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1、1985和1986三年的5-6月,长江流域地区出现异常高温,而使温州密柑发生落果,其中尤以1988年最为严重,减产50-80%,其他无核或少核品种亦受影响.专家们估计因此减产50吨以上,损失6-8亿元.湖北省1988年柑桔生产因高温热害而损失达1亿元左右.巨大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减轻高温热害的适用技术.为此笔者查阅了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发表的17篇有关导致异常落果的原因及减轻的热害的适用技术的论文,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引起兴安县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是五月高温的危害。在高温出现时及时喷“九二0”和及时抹去春梢营养枝,就可提高座果率,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石长松  黎昭云 《气象》1992,18(8):46-48
在对比1988、1989、1990年3年温州蜜柑开花过程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的气象条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及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试验结果发现,5月份的高温天气对桂林地区蜜柑花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5月日平均气温≥25℃或最高气温≥30℃连续3d或以上时,会引起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为此,统计了桂林地区出现5月高温的气候概率,并提出了防御5月高温危害的措施,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5.
傅丽娜 《广西气象》1997,18(4):42-43
分析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的高温天气对桂林地区蜜柑花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5月日平均气温≥25℃或最高气温≥30℃连续3d或以上时,会引起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为此,统计了桂林地区出现5月高温的气候概率,并提出了防御5月高温危害的措施,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观测方法和资料来源我国亚热带温州蜜柑产区近年来出现的5月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座果率和产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有了一些专题调查分析。为了弄清这一情况,我们于1986、1987年在金华县蒋堂乡开化村一个面积为12.67公顷的桔园中,进行了落花落果和桔园小气候观测。希望找出蜜柑落花落果的动态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椪柑具有抗逆性强、耐干热风的特点,是目前金衢盆地种植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优质丰产品种之一。我国中亚热带温州蜜柑越冬期寒风冻害和初夏高温干旱天气对座果率和产量的影响,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和报道。但气象条件对椪柑座果率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报道仍很少。为摸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9年起在我站椪柑园中开展了物候观测和气象条件等环境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并与近10年同期气象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开花授粉--果实缓慢生长阶段(Ⅰ期)的低温寡照天气会影响荔枝座果率和成熟期,与品质优劣没有直接关系;(2)秋冬春连旱年份,若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后未遭受高温天气影响,则不会影响果实品质,而降水充足的年份,即使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也不会导致高温热害现象发生;(3)秋冬春持续严重干旱和果实成熟阶段的高温共同胁迫既影响荔枝产量,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谭宗琨 《广西气象》2006,27(A01):86-87,70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并与近10年同期气象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开花授粉——果实缓慢生长阶段(Ⅰ期)的低温寡照天气会影响荔枝座果率和成熟期,与品质优劣没有直接关系;(2)秋冬春连早年份,若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后未遭受高温天气影响,则不会影响果实品质,而降水充足的年份,即使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也不会导致高温热害现象发生;(3)秋冬春持续严重干旱和果实成熟阶段的高温共同胁迫既影响荔枝产量,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观测方法和结果近年来5月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柑桔前期落花落果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86年我们在本地桔园实地观测结果,总落花落果率为97.4%,座果率仅2.6%;而5月落果后,落花落果率就已达96.2%,可见5月高温干旱对其的影响程度。观测点设在金华市开化村桔园(面积12.67公顷,距本站500米),在桔园内设两个观测小区,每小区9棵,设样株5棵,在每一样株的骨干枝中部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选一个枝条作为观测枝,共设观测枝40条。自开花始期到生理落果结束,每天数记观测枝上的花  相似文献   

11.
选取安化代表山区、桃江代表丘陵、南县代表湖区,来分析湘北地区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对这3个代表站1959-2009年日极端最高气温≥35℃、≥37℃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北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地域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集中出现在7-8月,高温热害过程20世纪60、70年代较多,80、90年代逐渐减少,本世纪以来明显增加,呈现从山区向湖区减少的趋势。对湘北高温天气特点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湘北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地域变化则是由地形和下垫面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广东省夏季的异常高温天气及气候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3年夏季广东省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用小波分析研究了高温期的低频振荡,并用EOF和相关分析研究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3年广东夏季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初-8月中旬初。除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其余地区均出现异常高温,且高温日数大多比历年同期偏多1.2倍。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存在60—8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影响高温天气的主要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当菲律宾附近同时有热带气旋活动时,有利于广东出现异常的高温天气。2003年7月乌拉尔山以西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地区异常偏强的阻塞高压及前冬太平洋海温距平呈厄尔尼诺的分布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位置偏南,持久控制江南到华南。广东高温天气始于5月,结束于10月,主要发生在7-8月份,具有相当的同步性。从1960年代起,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初、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13.
柑桔开花、授粉、授精后,接着子房发育,转入果实膨大期。这段时间较长,在桂北,大约从五月份到十一月上旬,历时近二百天。六月稳果期以前,要经过落蕾、落花,第一、第二次生理落果等生理阶段,是果数的不稳定时期。在此阶段内的天气条件,对果数的影响特别明显。有利的天气条件,即使是小年,也会果满枝头,获得丰收;若碰上灾害性天气,大年也会减产。六月稳果期以后,柑果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此阶段内,除干旱天气外,其他天气条件造成落果是较少的。因此柑桔生产,宜注意六月稳果期以前的灾害性天气;稳果后,要抓好果园水利设施抗旱工  相似文献   

14.
普查益阳市各气象站1959-2009年的高温天气过程,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高温期间干旱日数等设置高温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排序,揭示了益阳"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对益阳高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益阳市强高温热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1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966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酷暑天气为"50年一遇,"1979-1991年、1996-2008年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高温热害,2009年的高温热害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5.
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热害风险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利用近6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基本理论,建立了包括影响水稻结实率关键期的热害强度、灾害发生时承灾体实际暴露度、灾害脆弱性等因素的高温热害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高温天气出现概率高的时段是7月下旬,其中7月第6候为最高。从高温热害风险指数上来看,7月第3候抽穗开花水稻的热害风险最高,此后随时间的推移,热害风险降低;湖北现行的一季中稻抽穗开花期处于风险较高的时段,推迟5天其热害风险指数可下降20%左右;推迟15天以上热害风险指数将降低50%以上。江汉平原稻区是湖北高温热害风险低发地区,鄂东南及鄂西北地区是热害风险高发地区;针对各区热害特点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16年前期海洋表面温度异常信号与夏季及各月阻塞高压、东北冷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风强度等环流系统关系,分析了夏季内蒙古降水异常成因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1)2016年夏季500hPa欧亚中高纬高度场纬向呈"+-+"的分布,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强,夏季风弱,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东北冷涡强度阶段性变化,导致内蒙古降水略少,初夏与盛夏出现多雨少雨转折。(2)初夏6月,内蒙古异常降水主要为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影响;盛夏7、8月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强度、脊线位置、阻塞高压等系统不同配置对内蒙古降水影响较大。(3)前期赤道太平洋Nino区海温指数及大西洋三极子指数(NAT)与夏季风、中高纬度环流与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关系及对降水异常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温州蜜柑裂果在台州(含黄岩、椒江区,下同)时有发生.这一生理现象除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外,在高温季节、特大降水过程后,使果肉的生长速度急增而造成裂果.通过1990—1994年的果径观测分析,得出旬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量≥78.8mm,桔果横径旬增大≥0.39cm时,裂果机率最大.如9018号台风过程,旬降水量达250.7mm,桔果横径旬平均增大0.39cm,温州蜜柑果园普遍有裂果.1992年的16、19号台风,先后二次发生温州蜜柑普遍有裂果.可见,柑桔裂果是一项农业气象灾害.裂果对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找出裂果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是制定应变措施的依据之一,是“优高”农业措施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4~2005年度钦州市荔枝、龙眼整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5年钦州市荔枝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春旱导致花穗不能抽出或花穗弱、花质差;谢花后,久旱遇雨造成异常落果;中迟熟荔枝幼果期遇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生理缺水,造成严重落果,早熟品种“三月红”则出现了罕见的高温逼熟现象;果实膨大期,突遇大雨,暴雨造成裂果;而龙眼的开花授粉期比荔枝迟,避过了不良天气的影响,因而龙眼获得了增产。  相似文献   

19.
高温热害已成为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威胁。本文中,我们定量分析了省份尺度上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不同省份,当高温指数增加一个标准差时,玉米减产范围为-1.56%~-15.06%,其中以东北、华北地区减产最为严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1990年代中后期东北、华北极端高温日数显著增加,发生突变。当东北、华北上空500 h Pa位势高度场出现正异常时,天气比较晴朗,入射太阳辐射增加,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有利于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而风场上,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盛行西风,经向环流减弱,冷空气不易入侵,使得该区温度偏高,华北地区则以偏南风为主,来自中国内陆的温暖气流被带到该地,为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影响东北极端高温天气的关键海域位于黑潮地区,而ENSO对华北极端高温日数的影响更大,当ENSO指数异常偏高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华北水汽输送通道受阻,水汽辐散,且盛行下沉运动,华北地区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  相似文献   

20.
江苏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于堃  宋静  高苹 《气象科学》2010,30(4):530-533
用江苏1961—2007年47 a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单季稻拔节期和孕穗扬花期2个高温敏感期,高温热害发生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常发生高温热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尤以宁镇扬丘陵地区为重,该地区47 a发生高温热害的总次数达到40次以上;而且年代际上表现为2001—2007年最重,1960 s次之,1980s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