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藏南吉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远  梁维  谢锦程  张继军 《现代地质》2015,29(3):553-562
吉松铅锌矿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矿体由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组成,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包括石英、方解石、毒砂和黄铁矿等。矿床可划分为:Ⅰ.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Ⅱ.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Ⅳ.表生氧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包裹体以气液两相水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显微测温结果显示:Ⅰ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25~345 ℃,盐度为0.21%~11.93% NaCl eqv;Ⅱ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145~339 ℃,盐度为0.35%~13.26% NaCl eqv;Ⅲ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10~350 ℃,盐度为0.35%~15.31% NaCl eqv。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延边五凤五星山金(银)矿床是一个大型的典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由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以及细脉浸染状硫化物角砾状蚀变岩等矿体所组成;矿化可分为含黄铁矿块状石英、玉髓状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方解石-沸石4个阶段,其中玉髓状石英脉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脉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1)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由孤立的原生包裹体和沿裂隙成串分布的次生包裹体构成;(2)均一温度为180~280℃;(3)盐度(w(NaCl))和密度分别为4.8%~7.02%,0.75~0.92 g/cm3;(4)成矿深度为0.15~0.32 km;(5)激光拉曼光谱实验获得流体包裹体的气相主要成分为水。结合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D值为-66‰~-98‰,平均为-87‰;δ18O值为3.18‰~-7.2‰,平均为-5.1‰),确定成矿流体是以水为主的循环大气水,受深部热流作用形成含矿热液,在伸展环境下沿断裂上升,在浅部由充填作用形成五凤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深部通过沸腾作用形成五星山浸染状硫化物以及角砾状蚀变岩矿体。这与前人认为两矿区仅是通过沸腾作用而造成成矿物质沉淀的成矿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铜峪沟铜矿床位于东昆仑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鄂拉山北西向构造岩浆带的复合部位。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铜峪沟铜矿成矿过程分为3个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石英—方解石阶段。对不同阶段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液相包裹体(L型)、气相包裹体(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其中矽卡岩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2℃~600℃,盐度为32.92%~73.97%Na Cleqv)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1℃~600℃,盐度为10.74%~21.68%Na Cleqv)为主。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81℃,盐度为2.74%~21.96%Na Cleqv)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7℃~419℃,盐度为4.49%~8.81%Na Cleqv)为主。石英—方解石阶段仅发育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3℃~201℃,盐度为5.25%~9.21%Na Cleqv)。计算得到流体压力、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37~132.2 MPa、0.53~1.17 g/cm3。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演化特征。矽卡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混合作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导致了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晚阶段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峪沟铜矿为岩浆热液层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4.
杨世文  丰成友  楼法生  许德如 《地质学报》2022,96(11):3886-3900
赣南兴国县隆坪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大余 南城深大断裂西侧兴国 宁都萤石成矿带内,呈板状、似层状、脉状产于永丰复式岩体外接触带北东向硅化破碎带中。本文划分了兴国县隆坪萤石矿床的成矿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H O同位素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演化与成矿模式。根据矿物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特征,将隆坪萤石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成矿早阶段(萤石 石英阶段)、成矿主阶段(石英 萤石阶段)和成矿晚阶段(萤石 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111~374℃之间,盐度变化于0. 53%~3. 55%NaCleq之间 ,密度变化于0. 58~1. 02 g/cm3之间。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总体而言,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 H2O体系,但成矿早阶段存在高温、相对高盐度的流体端元(温度大于300℃,盐度为2. 0%~2. 7%NaCleq),推断永丰复式岩体晚阶段岩浆热液参与早阶段萤石成矿作用,提供F的来源和热源。隆坪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δDV SMOW和δ18OV SMOW值均较低,分别为-66. 8‰~-53. 1‰(平均值为-59. 5‰)和-5. 9‰~-3. 3‰ (平均值为-4. 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热水。成矿早阶段萤石沉淀机制主要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与水 岩反应,而流体冷却作用是成矿主阶段和晚阶段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隆坪萤石矿床属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5.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发分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wt.%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扎盖吐钼矿床是得尔布干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座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分布在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岩体内及其流纹岩接触带中,矿床以辉钼矿化和黄铁矿化为主,伴随有铅锌矿化和少量的黄铜矿化。成矿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硅化阶段、石英- 辉钼矿阶段、石英-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 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可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含CO2的三相包裹体4种类型。以主成矿阶段为研究重点,对不同成矿阶段(Ⅱ→Ⅳ阶段)矿脉中石英/方解石中的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石英- 辉钼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80~40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在2. 57%~51. 68%。该阶段富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含CO2的三相包裹体共存,L型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2O- NaCl,V型包裹体气相成分除H2O为主外,部分还含有CO2,含石盐子晶的三相包裹体,检测到不透明子矿物黄铜矿的峰值。发育铅锌矿化和黄铜矿化的石英-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8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0. 18%~9. 73%。成矿晚期石英- 方解石脉中仅发育L型的气- 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4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0. 35%~7. 17%。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矿床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在主成矿阶段由于压力释放发生流体沸腾作用,成矿流体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氧化- 还原环境发生骤变,导致辉钼矿和其他硫化物等成矿物质在脉状裂隙中发生卸载沉淀。  相似文献   

7.
许强伟  王玭  钟军  王成明  郑义  方京 《地学前缘》2018,25(5):151-16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矿体受夕卡岩控制。根据手标本中脉体穿插关系和岩石薄片中观察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文中将长岭子铅锌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干夕卡岩阶段、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分别以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石英+绿帘石+电气石+磁铁矿、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石英±方解石的矿物组合为标志。长岭子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富液相(WL型)和富气相(WV型)两个亚类。干夕卡岩阶段辉石中主要发育S型和WL型包裹体,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绿帘石和石英中主要发育WL型、WV型和S型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可见所有类型的包裹体,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方解石脉中仅见WL型包裹体。干夕卡岩阶段辉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87~524 ℃和10.7%~52%(NaCleqv.);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2~533 ℃,盐度为11.3%~60%(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2~329 ℃,盐度介于4.7%~38%(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4~199 ℃,盐度介于3.1%~22.4%(NaCleqv.)。上述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表明长岭子铅锌矿为夕卡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经历了自夕卡岩阶段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向石英碳酸盐阶段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热液的转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发育沸腾包裹体组合,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这可能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延边五凤五星山金(银)矿床是一个大型的典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由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以及细脉浸染状硫化物角砾状蚀变岩等矿体所组成;矿化可分为含黄铁矿块状石英、玉髓状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方解石-沸石4个阶段,其中玉髓状石英脉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脉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1)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由孤立的原生包裹体和沿裂隙成串分布的次生包裹体构成;(2)均一温度为180~280 ℃;(3)盐度(w(NaCl))和密度分别为4.8%~7.02%,0.75~0.92 g/cm3;(4)成矿深度为0.15~0.32 km;(5)激光拉曼光谱实验获得流体包裹体的气相主要成分为水.结合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D值为-66‰~-98‰,平均为-87‰;δ18O值为3.18‰~-7.2‰,平均为-5.1‰),确定成矿流体是以水为主的循环大气水,受深部热流作用形成含矿热液,在伸展环境下沿断裂上升,在浅部由充填作用形成五凤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深部通过沸腾作用形成五星山浸染状硫化物以及角砾状蚀变岩矿体.这与前人认为两矿区仅是通过沸腾作用而造成成矿物质沉淀的成矿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十五里桥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内,上黑龙江盆地南缘、腰站断陷北缘与二十二站隆起南缘交接地带. 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脉状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阶段;Ⅳ—少硫化物-碳酸盐阶段. 其中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Ⅱ、Ⅲ阶段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型流体包裹体,Ⅱ阶段流体发生不混溶,均一温度介于283~394 ℃之间,盐度介于2.56%~7.99%(NaCl当量,质量分数)之间;Ⅲ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51~298 ℃,盐度介于2.56%~5.09%(NaCl当量,质量分数),属于简单的NaCl-H2O体系. H-O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S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硫. 十五里桥金矿床为火山岩容矿的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智云宝  王英鹏  范海滨  王巧云  董健  马莉  谢颂诗  郝兴中  刘芳  李瑞翔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6-2023060026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及 H-O 同位素分析研究。盘子涧金矿床成矿热液期可划分为 4 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是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 Ⅱ 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Ⅲ 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 Ⅳ 阶段)。其中 Ⅱ、III 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有 3 种类型,分别是富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 CO2 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介于 142~348 °C,主要集中于 200~300 ℃,盐度介于 4.44%~10.98% NaCl eqv。石英的 δDV‐SMOW值为-74.6‰~-68.5‰,δ18OV‐SMOW 值为 +11.65‰~+13.92‰。显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 CO2‐H2O‐NaCl 体系,来源于地幔,以岩浆热液为主,并伴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矿床成因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张立仕  孙丰月  张雅静  李良  王宇利 《地质与资源》2013,22(2):94-96,98,100,141
辽宁清原开封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清原花岗-绿岩地体内,矿体为石英脉型,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浑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盐度较低,介于0.35%~19.55%(Nacl质量分数)之间,平均为6.55%.均一温度介于110~390℃之间,平均247℃,属于中温热液矿床.开封沟金矿成矿压力估算为26~91 MPa,平均61 MPa;成矿深度为2.7~8.2 km,平均5.7 km.成矿早阶段流体为富CO2的高温流体.主成矿阶段富CO2型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共存,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成矿晚阶段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1±1.5 Ma,7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0.84 Ma,形成于燕山早期.成矿综合研究表明,开封沟金矿床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海沟金矿流体包裹体为3种类型:富CO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流体盐度集中在7.44%~8.67%NaCleqv,8.54%~8.94%NaCleqv和9.84%~10.87%NaCleqv三个区间;流体密度为0.54~0.88 g/cm3;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98.4℃~313.5℃和258.2℃~264.6℃。研究表明成矿早期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2的高温流体,且富CO2型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成矿中晚期阶段流体盐度和温度明显降低,CO2、H2O等气体能够大量逃逸,流体体系由封闭状态转化为较开放状态,大气降水、层间水等大量进入与岩浆流体发生混合,并引起流体内金络合物的溶解度减小而直接导致金和金属矿物的沉淀和富集。成矿压力范围为110~146 MPa,成矿深度为8.7~10.1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动力学背景为早一中侏罗世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的持续汇聚力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的作用力引起的远程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位于南岭成矿带南西部的鹿井矿床是华南热液型铀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其成矿流体来源、性质与演化以及成矿机制,开展了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萤石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不同阶段石英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可划分为(I)粗晶石英+黄铁矿±绿泥石±绢云母、(II)沥青铀矿+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暗灰色微晶...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李碧乐  张晗  许庆林 《世界地质》2013,32(2):200-211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主容矿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多子晶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含CO2 包裹体及纯CO2 包裹体。其中早阶段以富含多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436. 2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49. 34% ~ > 62%) 和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345. 6 ℃ ~ > 550 ℃,盐度( w ( NaCl) ) 为29. 72% ~ > 62%) 为主。主成矿阶段主要由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69. 1 ℃ ~ 324. 9 ℃,盐度( w ( NaCl) ) 为30. 47% ~ 39. 75%) 、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介于159. 9 ℃ ~ 242. 9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22. 31%) 组成并发现少量含CO2 包裹体 ( 均一温度为259. 7 ℃ ~ 320. 5 ℃,盐度( w ( NaCl) ) 为8. 93% ~ 13. 16%) 和纯CO2 包裹体( CO2 均一温度为24. 3 ℃ ~ 27. 22 ℃) 。晚成矿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为126. 9 ℃ ~ 212. 3 ℃,盐度( w ( NaCl) ) 为1. 56% ~ 7. 44 %)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 HF 组成,晚期为CO2、N2。包裹体中普遍存在CO2。早阶段流体应为高温高盐高氧逸度NaCl - H2O - CO2 体系。主成矿阶段含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富CO2 相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或沸腾现象。成矿晚阶段低温低盐度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矿峪铜矿成因类型属斑岩型。  相似文献   

15.
渤中坳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藏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详细观察渤中坳陷部分钻孔岩心和充分认识坳陷沉积特征,对重点井段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坳陷次生流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的微裂隙、碳酸盐胶结物和方解石脉中,可分为4类:纯液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液态+气态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定显示其主要分为3期:88~100℃、115~140℃和140~155℃,说明渤中地区油气运聚期次至少存在3期。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的资料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总的成藏时间较晚,主要运聚期发生在13Ma(馆陶晚期)以来。   相似文献   

16.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型),偶见含CO2包裹体。成矿早阶段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8~443 ℃,盐度(w(NaCl))为2.9%~49.8%,流体密度为0.5~1.2 g·cm-3;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子矿物为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均一温度为197~398 ℃,盐度为1.6%~43.9%,流体密度为0.5~1.1 g·cm-3;成矿晚阶段仅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为171~301 ℃、盐度为1.6%~19.8%,流体密度为0.6~0.9 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压力范围为30~100 MPa,成矿深度约为4 km。成矿阶段早期流体沸腾作用和晚期流体混合作用是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武广  刘军  钟伟  朱明田  糜梅  万秋 《岩石学报》2009,25(11):2995-3006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中、晚3个阶段的演化.成矿早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420℃~>5500C之间,流体盐度介于13.72 wt%~59.76 wt%NaCl eqv之间;中阶段为铜山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1℃~417℃,流体盐度介于2.96 wt%~14.04 wt%NaCl eqv之间,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_2O-CO_2-NaCl体系;晚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18℃,盐度介于3.71 wt%~15.96 wt%NaCl eqv之间,表明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早、中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铜山矿床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赣南淘锡坑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淘锡坑钨矿是赣南一个重要的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矿化阶段含矿石英脉中石英和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单一水溶液相H2O-NaCl(Ⅰa型)、富液L+V两相H2O-NaCl(Ⅰb型)、两相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Ⅱa型)和三相H2O-NaCl-CO2包裹体(Ⅱb型)。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80~370℃,具有多峰态分布特征,可识别出140~190℃,200~250℃和340~360℃几个峰。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对较低,一般<8w(NaCleq)%。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方法获得四组包体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同一包体组合内不同包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及密度基本一致,而不同包体组合中包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及密度则相差较大,显示出不同包体组合所捕获的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分布在329~355℃,214~240℃和141~189℃三个温度区间,经压力校正后的捕获温度分别为400~425℃,275~300℃,210~260℃。这些特征表明,淘锡坑钨矿至少存在三期热液流动,其中前两期为成矿期的热液活动,第三期(次生包体)为成矿后的热液活动。根据Ⅱ型包裹体的CO2部分均一温度与最终均一温度计算出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67.3~97.8 Mpa,平均压力74.8 Mpa,按静岩压力换算成成矿深度为2.59~3.77 km,平均为2.88 km。  相似文献   

19.
蜂房沟金矿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经矿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物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含有少量的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270℃、成矿流体盐度为1.74~6.30 wt%NaCI、密度0.68~0.92 g/cm3、成矿压力为16~22 MPa、估算成矿深度为1.6~2.2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02和H2O,含少量CH4,总体属于CO2-H2O-NaCI体系;②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流体在不混溶过程中造成的相分离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③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该矿床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20.
新华龙钼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部,是一个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浸染状辉钼矿、石英-网脉状辉钼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化5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385 ℃,盐度(w(NaCl))为8.51%~45.44%。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具有规律的演化,均一温度分别为360~390 ℃、270~350 ℃、250~260 ℃、220~230 ℃、170~190 ℃。其中: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2~385 ℃,盐度为35.79%~45.44%,密度为1.07~1.08 g/cm3;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2~381 ℃,盐度为8.51%~23.36%,密度为0.70~0.99 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CO2、H2O、N2和CH4。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二氧化碳的含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流体包裹体的沸腾、CO2逸出、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结合氢氧同位素特征,初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新华龙钼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