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①煤不成油,该结论可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②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 Pb,Sr 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影响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③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④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成油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学的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物征与特性。呼吁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盐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2.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1)煤不成油,该结论呆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1)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全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曩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3)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4)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一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不宾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虽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特征与特性,呼呈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3.
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在我国由引进至发展已有廿多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新兴的地球化学学科对于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开展国家五十四项油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中揭示了许多石油成因新概念、新理论,如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的不断发现,煤成油的研究等,不但为扩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远景评价作出了贡献,同时进一步丰富着我国陆相石油成因新理论,如浅层生油层有机质生油、干酪根热解聚生油,生物聚合物直接成油,非烃、沥青质成油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相似文献   

4.
孙崇忠 《地球化学》1982,(4):376-383
为探讨华北地区生油岩系石油卟啉地球化学问题,笔者以东营盆地第三系沙河街组为对象,研究了沙三段不同埋藏深度(剖面Ⅰ)和不同沉积相带(剖面Ⅱ)。另外,还在济阳、临清两坳陷选作了120个岩样和225个原油样品,通过分析研究,从沉积条件、有机质转化、生油岩卟啉特征等方面,探讨石油卟啉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近代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T,戈尔博士的“石油与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理论”及杜乐天教授的“博物气圈假说”。通过对一些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分析归纳,发现在地球深部可能储藏着巨量的天然气。笔者认为,如果在石油无机成因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进行油气勘探,可能会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石油中轻环烷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关于沥青成因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英国北威尔士和我国黔东湘西、新疆乌尔禾和塔里木的沥青为例,讨论了沥青的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沥青(前身物石油)的形成可能有多种途径,如壳源有机物生成(北威尔士、黔东湘西)和深源无机合成,后者的地质环境为地幔俯冲带(乌尔禾沥青)或下地壳麻粒岩相(塔里木);(2)沥青生成的时代比习惯认为的要古老得多。Pb、Sr、Nd 同位素还可给出原油运移、沥青沉淀的年龄。深入研究沥青的成因,对油气资源评价、勘探目标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张玉珍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0-2023030010
笔者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石油的相关史料,发现民国时期多名地质学家,如翁文灏、谢家荣、王竹泉、潘钟祥、黄汲清、孙健初等,都对陆相生油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调查,其中翁文灏不仅自己深入钻研相关理论,还通过他当时的学术职务对这一理论的创新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此外,他调派人员进行充分的石油地质普查,并在重点区域组织石油钻探等实践对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在以往相关研究著述中,薛毅(2005)、李学通(2005,2018)、张叔岩(2006)、陈谦平(2016,2017)等对翁文灏在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建设中的贡献多有述及,但对翁文灏“陆相生油”理论的创新研究尚付阙如。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史料,对近代石油工业发展中翁文灏在石油地质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贡献进行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石油有机成因说①石油馏分具有旋光性。生物有机质普遍具有这种旋光性,而无机质则普遍不具有这种旋光性;②石油中相继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成因标志的有机化合物,如卟啉、姥鲛烷、植烷及甾烷等;③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区,这些沉积岩中都存在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这三个主要立论依据逐一进行驳斥,石油有机成因说值得商榷。对石油有机成因体系下建立的静态的三次采油地质模型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而三次采油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油田增产的重要手段,这样低效益的巨大投入,给国民经济和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石油地质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学科的进展促进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的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油气的勘探开发,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丰富了陆相生油理论。油气运移机理研究仍是今后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石油与铀矿床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127,他引:124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1)花岗岩的成因分类,(2)花岗岩浆起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3)结晶分异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变化,(4)花岗岩成因与壳幔演化,(5)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通过分析认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类型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在有些情况甚至不可能准确分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和锆石钛温度计可对花岗岩浆形成的温度提供重要信息,但花岗岩浆起源的压力条件确定相对困难。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后造山的拉张构造背景中,在这两种情况下,挥发份和热的加入可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岩。本文还对我国近年来花岗岩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概要性叙述,并就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研究的近期突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陈军红 《地球化学》1998,27(3):304-308
1前言近几年来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应用金属同位素体系研究石油烃类演化以及勘探方面的问题,如油源对比、石油定年等。例如,Pamelletal.[1]利用Pb-Pb定年方法研究了北威尔士TyGwyn铜矿中含铀固体沥青的形成年龄,并以此确定烃类运移到矿脉层的时间;Manningetal.[2]研究了一些产油盆地原油和烃源岩中的钕同位素组成特征,并认为钕的同位素可以用于原油及其烃源岩的对比。我们注意到这些学者应用金属同位素以及元素分布特征来进行油源对比及定年,而不是来说明石油的无机成因或其幔源性。最近涂湘林等[3]分析并发表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  相似文献   

19.
有机储集空间是页岩的重要储集类型, 但对处于生油窗内的湖相页岩是否发育有机储集空间却缺少研究.系统采集处于生油窗范围内不同演化程度的湖相页岩样品, 利用氩离子抛光样品制备技术, 分别使用Quanta200扫描电镜及EDAX能谱仪联机和JSM-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湖相页岩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和岩石组分分析, 背散射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均显示, 页岩内大量发育呈暗色条带状的有机质-粘土-碳酸盐和有机质-粘土-硫酸盐混合体.该混合体内极易发育孔隙, 从2 500~4 000 m, 该类孔隙连续分布, 当埋深小于3 600 m时, 这类孔隙的尺度一般为微米级, 但随着演化程度增高纳米孔隙增加, 并且呈密集分布.混合体内孔隙的发育分别与页岩含油饱和度迅速增高及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增加同步, 该类孔隙的发育不仅仅取决于生烃作用, 它的形成是生烃转化和有机酸溶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结果表明, 在生油窗范围内湖相页岩中, 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作为整体共同演化且相互作用, 在生烃与溶蚀叠合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矿物混合体内储集空间, 该储集类型对陆相页岩油气赋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貌瞬时单位线理论的若干评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1991,2(3):194-200
本文对地貌瞬时单位线(CIUH)理论的基本假设、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以及它与概念性流域汇流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指出由于水质点之间并非弱相互作用,故借助于统计力学方法探讨流域汇流在理论上仍有不足之处。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的确定虽是现行GIUH理论的关键,但目前采用的方法无不带有假定性。当采用面积-时间曲线和指数型函数作为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时,现行GIUH方法与概念性流域汇流模型等价。考虑到GIUH只取决于河网地貌参数和流速参数,故它可为概念性流域汇流模型提供一个新的确定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