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寻甸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摩洛河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细粒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岩层中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一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潮坪浅滩相、瀉湖相和开阔台地相的沉积。总体上为海退一海侵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白垩纪粮船湾组流纹质碎斑熔普遍发育完整的柱状节理,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石柱群。在详细野外观察与测量基础上,了粮船湾组石柱群柱状节理构造特征,探讨了成因。石柱截面形态以六边形为主,少量五边形及不规则状,直径以13m为主;完整的单个石柱高一般2030m;石柱整体向NW和SW陡倾。粮船湾组火山岩非全部发育柱状节理,按发育程度可分为极发育、一般发育和不发育三种类型通过统计大量原生柱面产状,各个方向的柱面均有发育,其无序性符合冷凝收缩成因模式后期次生构造及海蚀作用对原生柱状节理有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更新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第四系更新统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中更新统风积物,岩性为黄色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发育柱状节理,区域上称乌尔吉组,含Artemisia-Ephedra-Pinus孢粉组合,光释光测年结果为(40.4±1.9)~(110.0±7.5)ka; 下更新统沉积物,岩性为红褐色亚砂土及亚黏土,含钙质结核、砂砾透镜体,区域上称为赤峰黄土,含Artemisia-Polygonum-Betula孢粉组合,光释光测年结果为(200.9±9.6)~(220.4±13.2)ka。上述2套地层在内蒙古东南部广泛分布,更新世地层的划分为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第四系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崖体为研究对象,经地质调查发现,白莲洞遗址崖体存在共计47处不稳定岩体,崖体岩性主要为厚层灰岩,岩溶发育且该厚层灰岩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存在着诸多危岩体。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理论分析表明:白莲洞遗址崖体陡峭,灰岩厚层,层理面、构造裂隙、岩溶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在持续暴雨、地震的强有力触发下导致山体松弛,变形加剧,形成了以柱状、楔形体状、块状为主的特大型危岩体,且多处于高位-特高位,从而表现出倾倒、滑移和少量坠落及其复合型的多种破坏模式;其变形破坏绝非突发,厚层块状构造、岩溶发育、坚硬灰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及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其形成的主要先天基础因素;降水的渗入、岩溶裂隙水的溶蚀及强烈的根劈作用为其主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白垩纪粮船湾组流纹质碎斑熔岩普遍发育完整的柱状节理,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火山岩石柱群。文章在详细野外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粮船湾组石柱群原生柱状节理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石柱截面形态以六边形为主,少量五边形及不规则状,直径以1~3m为主;完整的单个石柱高一般20~30m;石柱整体向NW和SW陡倾。但是,粮船湾组火山岩非全部发育柱状节理,按石柱发育程度可分为极发育、一般发育(被破坏)和不发育三种类型。通过统计大量原生柱面的产状,发现各个方向的柱面均有发育,其无序性符合冷凝收缩的成因模式,认为后期次生节理构造及海蚀作用对原生柱状节理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黄土钙质结核形态及其成因动力学特征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安  吴金平 《地球科学》1995,20(5):511-514
论述了冀西北山间盆地区黄土钙质结枋的个体循征及群体分布特点,结合地层的时代划分,总结了钙质结核的地层学意义:中更新统结核个体大,外形多呈块状,内部以均质结构为主,在剖面中常密集成层分布;上更新统结核个体较小,多呈姜状或球状,同心结构居多,分布较稀疏。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冀西北山间盆地区黄土钙质结核的个体特征及群体分布特点,结合地层的时代划分,总结了钙质结核的地层学意义:中更新统结核个体大,外形多呈块状,内部以均质结构为主,在剖面中常密集成层分布;上更新统结核个体较小,多呈姜状或球状,同心结构居多,分布较稀疏。根据钙质结核在盆地内的空间分布,提出形成钙核的CaCO3成分部分可能来自于盆地边缘基岩区,按照结晶动力学原理对钙核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特征钙质结核的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北拒马河床深部第四系沉积物中的结核以砂钙质结核为主,少量钙质结核。分析结核的形成条件,对沉积环境恢复、地层划分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北北部早二叠世(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修 《地质论评》1981,27(6):539-542
本文所指东北北部系西起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东至吉林延边地区,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北及东北部达大兴安岭、那丹哈达岭的广大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一兴安地槽内的东端。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碎屑岩火山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生物群受岩性控制,碎屑岩以含腕足类、头足类为主,碳酸盐岩则以含(竹蜓)类、珊瑚为主区内含(竹蜓)地层岩性主要是灰岩及少量钙质粉砂  相似文献   

11.
王之晟 《地质与资源》2019,28(2):109-118
内蒙古扎鲁特旗处于东亚季风区的东北缘,对季风强弱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敏感.本文以扎鲁特旗地区的更新统赤峰黄土与乌尔吉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剖面中沉积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粒度、碳酸盐、磁化率、孢粉、光释光等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表明,研究区光释光测年结果为(130.8±6.1)~(38.7±1.7) ka,赤峰黄土的气候环境以温暖湿润草原植被景观为主,底部和顶部出现较短暂的寒冷干燥的疏林草原植被景观;乌尔吉组气候环境变化总体表现为凉爽干燥荒漠草原-草原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2.
泥河湾盆地东部郝家台地区的台儿沟东剖面主要出露地层为更新统和上新统,剖面顶部为厚9.4 m的马兰黄土和古土壤,剖面中部由更新统郝家台组和泥河湾组构成,剖面下部为上新统蔚县组。郝家台组和泥河湾组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少量前三角洲亚相沉积组合,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可分为分支河道、分支间湾、天然堤、沼泽和淡水湖泊5个微相,由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和底冲刷面构造的粗砂夹砾石透镜体,含钙质结核的透镜状黄褐色中 细砂以及富含炭屑的深色粘土等共同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则由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末端砂坝构成,以发育底冲刷面构造并夹有细砾石透镜体的细中粒砂、小型板状斜层理细砂以及分选好且质纯的细砂等组合为特征;前三角洲亚相相对不发育,主要由浅灰色粘土以及灰绿色、灰黑色粘土夹钙质结核构成。蔚县组主要由滨湖亚相和浅湖亚相构成,其中前者为多种颜色的并发育泥裂和滑塌构造的粘土、粉砂组合,局部夹有透镜状砂砾层,底冲刷面发育;后者主要由粉砂、粘土组合构成,局部可见由砂泥交互构成的透镜状层理。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上新统蔚县组沉积物源区位于泥河湾盆地NE侧,更新统泥河湾组和郝家台组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于NE和NW方向,而泥河湾组底部约15 m厚沉积物除了来自NE方向外,还有部分沉积物来自SSW方向物源区。表明自上新世以来,泥河湾盆地周边具有北高南低古地理格局,从而为盆地提供丰富的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alawusu River. the Salawusu Formation regarded traditionallyas fluvio-lacustrine deposits actually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a which mainly consist of eolian sandy depositsnamed as "Chengchuan Formation" by the authors. The eolian sand of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and theMalan loess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Salawusu River are deposits of sand and loess faciesformed by wind a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and theMalan Loess with the Salawusu Formation which is really of fluvio-lacustrine deposits is that the formertwo superpose the latter. This can be demonstr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tinct species proportion of thefaunas in different strata. In this area. the Salawusu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while the Malan Loess and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Late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中及上志留统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岩性和生物组合特征,该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中志留统白山包组,上志留统下部红柳沟组,上部苦水泉组.白山包组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钙质砂岩和少量砾岩,钙质砂岩中含腕足类化石:Tuvaella rackovskii,T.gigangea, 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Tannusp-irifer,Spiriferina,Zygospiraella,Resserella obicularia,Leptostrophia elegestica等,以及三叶虫:Encrinurus.红柳沟组为钙质细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化石十分丰富,含床板珊瑚:Favosites cf.[zhifangensis,Mesofavosites shang-siensis,Hil aepora,Pseudoplasmopora;四射珊瑚:Amsdenoides,Laccophyllumetc.:三叶虫:Encrinurus,Phacops:头足类:Geisonoceras,Michelinoceras等.与白山包组整合接触.苦水泉组整合在红柳沟组之上,为中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和砾岩,在下部发现床板珊瑚(Favosites)、四射珊瑚(Petraia,Hapsiphyllum,Syringa-xon)、三叶虫(Encrinurus)、腹足类及放射虫化石.该区中及上志留统可与中国新疆北部、东北、内蒙、蒙古及苏联等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的木化石原定为Pho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现修订为Scala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Zhang&Zhengcomb.nov.,Scalaroxylon迄今仅见于德国南部的晚三叠世沉积中。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是一套红杂色陆相沉积,其地层层序、岩性、岩相特征与邻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层位应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而不是“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及哈达陶勒盖组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地轴及其南缘(冀北部分)侏罗系煤系的岩性特征及其中所含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将它们与内蒙古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进行了对比,认为下花园组下部是内蒙古五当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应称为五当沟组,上部煤系应为召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因此应改称召沟组。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内蒙古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对内蒙古赤峰元宝山镇小建昌营子一带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砂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萨胡成因环境判别值为10.66~10.76,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或三角洲相;弗里德曼粒度参数判别为陆相河砂沉积;浊流C-M判别图解显示沉积环境介于三角洲与浊流沉积之间。三面井组总体为一套河流相-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沉积。滑塌浊积扇一般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区,结合本地区三面井组地层中缺乏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综合认为本区的三面井组形成于河流-湖泊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聂宗笙 《地学前缘》2019,26(4):259-272
内蒙古河套盆地为受断裂控制形成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积水成湖,称河套古湖。晚更新世时期,河套古湖为继承性闭塞型断陷湖。上更新统主要为湖泊沉积体系,地层划分建组为上部东河村组、中部万水泉组、下部达拉特组。达拉特组在湖盆连续沉降条件及半深湖深湖中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湖水交替环境下沉积形成。万水泉组在湖盆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大体平衡条件及浅湖半深湖中半咸水湖环境下沉积形成。东河村组在湖盆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条件下以及半咸水湖、局部时期为碳酸盐湖环境下的滨浅湖中沉积形成。晚更新世末期,河套古湖处于大湖水期,晋陕内蒙古交界处河流袭夺、河套盆地北侧山前断裂强烈活动和超强地震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快速外泄,银川盆地、河套盆地、晋陕峡谷贯通而形成今日黄河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