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的"DLTB"层采用场模型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LCA"层,进行区域无缝覆盖,将这两类数据完整对应。对于无法一一对应的类别,采用"主要对应"进行对比。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别对应到国情普查中相同的类别时,类别面积不重复、不漏算。以全覆盖做全局对比,结合土地利用的其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细类比对、专题比对。以指标体系中分类含义为基础,兼顾实际,建立两类数据对照关系。以土地利用大类为基础,对普查数据二、三级类重新归类,形成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有对照意义的"大类"。统计各类地物面积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计,总结该地区两类数据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为两类数据的相互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地图符号库制作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Arc GIS、Auto CAD、Corel Draw以及Font Creator制作符号库的技术方法,并对点、线、面符号制作的关键环节及在Arc GIS中实现图形符号化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阐述,并将其技术方法应用于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和国情要素制图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是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热点领域。本研究从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优化后的海绵城市空间布局,能有效缓解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对于常年遭遇中等强度降雨的城市效果明显。本文拓展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成果对政府的辅助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建设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科学有效管理以及普查成果的高效应用,山东省开展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建设。根据山东省地理国情普查待建库数据的类型、用途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数据库设计;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管理、应用与服务的相关需求,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划分为质检与预处理工具、数据库集成管理、统计分析、普查图制作、普查成果展示和成果应用服务6个子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山东省建立了完整的、空间连续、主要要素时点统一的省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集成管理与集成展示、统计分析应用,并为今后的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文从系统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等方面介绍了山东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5.
立足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试生产的经验,从资料收集和利用、内业解译、DEM精细化、新增地物补测等关键技术环节入手,分析了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的质量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普查质量管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全国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内涝,缓解城市建设对城市水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技术层面为海绵城市提供服务。文章采用现势性最强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定量计算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下沉式绿地的现状与分布,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了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Arc GIS技术与地理国情普查的内业工作结合起来,在地理国情普查内业处理中,通过对Arc GIS的Topology工具及Arc Toolbox的运用,综合分析Arc GIS软件在内业数据整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内业数据生产过程中各个重要环节的关键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数据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效较为显著。为做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讲述了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主要任务内容及其工艺流程,着重就现代测绘技术及方法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经过多年积累,基础测绘已经形成了较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特别是数字线划图的精度、现势性和覆盖范围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将基础测绘数字线划图成果中符合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要求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用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可以减少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的各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文介绍了从基础测绘数字线划图成果数据中提取符合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要求的基础数据的基本技术流程和实现方法,同时在商业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研制了2种数据的转换软件,通过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多家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森林景观优化配置与实施规划的基础。本文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森林景观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在自主开发而成的森林景观可视化系统VisForest支持下,利用VS2008开发平台、ArcEngine组件与OSG图形渲染引擎,集成景观指数计算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形成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了景观格局分析的定量化和景观可视化;并以闽侯县白沙国有林场2013年的数据为例,按优势树种划分森林景观类型,计算分析了景观组成结构、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等。结果表明,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非林地是白沙林场的优势景观类型,总体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异质性较高;木荷作为隔离带树种,以小面积狭长斑块居多,其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最大,斑块形状复杂而不规则;森林景观的三维可视化模拟为研究景观格局提供了一个直观、交互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2.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保护区图斑面积标准差外,图斑平均面积、图斑面积变异系数、图斑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欧式邻近距离5项指标均表明,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上更加集中连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的集中连片性判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陕北景观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陕西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基础,应用Arc/Info和Arc/view等GIS专业软件,对陕北地区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景观分类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在斑块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计算了相应的参数和景观指数,定量揭示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与类型特征。为进行深入研究和揭示生态过渡地带生态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十分注重城市公共利益的保障,在改造规划中优先落实绿地、规划道路等强制控制用地的指标,因而必然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范围内的绿地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进而依据分析结果对城市绿地布局规划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实际工作情况,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改进和细化后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检查验收流程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城区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 在ArcGIS 支持下, 建立以珠海市主城区为起点设置的不同方向的两个空间样带, 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梯度分析方法, 分析了珠海市城区景观空间格局沿梯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珠海市城区15 年来城乡建设用地、道路和林地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 农田、裸地, 水体、灌丛和滩涂等类型面积减小, 证明了研究时段内城市扩展在城乡交界区域明显;随着空间样带由城区中心向外围移动, 样带上建设用地的面积均下降, 农田面积逐渐上升, 表明了珠海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方向性。通过空间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分析, 能够定量化地分析珠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对于珠海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利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东营市1992年、2000年及2010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分析了东营市近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经对比分析发现,东营市土地利用年动态变化在2000—2010年间较为显著,景观水平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优势度、稳定性增加而多样性、均匀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在县域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汶上县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选取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平均邻近指数等指标,对城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分析整体及局部布局特征并指出存在的布局问题,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来富锦湿地景观遥感与GIS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湿地正在大面积的萎缩,导致功能和效益下降,并危及到区域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富锦(市)作为研究区域,以RS、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手段,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沼泽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519.917.96hm2下降到105.008hm2,由占总面积的61.27%下降到12.39%,仅是原来面积的17.74%;而耕地面积由223 173.54hm2增加到597 156.25hm2,由占总面积的25.31%增加到70.45%。同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富锦沼泽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探讨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简称景观基因)蕴藏的地理信息特征及理解方法,论文从以下方面开展了深入分析:① 地理信息包含了语义描述、几何形态、属性特征、维度、时空框架、尺度、要素相互关系(空间关联)、演化过程(存在状态)等属性;② 景观基因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因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认识传统聚落特征的分析方法,也是文化符号的集合;③ 景观基因包含了空间定位、载体特征、历史与文化特征等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前述分析结果,论文从符号化、数据挖掘、谱系分析与空间格局制图等途径系统地探讨了景观基因地理信息特征的理解方法。论文认为:在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服务日益深化发展的背景下,结合GIS原理探讨景观基因的地理信息特征对于延伸地理信息科学的内涵,深化传统聚落的地学认识,促进人文GIS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今后应该继续加强相关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