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遥感地质可视化解译知识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可视化技术,建立了遥感地质解译知识库模型。按专家解译方法的思想构建了知识库数据结构。并详细地描述了以影像特征库和解译标志库为核心的知识库体系,辅以解译示例库和可视化解译,介绍了知识库模型结构及建设的关键技术,为遥感地质自动可视化解译提供了数据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3.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体、地质灾害点进行识别和解译,采用解译出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分类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扎河坝煤矿、买乌开、科克库都克三幅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当中,笔者利用Google Earth(GE)图像数据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本次遥感解译工作中,所获得的GE卫星影像的清晰度远远大于以往的ETM多波段合成图像。其包含的可解译地质信息也比以往的卫星影像更加丰富。通过对GE影像进行数据采集、完美镶嵌、校正成为1∶5万标准图幅,使其坐标误差控制在30 m以内,并建立了测区内各地质构造单元的解译标志。良好的GE影像图的解译资料推动了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南沟矿区的遥感影像分析,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遥感影像的线性构造特征、环形构造特征和蚀变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化探等找矿信息,以多元信息综合解译和相互印证的找矿思路对矿区进行了成矿预测,获得了两个重点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对断裂构造信息进行提取,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文章对吉林省敦化市塔东铁矿区及周边区域采用ETM+、资源一号02C和高分一号3种遥感数据对断裂构造进行解译。在利用中-低分辨率的ETM+遥感影像进行地质构造的宏观特征信息提取、解译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读取影像反映出来的微观地质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踏勘,验证并修正解译的构造信息。研究工作共解译出5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或线性构造,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钨、锡和锑是玻利维亚的优势矿种。基于ETM遥感影像和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对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优势矿种分布特征进行解译,从遥感地质角度圈定玻利维亚优势矿种和科迪勒拉成矿带,并进一步分为科迪勒拉奥连塔尔(Cordillera Oriental)和科迪勒拉奥赛登塔尔(Cordillera Occidental)2个成矿亚带。成矿带在空间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在时间上具有东带老、西带新,北段老、南段新的特征。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找矿预测,按不同比例尺由粗到细,逐步缩小找矿靶区,分层次划分找矿预测区。通过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战略选区;通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重点找矿区;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维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倾向、倾角较困难,在Google Earth中利用三维遥感影像对走向、倾向、倾角的解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Google Earth中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对一些地质现象立体观察,阐述了解译方法和步骤,实验表明具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在新疆阿尔金成矿带的索拉克地区开展成矿信息要素遥感解译.通过综合研究成矿信息的遥感地质特征、遥感影像特征、遥感蚀变矿物信息特征,进一步构建遥感解译找矿模型.利用该找矿模型,在索拉克周边区域圈定多金属找矿预测区.通过野外查证,新发现铜、金等多金属矿化线索,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思发  李亮  安全 《贵州地质》2022,39(1):87-92
基于GF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特征和固体废弃物(尾矿库、废石堆)、矿山建筑、中转场、地下开采硐口、塌陷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系统地建立了研究区主要矿山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对研究区的矿山路网和管网分析,确定研究区矿山总体分布情况,结合建立的矿山地物解译标志,对各区块内部图斑细化解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技术对澳大利亚芒特艾萨地区铜多金属矿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根据ETM遥感影像数据,对芒特艾萨地区的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总结和分析该区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影像特征。在解剖芒特艾萨铜矿等3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基础上,分析各控矿要素的遥感影像特征,初步建立了该类型铜多金属矿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型。根据找矿模型圈定1处遥感地质特征相符的找矿远景区。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划分和进一步缩少找矿靶区,对减少境外矿产投资的盲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技术对澳大利亚芒特艾萨地区铜多金属矿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根据ETM遥感影像数据,对芒特艾萨地区的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总结和分析该区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影像特征。在解剖芒特艾萨铜矿等3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基础上,分析各控矿要素的遥感影像特征,初步建立了该类型铜多金属矿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型。根据找矿模型圈定1处遥感地质特征相符的找矿远景区。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划分和进一步缩少找矿靶区,对减少境外矿产投资的盲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福建永泰地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图像反映出的地质信息特征,有效地解译火山—侵入杂岩区火山地层、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及线性、环形构造等地质内容。对提高整个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思发  李亮  赵伟立 《贵州地质》2021,38(3):344-350
基于多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特征,结合外业调查建立了广西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开发状态以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主要矿山地物的解译标志,并根据建立的解译标志,通过区域地质、矿业权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实现对研究区的矿山开发占损土地以及矿山恢复治理现状的调查工作,其成果为国家绿色发展指数统计、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虚拟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中的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和各类地质环境要素创建遥感解译环境,并以嵊州市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为例,阐述了小流域泥石流调查分级、泥石流沟谷与地质环境要素提取等工作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遥感解译环境,提高了解译精度与工作效率,获得了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成为区域性泥石流调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是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方法。针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荒漠戈壁地貌景观特点,在地质填图中选取国产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和ETM+遥感数据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并分别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几何校正(或精校正)、图像校正和镶嵌等数据处理。鉴于测区植被不发育,地表多以基岩和戈壁滩为主,资源三号遥感图像颜色单调。特将校正的资源三号图像与ETM+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具有ETM+图像的丰富色彩信息,又保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便于实施人机交互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提取了与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各类信息,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判别解译,提高了地质填图工作的准确性,为荒漠戈壁地貌区的地质填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美洲沉积型铜矿类型和成矿带划分,基于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对典型矿床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了不同沉积铜矿类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基于Landsat--ETM遥感影像,依据沉积型铜矿分布、控矿地质条件和遥感影像特征,将南美洲沉积型铜矿划分为滨太平洋一级成矿带和北部二叠纪、中部古近纪和南部白垩纪等3个次一级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2019,38(5):774-784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相似文献   

20.
西北黄土高原区面积广,滑坡数量众多,利用遥感技术加快减灾、防灾,开展编目、区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计算机分类,滑坡灾害解译和识别已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受数据源、数据处理和解译等交叉学科发展的影响,应用多侧重影像预处理、解译标志建立和技术方法研究,滑坡灾害遥感解译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研究较少,解译标志也过分关注色和形描述,与滑坡发育规律密切的地形地貌等重要解译标志尚需完善.本文以西北黄土高原陕西延安、宁夏彭阳等地为研究区,从尺度效应、波段组合、数据融合等方面分析滑坡灾害遥感解译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地貌、滑坡和承灾体、岩土体变化呈等级结构,与之对应遥感数据的时空尺度不同,利用ETM+,Spot 5和QuickBird等不同分辨率数据进行识别分类,能减少解译的不确定性;波段组合能有效反映地层岩性时,更适合滑坡识别和分类;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融合算法以主成分或HIS较佳.基于分析结果,采用Spot 5经自然彩色变换主成分融合,依据研究区黄土滑坡的典型特征及影像表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建立滑坡解译标志,为编目和区划、滑坡灾害计算机解译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