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2):7-13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与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地名》2011,(2):16-16
1921年7月31日,上海反动当局得知中共“一大”在李汉俊家中正在举行,急忙派出军警前来缉拿。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代表们临时决定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2):14-1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30周年,1950年,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寻找当年中共“一大”会址,而此时,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当时,人们只知道中共“一大”会址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兄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然而,由于连年战争,城市街道变迁,地名不断变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1,(2):17-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于1952年。纪念馆原有馆舍系利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的原有建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石库门式楼房,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2):4-5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2):18-18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而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纪念馆的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光熠熠的大字,主楼顶部矗立着天圆地方的建筑标志,隐喻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如天地日月永垂于世。  相似文献   

9.
徐春茂 《中国地名》2009,(8):136-137
歌如岁月,岁月如歌。在沈阳乃至全省,凡是下过乡的人,都会哼唱歌曲《沈阳,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威虎山、猛虎坪、虎啸岩、虎豹口、虎跳峡……如果你听到一个这样的地名,内心十有八九会陡生寒意。虎字当头,虎虎生威。2010年.时逢中国的农历虎年。这一期我们为广大读者精心准备了一组“虎”字地名。谈“虎”地名,自然绕不过“老虎”,我们就先来聊聊“老虎”吧。  相似文献   

11.
李维汉(1896—1984),原名厚儒,字和笙,长沙人。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4月到1927年4月,李维汉同志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1927年,“八七”会议由李维汉担任主席。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同志组成中共临时中央局。1933年至1936年在江西苏区任中央组织部干事,后任组织部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李维汉先后担任中共定边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陕甘省委书记等职务。1942年9月到1946年底,  相似文献   

12.
刘烜 《中国地名》2013,(10):10-11
诸城地处鲁东南,在山东半岛和内陆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就是炎黄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1,(8):32-32
早年间,杭州有位心灵手巧的老石匠。他凿了一辈子的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了,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相似文献   

14.
自汉代以来,以各族语言称呼的“伊犁”地名,以不同的汉译方式,见诸汉文典籍。其中最为经典的有自汉至唐的“伊列”,唐之“伊丽”,西辽之“益离”,元之“亦刺八里”,明朝时的“亦力把里”,清代以来的“伊犁”。这些称谓都是汉语对“伊犁”本来发音的不同译写形式,其本质并无差异。从古至今,还很少有人对“伊犁”一词的本来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虎是兽中之王,是强壮、威武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赋予虎丰富的内涵:虎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中国人自古有崇拜虎、喜欢虎的情结,数千年来在齐鲁大地也留下了许多与虎有关的地名,笔者粗略查阅了济南、淄博、东营、泰安、莱芜、菏泽六市的地名录,  相似文献   

16.
任嵩 《中国地名》2011,(10):44-44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后,就加紧修驰道、通水路、巡视郡县。一日,秦始皇东巡至海,忽有齐国人拦驾求见。始皇问:“为何拦驾?”齐人答:“禀报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这仙山时隐时现,出现时,楼台亭榭依稀可见,钟鼓笙箫悠扬悦耳。仙人们驾云行路,飘飘洒洒;饮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长生不老的药。  相似文献   

17.
项凤华 《中国地名》2011,(10):75-75
每当烈日炎炎,当你看到南京城这些“凉地名”和“冷地名”时,一定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吧。 “夏地名”基本与夏天无关 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郊区藏着51个“夏地名”,但这些夏地名基本都与炎热的夏天无关。它们主要集中在郊区,这些地名不是来源于夏天,而是“夏”这个姓氏。相传,禹治理了水患,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建立了夏朝。  相似文献   

18.
邓庆 《中国地名》2010,(9):71-73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都要至“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河南郑州新郑作为拜祖大典的现场,成为了“圣地”。虽然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从古至今凡华夏子孙皆把他同炎帝并称,当作中华民族的始祖来对待;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其原型为华夏族之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诸如定居中原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2):6-6
党的“一大”纲领共有15条,现存14条,700余字。目前党的“一大”纲领只发现有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的翻译本,尚未找到中文原稿,现在所看到的“一大”纲领的中文本,是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的。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汉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在汉字大家庭中,地名汉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不少汉字仅仅作为地名用字出现。地名汉字的使用范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