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珥上升运动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平  许敖敖 《天文学报》1997,38(2):160-166
本文基于观测日珥上升运动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我们对日珥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探讨了在背景场作用下,日珥上升时其上方盔状冕流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分析了1980年8月18日爆发日珥与对应的CME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缓慢上升的日珥只引起盔状冕流缓慢演化;(2)加速上升日珥的加速度和末速度的大小决定形成CME事件的激烈程度;(3)CME事件的能量可能来源于爆发日环释放的磁能.理论分析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29日在太阳东边缘(E90;S12,NOAA/USAF6241)爆发了一个龙卷日珥,本文对这个龙卷日珥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分析和光谱诊断,结果表明:(1)龙卷日珥有规则地螺旋运动上升,上升到最大高度后,日珥内物质无规则地纷纷下坠,这种螺旋运动可能是带电粒子漂移运动产生的电场与日珥内冻结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2)龙卷日珥形态快速变化,最后呈规则的环状结构;(3)龙卷日珥的形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局部区域磁场结构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磁场结构模型,对观测结果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对暗条激活和耀斑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用数值方法讨论光球物质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式-剪切运动和会聚运动对活动区背景磁场及暗条电流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它们与暗条激活以及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所得结果表明:(1)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在激活暗条和驱动耀斑爆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作为耀斑现象先兆之一的暗条激活过程,主要是由暗条电流的增强和背景磁场的演化所决定,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耀斑现象物理机制和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两个活动区电流暗条的平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Kuperu-Raadu模型下电流暗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研究McMath10662和McMath10607两个活动区中暗条电流的变化及其垂直运动的规律,探讨暗条和耀斑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具有镜象电流日珥模型来描述爆发日珥是合适的;暗条长度可能与耀斑高度关系不密切,但电流暗条越长,对应的临界电流值越大。  相似文献   

5.
李醒  胡友秋 《天文学报》1995,36(4):350-358
本文采用二维三分量耗散MHD模型,对带高电流层的局地非对称的四极无力场的磁能释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磁能释放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高电流层引起的异常电阻耗散使该层等离子体加热至3×106K的高温,形成一高温环;在高电流层耗散的触发下,磁分隔面的电流急剧增长并爆发异常电阻耗散和磁场重联,导致耀斑发生,主要的能量释放发生在磁分隔线和高剪切无力场中的磁分隔面上,等离子体温度可以达到1.9×107K。上述无力场的触发释能过程可能是太阳耀斑的一种重要的释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Kuperu—Raadu模型下电流暗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研究McMath10662和McMath10607两个活动区中暗条电流的变化及其垂直运动的规律,探讨暗条和耀斑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具有镜象电流的日珥模型来描述爆发日珥是合适的;暗条长度可能与耀斑高度关系不密切,但电流暗条越长,对应的临界电流值越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1982年2月9日同时观测到的两个爆发日珥及一次白光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比较表明,在研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与爆发日珥的关系时,爆发日珥的形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局部区域磁场结构的变化。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磁场结构模型,对观测结果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维三分量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研究光球磁对消引起的日珥扰动.日珥下方光球表面的磁对消将磁通量向日珥传输,引起日珥内部磁通量和磁螺度增加.日珥的状态与所积累的磁通量(或磁螺度)有关.数值结果显示,如果日珥磁通的相对增量δF(或相应的磁螺度相对增量δH)较小,日珥只略微上升和膨胀,并不离开光球;而对于较大的δF或δH);日珥将脱离光球,悬浮在低层日冕中,在其下方形成垂直电流片.  相似文献   

9.
本讨论了从太阳光球向日冕传输磁能和磁复杂性的过程。活动日冕,作为由电磁场和粒子组成的系统,其唯一的开场表面是太阳光球,光球层等离子体的运动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磁能和磁复杂性向日冕传输的主要根据;同时,光球上的耗散过程也对日冕磁能和磁复杂性的积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从太阳光球向日冕传输磁能和磁复杂性的过程。活动日冕,作为由电磁场和粒子组成的系统,其唯一的开场表面是太阳光球。光球层等离子体的运动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磁能和磁复杂性向日冕传播的主要根源;同时,光球上的耗散过程也对日冕磁能和磁复杂性的积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维三分量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研究光球磁对消引起的日珥扰动。日珥下方光球的磁对消将磁通量向日珥传输,引起日珥内部磁通梁痛怕荻仍黾印H甄淼淖刺与所积累的通量(或磁螺度)有关。数值结果显示,如果日珥磁通的相对增量F(或相应的磁螺度相对增量H)较小,日珥只略微上升和膨胀,并不离开光球;而对于较大的F(或H),日 将脱离光球,悬浮在低层日冕中,在其下方形成垂直电流片。  相似文献   

12.
对3个超级活动区(大的δ型黑子群)NOAA 5395、6659、6891中的电流分布作了系统计算;利用已发表的计算方法,首次用于实际活动区的水平电流分布;给出了电流与耀斑核的关系。将这种关系分为两类:密切相关和准相关,并同时给出了统计结果。结果显示:1)对于垂直电流和水平电流来说,密切相关率分别是29%和10%,准相关率分别是50%和30%;2)有些耀斑核与两种电流都相关,而大多数只与其中一种相关;3)与两种电流都不相关的耀斑核只占6%左右;4)两种电流起互补作用,因而对于预报耀斑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分析还发现,磁场剪切强的地方相应于强的垂直电流,而磁中性线附近纵向磁场梯度大的地方相应于强的水平电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无黑子双带耀斑发生前暗条周围色球纤维形态的观测特征,讨论了这类耀斑的储能过程。文中还讨论了这类日珥磁场结构的不稳定性问题。当宁静日珥中磁场梯度和顶部磁力线曲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会引起日珥磁场结构中的Rayleigh-Tayler不稳定性的发生,导致暗条突然消失,发生这种不稳定性时,日珥支撑磁场中会产生中性电流片,并能引起两边的磁流向中心部分集中。磁力线的快速重连导致双带耀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近期用射电频谱仪(高时间和高频谱分辨)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高空间分辨)以及国内外其它空间和地面设备分析日冕磁场和重联的系列工作。主要结论可归纳为:1)在Dulk等人(1982)的近似下自恰计算射电爆发源区磁场的平行和垂直分量,并首次得到该磁场在日面的两雏分布。2)为了考虑非热电子低能截止的影响,必须采用更严格的回旋同步辐射理论来计算。结果表明:低能截止和日冕磁场对计算有明显的影响,而其它参数(包括背景温度、密度、高能截止和辐射方向)的影响均可忽略。因此,对低能截止和日冕磁场必须联立求解。3)射电爆发中的精细结构可能反映了射电爆发源比较靠近粒子加速(磁场重联)的区域,利用高时间和高频率分辨的频谱仪和高空间分辨的日像仪联合分析,可以确定精细结构的源区位置,从而确定粒子加速(磁场重联)的准确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5.
邓晓华  王水 《天文学报》1994,35(2):165-175
本文在细长柱位形下数值研究了具有剪切流动的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演化。结果表明,电流片附近Sech形式的剪切流动,将导致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发展,且不稳定性增长率随着剪切参数Rr的增加而增长,导致磁岛的形成和快速的磁能释放。这种剪切流动和撕裂模的耦合过程以及超热不稳定性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磁拱中的磁场剪切强度或者说电流密度梯度,从而驱动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发展,这种过程对于等离子体电流密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磁环(电流环)在耀斑的贮能和释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贮存于环中的磁能可能通过两种方式经由磁重联而散逸,即磁环的相互作用和环的扭转,并给出一些观测证据和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当背景磁场在日冕中存在零磁场线时,反向新磁通量的喷发将会产生双重电流片,包括零场区附近的磁场受到挤压而形成的横向电流片和新喷发场、原背景场之间形成的拱形电流片、本文用一对线偶极子来模拟背景场,用一对线磁荷来模拟反向喷发场,讨论了上述双重电流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电流片形成过程中,物质将向电流片集中。拱形电流片物质主要来自过渡层和光球层,并通过辐射损失进一步冷却,形成低温日珥环;横向电流片的物质则全部来自日冕,从而形成高温日冕环。以上结果可用来解释1984年4月14日观测到的日冕瞬变。  相似文献   

18.
日珥振荡现象早在20世纪就被发现,是太阳上较常见的现象之一。由这一现象而发展出的珥震学方法,有助于得到日珥本身所处的磁结构及周围磁场环境的基本信息,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回顾了日珥振荡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过程,综述了日珥振荡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国内外对日珥振荡及珥震学方法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一领域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5日一个与3N级光学耀斑伴生的喷泉状爆发日珥。用Hα线观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日珥的最大投影高度15.9万公里,视向速度分布表明,日珥主要以较大的速度向着观测者的运动,最大速度每秒120公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完全线性化方法处理了一个日珥的光谱资料,得到其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结果表明:在日珥中心,运动温度和中性氢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湍动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而在日珥边缘,运动温度不随高度变化。从中心到边缘,运动温度是增加的。日珥中不存在流体静力学平衡,磁场对日珥支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