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冰针     
众所周知,《规范》所列的天气现象中的“冰针”是一种近地层天气现象,通常出现在冬季。它是在晴朗天气下,当低空湿度较大,水汽达到冰面过饱和时,通过凝华过程而形成的一些细小冰体物。这些冰体物在阳光或灯  相似文献   

2.
冰窗花赞     
冰窗花赞郭树森隆冬时节,关东大地的清晨,寒风凛冽,炊烟摇曳。千家万户的玻璃窗上,悄然开满了冰窗花。从远处望去,那一幢幢高楼排列整齐的窗面,刻印着互不重样的冰花图案,宛如一幅幅银色的巨型壁画,好不恢宏。冰窗花洁白似玉,玲成剔透,千姿百态。她时而像热带丛...  相似文献   

3.
许金义 《贵州气象》1994,18(6):31-36
本文提出了六盘水高海拔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形成严重冰凌的主要原因。从中分析了覆冰种类及参数。这些参数对指导架空线路和通讯线路等防冰、抗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覆冰已经成为严重威胁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从覆冰概况、研究方法分类、影响覆冰的因素、风机叶片覆冰期特点等方面做了总结。大量的研究成果显示:影响风机叶片覆冰的气象因素主要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LWC)和体积中径(Median Volume Diameter,MVD)等。此外,冰风洞试验和数值仿真模拟方面已有很多成果,而覆冰模型法的研究还较少,后续研究的重点是开展对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的订正研究,构建适用于本地的风机叶片覆冰模型,为风电场提前预警覆冰期以采取融冰措施、合理安排生产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克前 《气象》1980,6(3):35-35
在人工降水的试验研究中,冯内格特(Vonnegut)1946年发现碘化银的冰核作用,用碘化银搞人工降水比干冰简便经济得多,特别是可以在地面进行作业,因而很快便有了大量的野外试验,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格兰特(Grant)和埃利奥特(Elliott)曾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一千多次地面碘化银烧烟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作业效果同云顶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20℃到-15℃间效果最好;低于-23℃,高于-11℃,效果都不明显。 碘化银影响的对象是过冷云。在过冷云中施撒人造冰核,可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促发贝吉龙(Bergeroft)过程,从而有利于形成降水。目前对云中的“冰晶繁殖”过程还不完全清楚。不过,这种过程的存在大概会更有利于人工催化。相比起来,在暖云中施撒吸湿性粒子或水滴,作用究竟多大就有些含糊。根据某些研究来看,暖云中云滴的增大往往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因此,通过人工增大云滴来改变暖云降水  相似文献   

6.
水因气温的变化而呈现3种状态,当它冻结成为固态时就成相当坚硬的冰,冰是特殊的岩石。地面上的冰大体可分为3类,即水成冰、沉积冰、冰川冰。 严冬封盖大地的冰,包括河冰、湖冰、海冰,均由水冻结而成。早在公元前400多年,人类对黄河的冰情已有详细记载,这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的冰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冰的用途ABC     
水因气温的变化而呈现3种状态,当它冻结成为固态时就成相当坚硬的冰,冰是特殊的岩石。地面上的冰大体可分为3类,即水成冰、沉积冰、冰川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莒县近50年冰雹灾害调查资料的分析,得知莒县为山东省冰雹灾害多发区.冰雹云主要有4条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引言·碘化银至今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播云催化剂之一.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基本可分为,溶液喷撒法、爆炸法、烟火法和溶液燃烧等四种.国外很少用前两种方法,原因是成核率比较低;后两种方法国外应用得很普遍.就后两种方法来说,一般认为溶液燃烧法比烟火法要经济,花费约为1与4之比.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对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研究的还很不够,使用得最广泛而又最有效的是三七人工降雨弹.但其产生碘化银冰核的方法是爆炸法,成核率较之燃烧法要低;同时,只能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使用,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较大.  相似文献   

11.
3月28日下午2时半左右,嘉善丁栅乡银水庙村民朱海其正在大麦承包田的南端鱼塘边休息。忽觉头顶一阵野鸭似的飞腾声从南向北而去,接着听见十来米远的已经齐穗的大麦田里“扑”的一声,以为是一阵旋风,没有介意。过了半小时左右,朱从麦田经过,发现麦子倒了一片,走近一看,有一园柱体冰块南北向卧在田里。笔者30日上午和有关部门赴现场考察时,发现该冰块十分奇特。形状、重量:据朱估计,初发现时冰块约长60厘米,厚约20厘米,重约25公斤。  相似文献   

12.
末次冰期冰盛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是十分关键的气候时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那时北美北部为一巨大冰盖,包括3部分:一个在北美北部的东南,是北美冰盖的主体,称为劳仑泰冰盖;一个在北美北部的西南方太平洋沿岸,范围较小,称为考尔的勒冰盖;另一个在北美东北部靠近北冰洋,称为因纽特冰盖,范围最小。LGM时全球陆地约有24%被冰覆盖,  相似文献   

13.
魏新尧 《气象》1983,9(7):26-26
1983年4月11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我国江苏省无锡市上空坠落了一个大冰块,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公众的注目。 我们四人一行于15日抵达无锡,会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前,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出现大冰块坠落的原因有五种可能:(1)人为的; (2)龙卷带来的;(3)飞机结冰脱落的;(4)大冰雹;(5)陨冰。因此,不仅需要逐项调查研究,而且有必要进行一些人工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4.
15.
一、前言转动型风向风速计由于众所周知的优点,目前被广大气象台站作为常规观测仪器广泛使用着。但是,我国幅员辽阅、地理条件复杂,不少高寒地区气象台站及内陆高山测站冬季风的观测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积雪和结冰的问题,轻者影响风的观测资料的准确性,重者甚至危及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因此如何解决转动型风向风速计的结冰问题就成了与之有关人员所迫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外有关材料,综合成五种防冰方法,并较为详细地介绍利用红外灯照射的具体方法和试验情况以及用电热丝加热防冰的做法,同时亦指出红外灯照射和加热丝加热法各自的利弊。尽管转动型风向风速计采取各种防冰措施收到一定效果,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有的效  相似文献   

16.
许金义 《气象》1985,11(2):22-23
覆冰是危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冰害十分严重,1967年1月—1984年2月共出现10次较严重的覆冰,尤其是1984年1—2月出现的特大覆冰,给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与冰害作斗争,有必要了解与探讨覆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一种在风暴中探测冰粒子的简单机载仪器.虽然目前已有的精密探测仪器能够获得大气冰粒子的图象,但是用这些资料确定的粒子浓度的空间分辨率,由于采样面积小而受到限制.本文讨论的冰粒子探测器可以实时指示云中及其附近冰晶的存在,并且提供了一种测量冰粒子浓度的近似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该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曾用5个夏天的时间在新墨西哥州的雷暴中对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8.
雨、雪、冰雹的形成与云中冰相的生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云中冰相的生成,在温度不太低时,是与"冰核"有关的.几十年来,大气物理学家对冰核成分和来源进行了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微粒、矿物尘埃、工业烟尘、火山灰、流星尘埃及海水溅沫等.这些源地的冰核一般在-10℃以下活化.但温度高于-5℃的云中有时也观测到相当高的冰晶浓度,说明冰核的来源和性质实际上还不真正清楚.  相似文献   

19.
平凉冰雹云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大量实测冰雹云过程回波资料,根据地面降雹大小和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200多例不同冰雹云的回波顶高、回波面积随反射率Ze变化的回波特征参量和各高度层反射率强度分布结构模型。表明在不同的冰雹云过程中,Ze≥30dBz的回波特征参量有明显差别,用这些强回波特征参量对认识强对流云的演变过程和识别冰雹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尽管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在各个方面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天气气候影响,但仍可将过去天气、气候的证据分成三类:1.利用气象仪器有规律的观测;2.描述性天气报告(不包括仪器测定):由生活在当时的观测者、日记记载以及在特殊保存的天气记录簿、各种各样的史册、大事记、帐簿、国家文件以及在海上或港口的航行日记中所记载的天气;3.化石资料或“代用”资料。可通过物理学和生物学来予以推知过去的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