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和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形成、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以及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地球的基本建设,发展数字地球为传统测绘行业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10年发展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地球是20世纪末期问世的定量化研究地球的一个新的战略方向,是集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地球科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领域。描述了数字地球的缘起和10年发展历程、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科学与商业共享系统,多层次多学科应用领域和包括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学会、学报在内的学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指出数字地球的重要作用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3S"技术,探讨了数字地球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数字地球将在地学学科建设、地质模拟、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地球的应用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地球日益成为信息建设的热点,本文讲述了数字地球与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球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有关概念,探讨了数字地球的有关技术基础,并就数字地球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数字国土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国土资源是国土资源信息的数字表征,是以数字地球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建设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知识创新工程。数字地球是多维、多分辩率,能够嵌入巨大数量的地球数据、属性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数字地球当前在  相似文献   

7.
初论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巨型矿床统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称  陈永良 《地球科学》2001,26(2):157-160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框架, 概括了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数字矿产工程的基本概念, 阐明了建立全球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 并讨论了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探讨了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巨型矿床统计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林日 《吉林地质》2000,19(2):56-60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应用范畴,论述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数字地球信息在资源调查、环境条件等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中的应用。提出“数字地球”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数字地球”是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纽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构筑“数字地球”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数字地球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枢  史培军 《第四纪研究》2000,20(3):213-219
本文介绍了对“数字地球”的不同学术理解和当前国内外数字地球发展重点领域或方向,展望了“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要重视广泛应用对地观测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而阐明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过程,揭示区域和全球变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在其中的作用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议“数字地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地球”是一种多分辨率、三维表达的地球,从而使我们能大量地把地球空间数据融于一体。数字地球是传统GIS的延伸,它的实现需要有宽带网络、科学计算、海量存储、卫星图像、互操作和元数据作技术支撑。“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工程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从战略目标、主业定位、理顺事企关系的思路和途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简述了“江南模式”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江南模式”的特点,即具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适性,既有现实性又有动态性,指出“江南模式”的推行对于广东煤炭地质局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地勘单位加强战略研究和主业定位,理顺事企关系,提升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经注》中有关北京地理的科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著作之一,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范阳(涿州—北京)人,因此书中对北京附近的水系和地理情况进行了描述。书中称拒马河为巨马水、大石河为圣水、永定河为漯水、清水河为清夷水、温榆河为湿馀水、潮白河为鲍邱水、泃河为泃水,称永定河出山段为清泉河、流经北京城内的什刹海和中南海为高粱河。对家乡附近的地理进行了描述,称房山为大房岭、石景山为梁山,记录了昌平县、密云戍、平谷县等行政区域,记录了羊头埠(羊头岗)、马兰(马栏)、芹城(秦城)、独乐水(独乐河)、良乡、居庸关、盘山等地名。记录了中国最早的首都——涿鹿,记录了中国现代首都蓟城(北京)内曾有蓟丘,说明永定河沟通了古今首都。记录了北京最早的水利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  相似文献   

13.
外标物质及内标元素的选择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准确测定元素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选用玻璃标准参考物质NIST 610、GSE-1G、BHVO-2G、BCR-2G、ATHO-G、KL2-G和T1-G作为外标,Si或Zr作为内标,对锆石M257中的Ti进行LA-ICP-MS微区原位测定。结果显示,选择Si或Zr作内标,采用BCR-2G、ATHO-G、KL2-G和T1-G作外标时,Ti含量测定值与参考值之间差异均较大,因此它们不适合作外标物质。采用BHVO-2G作外标和Si作内标,NIST 610作外标和Zr作内标,Ti含量测定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均小于4%,因此BHVO-2G和NIST 610可有条件地作为外标物质。选择Si还是Zr作内标,GSE-1G作外标时,Ti含量的测定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均小于3%,说明GSE-1G是较为合适的外标物质。选用GSE-1G作为外标,Si作内标,对5个标准锆石中的Ti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Ti元素在锆石91500中分布不均匀,而在锆石GJ-1、M257、PENGLAI和MUDTANK中分布均匀。在Ti元素分布均匀的GJ-1、M257、PENGLAI和MUDTANK等4个锆石中,由于Ti的含量均小于5μg/g,不适合作为锆石中Ti元素测定用的外标物质,但可作为测定时的质量监控样品。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石漠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华  王宇  柴金龙 《中国岩溶》2011,30(2):181-186
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盆地内的滇池流域是滇中岩溶和石漠化较为发育的地区,石漠化总面积225.5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71%,占岩溶总面积32.69%。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望海山、大板桥—呈贡、黑林铺、海口、梁王山、上蒜片区,其中又以北东部的大板桥片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已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危害。通过地面调查和ETM遥感解译,查清了流域内石漠化的发育分布与碳酸盐岩的岩性及其组合、岩溶作用、地形地貌、气象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工业污染关系密切。针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生态修复、农田基本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小集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洪水灾害分析与评估的综合集成方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水灾害复杂大系统的概念,讨论了该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高维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和基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探讨了洪水灾害系统模拟、预测、评估与决策的综合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洪水灾害的管理与调控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利于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断层封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断层封闭性理论机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封闭机理及与有关的评价方法,构造反转与断层封闭的关系以及断层封闭性的三维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Since Dow (l972)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oil system atthe AAPG annual meeting in l972, after unremitting effol.tsand progressive perfection, it has become the petroleum systemaccepted by numerous geologists at present. The concept of pe-troleum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our country in early l990s(I)ou, l999). In fact, as early as the 1960s, based on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at Songliao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some viewpoints similar to petroleumsystem have be…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熔融,结晶,淬火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福建,江西,河南等地某些典型玄武岩和部分安山岩以及意大利威苏维火山的白响岩质碱玄岩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熔融,结晶,淬火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熔浆成分对首晶矿物的影响,阐明了晶体形态与结晶温度,生长速度及成核密度的关系,研究了斜长石,白榴石的晶出及其矿物学,岩石学意义,论述了橄榄石,辉石的成分特生上春晶出后熔浆成分的演化趋势,讨论了单斜辉石的淬火效应与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of surface waters collected from a variety of locations in west-central Indiana indicate extensive contamination by acidic mine drainage. These samples had pH values as low as 2.1 and total iron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1200 mg1–1. The speciation of iron, expressed as the ratio [Fe(II)]/[Fe(III)] ranged from 0.08 to 8.27. Measured lead concentrations were as high as 811 mgl–1.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and sulfate ions were as high as 359 and 624 mg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d issue discusses the articul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conservation, and security in issue contributions. Protected areas are presented as localized sites to address global crises, such as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and the “war on terror.” When they are sites for securitization and militarization, protected areas articulate state and subject formations through violence. As threat discourses have amplified in recent years, communities once deemed putative eco-destroyers have been interpellated as potential threats in wars on drugs and/or terror. The themed issue reveals that reframing environmental crime as organized crim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xpanding claims of what counts as legitimate use of force in protected areas policing, as well as potential prosecutions. It is apparent that security for one group may hinge on the insecurity of another group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moments. In this special issue we challenge conservation actors as well as those critical of conservation to ask: for whom does conservation provide security,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nd at what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