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是人民对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是现代社会进行各种联系、交流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纽带。地名,作为各类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类社会经常使用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地名的文化性 (一)地名的文化性。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地名是指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空间,由于我们生活的社会空间各异,所以不同的地理空间以不同的名字命名。地名问题大则涉及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4.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反映当时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文化,就是由某地事物的命名及其演变过程,所反映出的该地域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伦理道德、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等文化现象。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曾说:“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一类具有特殊性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名地理数据库可为各种社会、经济部门属性信息进行基于位置的服务,借助GIS软件提供的查询、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等作为辅助决策的手段,可极大地方便应用。本文介绍了地名地理实体数据库的构建及基于该数据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郭彦君 《中国地名》2009,(12):16-17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就需要对某一地理实体取个代号,以便识别,于是就有了地名。据考证,最早做命名工作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新石器早期的《简易经》中有“物不自名、赏物以名”的记载,就是说事物不会自己给自己起名字,需要人通过鉴赏研究其特征、特点给予命名。  相似文献   

8.
王宁  孙旭滨 《中国地名》2009,(12):18-19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是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或海洋甚至星球的特定空间位置上的特定地方所赋予的名称。地名具有的显著功能是指位。地名资源,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由地名实体派生出来并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地名服务、地名产品、地名信息、地名文化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庞森权 《中国地名》2011,(11):12-13
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与其他物体的名称相近,在汉语文字的使用上存在着三要素:字音、字形、字义。地名汉字中音、形、义的特殊要求,直接决定了专名选字、组词的基本走向。对于规划地名过程中的选字、组词来讲,具有两层含义:既有技术上的基本规定,这是必须遵守的事项;又有服务中的基础要求,这是精益求精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运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语言、逻辑知识,从“偏正结构”、“相关词义”、“派生概念”三方面,阐明了地理环境的确切含义和实际运用问题。笔者在分析、探讨地理环境问题时,提出了一些与当今辞书和重要著述相悖的定义。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围绕地理环境及其派生概念“决定论”所开展的一切无端之争,除立场、观点和历史局限外,无不与下列问题的认识、理解不一有关:关于历史与现代决定论问题;关于决定与决定论问题;关于内外环境决定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薄洋 《中国地名》2009,(12):22-23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交往和生产活动的产物。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居民聚落和地域区划所取的名称,是特定的一种语言符号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印记,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公益性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记了千百年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2.
康勇卫 《中国地名》2012,(10):48-49
一、问题缘起地名足人类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代号,或者说它是区别不同的方位、范围地理实体的语言文字标志。由于历史原因,地名中存在一地多名、一名多字和重名现象。重名地名更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学说的考察;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3、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共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11):15-15
重庆是一座地形地貌独特的山水城市。重庆,远看是山,近看是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所以也叫山城。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众多的山水地名,这些地名又突出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跨省界地区是中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也是区域治理的难点地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等资料,本文构建了全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数据库,从数量特征、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由行政分割所引起的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管理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数据库共包括11325个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其中水系类地名4243个,陆地地形类地名7082个。湖南省和上海市分别是地名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在中国南方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而且水系类地名比陆地地形类地名的空间分布更趋随机。区域地形条件和人口规模是影响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在相对高差介于1000~2000 m之间、人口数量介于4000~5000万之间的省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的数量最多。行政分割造成了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目标、管理模式和发展时序等方面的差异。建议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的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管理机制,建立中央直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跨省协作区联合统筹、建立以跨界自然地理实体为单元的申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名作为特殊的词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等特有的名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内涵,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演变、人口迁徙等密切相关。更具稳定性,它往往记录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和风土人情。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地名的地域特征,揭示移民开发黑龙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对地理环境的理解与定义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探讨,并针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述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与舞台,地理环境的作用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比较不同单元之间的土壤侵蚀与其他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在计算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空间分析,主要参与的地理环境背景因子为:降雨量、植被、坡度、地貌类型。通过对土壤侵蚀不同类型及强度等级下的各地理环境背景分析,揭示出中国土壤侵蚀与其他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