东昆仑山及阿尔金山西段地区,地质研究程度甚低,近年来1:50万化探扫面工作获得了该地区39种元素系统完整的地球化学资料。根据元素平均值、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本区可以划分为9个构造地球化学带,用元素的浓集系数、变差系数作为参数值对各二级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各构造单位中元素的分配规律及该地区地壳演化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铁族元素(Cr,Ni,Co,Fe2O3,MgO,V,Mn)及亲铜元素(Cu,Zn,Au,Ag,As,Sb,Hg)等形成的异常带对断裂构造有指示作用,不同断裂构造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可从地球化学角度识别不同时代的断裂构造。通过分析有关构造单元中的含矿性,指出下石炭统分布区是最重要的金铜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6.
在对研究区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体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从岩浆岩、地层、构造和地球化学场四个方面对研究区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认为断裂构造是本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断裂构造作为金矿床形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不仅提供了成矿流体运移通道,而且还提供了矿体就位空间,这一点也同时在地球化学异常显示上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甲乌拉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主要控矿断裂破碎带、蚀变带、矿化带及围岩中的元素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断裂构造与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探讨了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断裂构造地球化学障的控矿机制,提出了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8.
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北垭都—蟒洞成矿带内,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规律,并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小河边多金属矿床出露大面积石炭系黄龙组和泥盆系望城坡组中-粗晶白云岩,矿区内断裂发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蚀变面积广且强度大,反映该矿床具备十分有利的"地层岩性-构造-蚀变"成矿地质条件;矿区NW向断裂多为垭都—蟒洞断裂的次级断裂,近SN向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矿化、蚀变空间展布,近SN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断裂构造岩元素可分为铅锌等中温成矿元素组合、白云石化蚀变元素组合、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和地层主微量元素组合,推断其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SN向断裂内由N向S运移、NE向断裂内自NE向SW运移,依据成矿规律及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地区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北地区是一个裂谷盆地构造区,盆地内发育铅锌矿床,矿化受断裂和地层的联合控制。从区域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地层地球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块体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断裂两侧及断裂交汇处、岩体接触带、Pb-Zn组合异常区以及地球化学块体的浓集中心为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应注重多元素组合异常区内的研究。另外,该区具条带状的地球化学块体浓集带和高强度的Pb、Zn元素化探组合异常之特点,具有良好的Pb、Zn元素成矿背景;建议进行综合研究,尽早发现大型甚至超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湘南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水口山矿田之成矿地质矿床特点.分别研究了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不同构造条件下的地球化学形为,对两大不同成岩、成矿系列中不同微量元素组合可引起的原、次生晕异常可形成的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研究、讨论,并总结出化探异常元素组合特点与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香矿区北西向同沉积断裂对矿床的空间分布、产状起主要控制作用,其次一级北西向断裂则是矿床的主要赋存构造,矿床的形成受地层、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通过与丹池矿带中的类似典型矿床对比,指出北香矿床具有与大厂长坡矿床和大福楼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泥盆纪地层与北西向同沉积断裂共同控矿,矿体空间产出模式应都具有"上脉下层"的特点;结合已完成的地、物、化、遥等工作成果,认为在矿床的中深部有寻找似层状矿体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数据库及其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长义 《物探与化探》2004,28(5):382-387
地学数据库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整个地学数据库中,地球化学数据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球化学数据库可概括为固体矿产地球化学数据库、油气地球化学数据库、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库、农业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数据库、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库和标准物质数据库等6大类。分析论述了地球化学数据库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于多种测试分析资料,在充分地研究矿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矿石和矿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已获的研究成果,有说服力地进行了对比总结.尝试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讨论了矿床形成的矿质来源、控矿因素,以及沉淀富集条件等.指出该矿床应属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红柳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该矿床已经资源枯竭。为了更好地开展该矿床今后的找矿工作,综合分析了红柳沟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金矿体展布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根据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与形成阶段、金的赋存状态及围岩蚀变特征,简要地分析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红柳沟金矿床的矿体受SN向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具有向南侧伏现象,结合化探异常,加强沟南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深部找矿,将会大幅度提升该矿的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6.
皇城山银矿床属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为丰富此类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服务领域,总结该类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以期为该类型银矿的普查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铝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分岩浆型和沉积型。铝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复杂,呈带、呈区分布。对成矿地球化学分析后,圈定找矿远景区。以典型矿床为基础,对铝矿资源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8.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唐建云 《云南地质》2009,28(3):268-274
丹珠铌钽矿位于怒江褶皱束中部,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地质构造背景,沿怒江流域呈规律性的纵向展布,长达170余公里。对该矿床深入分析,认为具备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因此,加强矿区的综合研究及深部勘探,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的发现及物探化探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床以氧化矿石为主,矿体赋存在浅海台地相、生物礁滩相形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中,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控制;区內岩(矿)石电性差异较显著,圈定的激电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与以Pb、Zn、Ag、As、Sb、Au、Hg等为组合特征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矿化构造带吻合,通过分析物、化探异常发现了矿体;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