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侧扫声纳实际调查数据为例,分析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中的UTM坐标转化成经纬度坐标问题,同时保证数据的调查精度与格式不变,调查信息不丢失,通过二进制XTF格式数据的解析,确定了调查数据的坐标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用VC6.0编制程序,实现了批处理UTM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信息并重新写入原始XTF数据,提出通过前后坐标插值的方法补充个别坐标异常数据.在908专项QC17区块的侧扫声纳数据处理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站仪遥测目标三维坐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奎峰  孙东 《海洋测绘》2007,27(3):34-36
研究了利用全站仪悬高测量功能和前方交会来测定某些不能放置棱镜的目标点三维坐标的一种方法,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证明该方法测量精度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讨论交替蛙跳格式在二维POM的运用。这个交替蛙跳格式是在z坐标下开发的针对线性浅水波方程的一种新的高效无耗散的格式。首先通过一维问题的试验,给出了σ坐标下非线性浅水波的演化特性及其交替蛙跳格式的数值特性,证实该格式的可行性以及优于传统格式的计算效率、守恒性及稳定性。其次,针对该格式二维问题运用讨论了科氏项相应的数值处理,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正压方程和POM外模的数值计算。研究表明,交替蛙跳格式具有两倍于传统蛙跳格式的计算效率,且不再需要Assenlin时间滤波,由此避开了时间滤波带来的数值衰减,具有良好的数值守恒性能。  相似文献   

4.
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用于航道控制测量的图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明连  罗林 《海洋测绘》2004,24(6):24-26
利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边交会确定待定点的坐标,在航道控制测量工作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为研究待定点的精度与交会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推出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边交会精度估算公式的基础上,对其有利图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证明:当采用对称交会(β1=β2),且交会角γ>90°时,交会图形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格网的坐标转换,其过程可分为建立格网和格网内插两部分。建立格网过程中生成的格网文件是格网内插的前提,为了使格网文件便于解释和应用,需要制订合理的格网文件格式。目前,有NADCON和NTv2两种格式可供参考。通过这两种格式的比较分析,认为NTv2格式更优,并将其作为参考,研究了面向CGCS2000的格网坐标转换中所使用的格网文件的具体格式,并以1954北京坐标系(BJS54)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为例,提供了设计样本。  相似文献   

6.
温玉波  黄全中 《海洋通报》2017,36(6):700-705
针对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预报、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语义、语法、结构的分析,建立数据之间格式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转换模板的数据格式转换体系,并以台站观测温盐数据为例,设计编写程序成功实现数据间的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7.
针对打桩定位的测量方法,探讨了一种用于海上打圆桩过程监测的新型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无棱镜模式对圆桩横切面进行数据采集,应用最小二乘原理迭代拟合横切面,得到拟合圆心的坐标及圆半径,进而解算桩顶位置和高程、桩倾斜度及多桩控制,实现打桩过程动态监测。经过某项目打桩案例实践,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是由电子经纬仪与光电测距仪组合的仪器,是集自动测距、测角、计算、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于一体的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当今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的电子测量仪器,是现代测绘行业最主要、最普通的测绘仪器,仪器的维护和供电系统的保养,已经成为测绘生产单位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设计了一种二维和三维嵌套、外模态和内模态分离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式,既可用于潮汐,也可用于风暴潮的数值计算。该模型对全部海区进行二维计算,对其中重点关心的海区同时进行三维计算。在三维计算区域,采用了内、外模态既分离又耦合的计算技术。数值格式采用全部交错的网格结构,三维模型中垂直方向采用σ-坐标代替通常的z-坐标,垂直涡动粘性系数由混合长度理论确定,垂直粘性项采用隐式差分格式。作为算例,本文对南海北部湾潮波进行了细网格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全站仪的测量精度,分析研究了全站仪的补偿与改正方法。基于全站仪三轴误差对角度测量的影响规律和双轴补偿器的工作原理,着重探讨了正确使用补偿装置对全站仪进行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读数的补偿与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