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利用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25m射电望远镜在6cm波段对恒星V772 Her和βPer进行了偏振观测试验.通过数据处理和校准得到恒星的射电光变曲线.探测到V772 Her的射电耀发现象,耀发时的线偏振度约达30%,偏振位置角约4°;探测到βPer的缓变成份及叠加其上的快速耀发,βPer耀发时线偏振很弱.  相似文献   

2.
3.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
吴洪敖 《天文学进展》1996,14(2):105-113
综述了毫米波太阳射电的观测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一些中,大型的毫米波太阳射电观测设备最新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HR1099(V711Tau)的高色散、高分辨率的分光观测结果。从观测结果分析,该双星系统的两子星均有剧烈的色球活动,强的Hα发射主峰主要来自活动性强的冷子星,谱线轮廓形状的大幅度变化取决于色球发射物质的运动和恒星内部的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7.
利用UMRAO数据库22个耀变体源的偏振数据,根据Lazarian&Pogosyan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耀变体射电波段的偏振随波长的变化,得出不同类的耀变体偏振随波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与Lazarian&Pogosyan理论模型吻合较好。由此得出如下结论:(1)反常去偏振耀变体源中反常法拉第旋光起主导作用,反常去偏振相对较少;(2)热辐射与同步辐射混合作用,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小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反常去偏振);(3)当被观测波段波长小于吸积盘热辐射对应的维恩波长时,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大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常规去偏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米波分米波两个波段射电频谱仪的性能指标及可能的观测研究选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1.
张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1996,14(4):315-331
在本文中先简要介绍了80年代以来射电脉冲星方面的观测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射电脉冲星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包括空间分布,传播特性,时间特性,脉冲轮廓与偏振以及频谱特性等,并详细综述观测资料对我们提供的信息及给我们的启示,为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日食射电观测及其资料预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日食观测点的选址、观测前的准备、日食观测和食后资料的预处理等。通过资料预处理 ,可得到归一化天线温度和斜率食变曲线 ,为研究日面亮度温度分布和射电源参数等基本物理量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中的一些干扰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区分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与雷达干扰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发表了强活动色球双星HR1099(=V711Tau)在1989年12月特大能量白光耀发前后的近红外分光光度观测结果,给出该星从2.3-4.1μm首次CVF低色散光谱,以及耀发前后的变化;计算了同期观测到的子星表面黑子的影响,给出双星黑体近似辐射能谱,并与多波段测光以及IRAS观测作了对比,揭示了该双星有很强的星周物质的2.3μm发射带和3.1μm波段吸收带特征,本文对可能的星周物质成分和分布亦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本文主要介绍星系磁场的观测方法,认为射电连续谱的多波段偏振观测可以很好地描绘出星系磁场的总体特和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