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吴家湾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之下,呈假整合覆于中志留统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之上。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致,铝土矿呈土状、豆(鲕状)、致密块状、砾屑状。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石矿物。控制铝土矿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古环境、地形地貌、构造位置和地层。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丘北县大铁中型铝土矿是近年来在滇东南地区新发现并探明的一水硬铝石沉积型铝土矿床,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下段。通过矿相学分析,对大铁铝土矿矿石的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矿物组成为一水硬铝石,其次是高岭石、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锐钛矿、赤铁矿、针铁矿、金红石、玉髓等。一水硬铝石呈现出多种结晶形态和复杂的赋存状态,其嵌布特征主要有以下5种:①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不均匀地嵌布在脉石矿物中;②呈豆状、土豆状、豆鲕状产出;③呈隐晶质、微晶集合体或极不规则的粒状、微粒状产出;④呈脉状、骸晶状产出;⑤一水硬铝石与铝凝胶或脉石矿物的集合体呈环带状或同心圆状产出。  相似文献   

3.
泸溪县李家田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振襄 《湖南地质》1989,8(2):28-34
李家田铝土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梁山组,与下伏地层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直接底板为铁质粘土岩,顶板为铝土岩或栖霞灰岩。矿体呈层状,矿石质量较好,铝硅比5.6,含铝矿物以—水硬铝石为主。矿床属红土—沉积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三门峡境内铝土矿床是产于奥陶系灰岩之上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型铝土矿床,铝土矿矿体形态与古岩溶侵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溶斗状等,矿体的形态严格受古地形的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砾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鲡状及致密状铝土矿,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本溪组地层、构造、古地理等多种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三门峡境内铝土矿床是产于奥陶系灰岩之上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型铝土矿床,铝土矿矿体形态与古岩溶侵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溶斗状等,矿体的形态严格受古地形的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砾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鲡状及致密状铝土矿,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本溪组地层、构造、古地理等多种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6.
安徽宿州龟山石灰岩与白云岩矿床为水泥用灰岩矿、熔剂用白云岩矿、建筑用灰岩矿共生矿床。水泥用灰岩矿赋存于张夏组下段(?2z1)下部,矿体呈单斜层状产出,矿体走向北东东向,矿体延伸长度大于2 km,规模为大型。矿体厚度和矿石质量沿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变化系数小于40%,变化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鲕状灰岩、豹皮状灰岩、核形石鲕状灰岩。熔剂用白云岩矿赋存于张夏组上段(?2z2)中,矿石类型为鲕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矿石质量较好。建筑用灰岩矿赋存于张夏组下段(?2z1)上部及少量崮山组(?3g)中,矿石类型主要为含白云质鲕状灰岩。通过分析矿床的沉积环境及其相变,认为本矿床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浅海相生物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矿床。  相似文献   

7.
乌腊德石墨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白沙河组条带状大理岩层内,呈带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对该矿床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研究,并讨论了其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大理岩主量元素整体表现为低硅、低碱、高钙、高烧失量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Ba、Rb、Th、Sr、P相对富集,K、Zr、Ti相对亏损,稀土总量较低,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具中等负Eu异常,微弱负Ce异常,其成矿原岩为一套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灰岩地层,成岩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时水体介质为咸水。乌腊德矿区大理岩围岩的δ13CPDB为+1.4‰~+3.3‰,与海洋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分布区间一致,石墨单矿物的δ13CPDB为-5.8‰~-5.4‰。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纪石英闪长岩为石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条件,使得大理岩脱碳反应形成的CO2与早期变质作用形成的晶质石墨和有机沉积物脱挥发分形成的CH4发生反应后,沿构造裂隙进一步迁移并集中,形成区域变质-热液改造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
含铝岩系分布于渝东南陷褶束中的一系列穹褶束、凹褶束之中,矿床类型属古风化壳沉积改造型.铝土矿赋存于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控矿构造为近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向斜褶皱.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于向斜两翼及转折端产出,产状平缓,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一水硬铝石,软水铝石、胶铝石次之.主要找矿标志是向斜构造的两翼及转折端;上覆地层栖霞组厚层含沥青质灰岩,及其抬升突起部位形成的陡崖周边;下伏地层韩家店组黄灰、灰绿、偶夹紫色的粉砂岩与页岩及其互层;梁山组中段深灰色、灰绿色豆状、(鱼雨)状铝土(黏土)岩.  相似文献   

9.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陕西富平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与深水碳酸盐岩伴生的硅质岩沉积,其地化特征对揭示硅质来源及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地层野外剖面实测、硅质岩岩石地化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硅质岩硅质来源及构造环境.赵老峪组岩性以深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斑块灰岩和火山凝灰岩,其中硅质岩呈隐晶质-微晶质,含放射虫化石.样品Al/(Al+Fe+Mn)均值0.68,MnO/TiO2均值0.18,ΣREE均值46.41,δCe均值0.95,δEu均值1.13,LaN/YbN均值1.15,LaN/CeN均值1.08,显示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结果表明赵老峪组硅质岩发育于奥陶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于华北地块南缘与北秦岭之间的二郎坪弧后前陆盆地北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1.
辽宁齐大山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大山铁矿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其铁矿层产于鞍山群樱桃园岩组,含矿建造为砂质泥岩-泥岩建造(阿尔戈马型),变质相为绿片岩相.通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铁矿石表现为轻稀土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3.43.围岩表现为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0.97.铁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值显示铁矿石稀土元素整体具有弱的正铕异常(δEu为1.03~1.50),Ce无明显的正负异常(δCe为0.54~1.15),这与海底喷气沉积产物的特征一致.围岩中无明显Eu异常,平均为1.16.δCe的范围为0.18~1.01,相对比较稳定.这些特征显示属于早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表明矿物大地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物源区类型为未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盐度、古水深及古环境的记录,分析幕府山组时期发生的海平面相对升降。结果表明:下扬子南京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Mg2+/Ca2+值与古水深呈负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与古盐度、古水深呈正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可以指示海平面相对升降。幕府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PDB值分布于0.8‰~3.5‰之间,均值为2.55‰;δ18OPDB值分布于-6.9‰~-2.2‰之间,均值为-4.18‰。幕府山组样品的δ13CPDB值大小可以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升降,两者呈正相关。根据Sr/Ba值、1000Sr/Ca值、V/Ni值、δ13CPDB值和沉积环境演化,绘制了幕府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幕府山组经历了一次海侵-海退旋回,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了幕府山组海平面波动频繁,由3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3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  相似文献   

13.
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TH)东段发现的首个大型铅锌矿床,但其成因备受争议。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硐内具有"同心环带"或"热水蛋"构造的铅锌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铅锌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8.88‰~11.83‰之间,平均为10.50‰,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S)约为10.07‰。其中:7个黄铁矿(Py)测点的δ34SPy值为10.29‰~11.14‰,平均为10.70‰;6个闪锌矿(Sp)测点的δ34SSp值为10.78‰~11.83‰,平均为11.49‰;5个方铅矿(Gn)测点的δ34SGn值为8.88‰~9.18‰,平均为9.04‰。总体表现为δ34SSp > δ34SPy > δ34SGn,指示硫同位素未达到分馏平衡。利用方铅矿与闪锌矿矿物对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可得,铅锌成矿温度介于224~280℃之间,平均值为259℃。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硫源主要来自日当组(J1r)围岩地层,并可能有少量岩浆硫的混入,属受控于地层-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南川武隆铝土矿是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初步查明重庆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的地质意义,弥补重庆铝土矿成因研究的不足,笔者以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研究发现,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多数样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不同程度亏损。由于含矿岩系中的REE含量在沉积后只有极微弱的变化,因此利用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有关参数对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环境及其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Eu中等负异常,含矿岩系以陆相沉积为主,部分为海相沉积;从含矿岩系样品稀土元素总和、Ce异常、Eu 异常情况来看,含矿岩系形成的古水介质呈弱酸性,含矿岩系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中,氧化能力增强时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含矿岩系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与石炭系黄龙组灰岩均可能为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比利亚谷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坡的得尔布干成矿带,它是近些年来在该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细脉浸染状、角砾状赋存于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和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的NW向断裂体系内。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穿切关系,将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硅化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黄铜矿±黝铜矿阶段(Ⅲ)、石英+黄铁矿+方解石+萤石±蛋白石阶段(Ⅳ);详细的石英、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成矿早阶段(Ⅰ、Ⅱ)石英中发育WL型、C型包裹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88~254℃,盐度(w(NaCl))为1.83%~4.79%,密度为0.81~0.94 g/cm3,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主阶段(Ⅲ)石英、闪锌矿中发育WL型包裹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0~188℃,盐度为3.69%~7.15%,密度为0.92~0.96 g/cm3,属于低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H4体系;成矿晚阶段(Ⅳ)石英中发育WL型、L型包裹体,WL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30~165℃,盐度为1.22%~3.53%,密度为0.93~0.95 g/cm3,属于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早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6.3‰~-5.9‰,δDH2O-SMOW值为-163.4‰~-162.7‰;成矿主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14.4‰,δDH2O-SMOW值为-165.4‰~-162.0‰;成矿晚阶段流体的δ18OH2O-SMOW值为-19.1‰,δDH2O-SMOW值为-150.7‰;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分别为206Pb/204Pb=18.435~18.513、207Pb/204Pb=15.579~15.675、208Pb/204Pb=38.283~38.603。这种特征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CH4体系,早期为残余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中—晚期大气降水逐渐增加;成矿物质源于壳幔混合源区;成矿过程以流体混合方式导致成矿元素聚集和沉淀,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陆相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低硫化型浅成热液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其整体与大兴安岭西坡同类型矿床相似,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131.3 Ma),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兰坪盆地蒸发岩极为发育,且与贱金属矿关系密切。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兰坪盆地三叠系三合洞组和古近系云龙组的石膏、灰岩和膏泥共计49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膏和灰岩地球化学特征相近,而它们与膏泥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石膏和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相对比较平缓且混乱,不同的是石膏Eu的正负异常均有出现,而灰岩仅出现Eu的负异常;石膏和灰岩微量元素的Sr/Ba、Sr/Cu、V/Cr、V/(V+Cr)、Ni/Co、U/Th和δU的特征值类似,但与膏泥明显不同;膏泥的稀土元素显示Eu负异常明显"V"字形右倾的配分模式,相对于石膏和灰岩比较陡峭。上述表明石膏和灰岩形成于气候干热的咸水-缺氧的还原环境中,不同的是它们的物质来源不同:石膏的盐源有深部卤水参与;而灰岩则无深部卤水参与;膏泥形成于气候温湿的半咸水-淡水-富氧的氧化环境,其物质来源却与灰岩类似,可能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羌塘北缘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沿隐伏断层发育多处冷泉含水溶解烷烃,采用水溶烃组分和甲烷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特征对其成因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水溶烃组分中甲烷含量比例高达99.83%~99.96%,同时伴随有少量乙烷、丙烷,另含微量的乙烯和丙烯。开心岭一带水溶烃甲烷δ13CPDB值介于-46.5‰~-55.1‰,δDVSMOW值为-281.0‰~-342.0‰;乌丽一带水溶烃甲烷δ13CPDB值介于-47.8‰~-58.9‰,δDVSMOW值为-339.0‰~-346.0‰,指示水溶烃甲烷为有机成因,但气源较复杂,利用δ13CCH4-δDCH4δ13C1-C1/(C2+C3)等成因图解判别,得出甲烷主要属微生物气,次之为热解成因气,混有少量原油伴生气。推断甲烷主要为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烃类气体或次生生物气,与晚二叠世那益雄组含煤烃源岩有关,气源条件暗示该地区冻土带200~500 m深度内有利于微生物成因气为主的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  相似文献   

18.
对松辽盆地北部地区黑富地l井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样品进行微体化石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进而探讨该区林西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获得的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孢...  相似文献   

19.
对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常;而含锰灰岩则显示出强烈的负Ce异常和较弱的负Eu异常。并通过logTh-logU图解分析,得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普遍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