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钾盐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钾盐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 5 0年历程。 1949~ 1977年为第一阶段 ,在察尔汗盐湖取得了找钾零的突破 ,以袁见齐教授为代表的钾盐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我国的钾盐地质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 1999年为第二阶段 ,找钾工作继续得到发展 ,理论研究日趋深入 ,找钾领域进一步拓宽 ,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和世界钾盐资源相比 ,中国仍严重缺钾。 2 1世纪应继续重视中国钾盐工作  相似文献   

2.
世界主要古代钾盐找矿实践与中国找钾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钾盐资源/储量为2153.99亿t(K2O),主要钾盐矿床产于古代海相地层。38%的矿床是石油勘探中发现的,19%是在研究基础上发现的,15%是在岩盐矿勘探中发现的,其他占28%。国外钾盐找矿经验显示,很多钾盐矿床,从线索的发现或提出找钾目标,通常需要经历20~30年的研究与勘探,才最终获得突破或查明资源量。我国找钾工作,首先应充分利用石油勘探取得的资料,研究石油钻井岩心矿物学与化学特征,同时,开展大型盐岩矿床的含钾性研究等,重视成钾理论研究与成矿预测分析,就可能获得找钾的新突破。有关部门还应制订长期的钾盐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探计划,同时兼探油气等共生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3.
2008首届世界钾盐大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钾肥消费近年来呈增长之势,但国际市场已成高度垄断局面。我国钾肥自给率仅30%。当前,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南部及老挝万象钾矿勘探及开发均有较好进展。为缓解我国钾盐短缺状况,需要从加大找钾工作投入;加强找矿基础地质及预测研究;加强海水和苦卤提钾技术研究;开展不溶性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施肥对策、科学施肥、重视农家肥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钾肥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钾盐资源储量仅占全球资源储量的2%左右,钾盐资源相当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目前在加强钾盐矿普查的同时开展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是解决我国钾肥短缺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内对含钾岩石的研究,通过对省内含钾岩石岩石化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初步总结了省内含钾岩石的分布特征,将含钾岩石划分为岩浆岩型和沉积岩型两类,并对钾含量较高的岩石的分布进行了概略性研究,初步探讨了找矿前景,提出了可供勘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系“深地资源勘探开采专项”2017年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大型石油国企等10家骨干单位以及多家协作单位参加,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充分体现“产研学用”密切融合。本项研究聚焦“特提斯东段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海相成钾作用与后期改造、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深层富钾卤水迁移-分异-汇聚成矿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深部含钾盐系‘双复杂’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深部钾盐矿层(富钾卤水层)测井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柴达木西部和川东北两个重点成钾区为资源基地落脚点,兼顾其他含钾盆地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成矿模型,完善海、陆相成钾理论,形成3 000 m以浅钾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综合评价深部钾盐资源潜力,实施异常验证钻探,新发现1个大型钾盐资源基地,值得综合评价的有利成钾远景区3~4处,实现深部钾盐找矿突破和增储示范。值得强调的是,只有立足国内,突破海相,在中西部大中型叠合盆地古代海相蒸发岩地层中找到大规模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方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钾盐资源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海相钾盐取得了一系列成矿理论新认识和钾盐找矿新发现:创新提出了滇西南“二层楼”成钾模式,指出侏罗纪海相找钾新方向;在川东北宣汉普光地区发现三叠系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开拓了四川盆地海相找钾新领域和新方向;在新疆库车地区发现埋深超5 000 m的钾石盐矿层,取得了库车坳陷海相找钾的实质性进展;创新提出“W型复底锅”成钾模式,在陕北奥陶纪海相盐盆发现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取得古陆表海型钾盐找矿重要新进展。至此,中国海相钾盐找矿崭露了突破的曙光。如何在这些新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入研究,取得海相可溶性钾盐找矿的实质性突破,落实建成若干大型以上海相钾盐资源基地,将是“十四五”及以后时期中国钾盐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盆地钾盐找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37,自引:11,他引:26  
钾盐是中国紧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寻找大型钾盐矿是中国矿床学界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综合国内外找钾成果,提出了盆地找钾矿的准则,主要涉及:① 分析盆地含盐系沉积时期是否出现长期干旱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钾源补给,确定蒸发沉积是否到钾盐析出阶段;② 在什么层位成钾;③ 钾盐在盆地什么构造部位沉积;④ 在什么新构造部位找钾。钾盐找矿的基本步骤是,在查明盆地成钾的宏观条件之后,解决上述有关成钾科学问题并阐明成钾机理,最后圈定找矿靶区,并开展勘查评价。罗布泊盐湖找钾是盆地找钾的成功范例之一,找钾模型就建立在与其相关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之上,即,首先通过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成钾宏观对比研究,确定罗布泊具备成钾条件,然后,应用相关理论及经验圈定成矿靶区,并实施工程验证,最终取得了找钾重大突破,这既得益于前人资料的积累和柴达木盆地经验与理论的应用,也是不断创新成钾理论与长期开展实际地质工作的结果。总之,钾盐找矿评价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成果,使得找钾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当前我国钾肥资源短缺,大量进口钾肥,不少读者提出大力开发和利用含钾岩石的建仅。为此,我们带着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访问了地矿部曲一华等同志:问:我国当前对钾肥资源的找矿方针政策如何?答:1984年上半年为加强钾盐地质工作,地质矿产部曾专门下发过文件,其中述及到我国当前找钾的方针政策是:以探查可溶性钾盐为主要找矿对象,工作部署中要贯彻液体和固体矿并举,大、中、小型矿并举;海相、陆相并举。网,据了解世界上有从含钾岩石提取钾肥的先例,我国含钾岩石资源丰富,为什么不从中提取钾盐,以补钾肥之不足呢?答:含钾岩石一般指水不溶性含钾矿物和岩石,常见的有钾长石砂岩、粘土岩、火山岩、明矾石等。它们的含氧化钾量一般是7一12%,这些岩石在我国不少省区的确储量较大,但至今它们未被工业上当作制钾肥的原料,其根本原因,是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国内外都有从含钾岩石中制取钾肥的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首先发现了钾盐矿床,并建立了第一个钾肥工厂,从那时起,人们开始摆脱了用草木灰当作钾记的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钾肥几乎被德国所垄断,当时其他国家钾盐矿发现的还比较少,美国曾分别利用明矾石和白板石提炼铝,其后,苏联也曾从霞石中炼铝,并副产钾肥。工艺流程是可行的,只是成本太  相似文献   

8.
<正>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找钾远景区。塔里木盆地找钾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了几十年,前人对其成盐地质特征和成钾地质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浅部和地表发现了少量的钾盐矿物。但是由于盐岩埋藏较深、构造复杂、地表淋滤流失严重等多种原因影响,钾盐找矿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进展。世界钾盐发现史表面,约占世界钾盐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含盐盆地戍钾矿集区、成钾准矿集区及成钾预备矿集区进行划分。矿集区的特点为①有一个主要的钾盐矿床;②每个盆地都有数个,有的迭10个以上钾盐矿床,地质资源合计储量KCl都达亿t以上;③钾盐戍因机制、模式复杂多样。对中国找钾60年进行回顾,提出深部找钾及科学找钾:①练好业务,即熟悉掌握找钾各种最新物探、化探、岩矿测试分析技术。②熟悉掌握中外找钾理论和经验;③二次开发找盐钾文献、资料和标本;④深入剖析一个盐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找出规律,提出找钾有利层位和地点。⑤多学科多技术结合,老中新组成团队,发挥协作精神;⑥选有最利成盐钾和油气共生盆地(钾矿集区)开展工作,如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并对中国找钾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钾矿资源对策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钾矿资源紧缺,生产的钾肥不足,因而农业严重缺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文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策:理顺和拓宽我国找钾新思路,扩大找钾领域,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互为补充举措,投资开发周边邻国钾矿资源和开辟国内液态钾矿-富钾卤水的勘查开发,是解决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两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维东 《新疆地质》2003,21(1):45-45
中国是钾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钾盐消耗国家之一目前,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地区已探明贮量相当可观的钾盐资源,罗布泊钾盐资源开发在即.但在人们期待钾盐开发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或许尚未意识到正面临着一个环境方面的严重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个珍稀生物物种的灭绝.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世界大型钾盐矿床的成钾条件;并与我国几个找钾有利的层位和地区进行类比,评价其找钾前景;还阐述了勘探和综合利用富钾卤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短缺矿产的问题和对策—钾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钾盐,历来是我国最短缺的重要矿产之一。迄今只在青海察尔汗盐湖查明并确定有一定规模且可经济开采的钾盐储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钾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钾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口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盐进口国。  相似文献   

14.
含钾岩石工业开发生产钾肥应予暂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钾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虽然在80年代后期,大力加强了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卤)资源的开发,但到本世纪末我国钾肥产量也只能达到需求量的25%;而且,我国钾盐成矿地质条件很不理想,寻找固体钾盐矿床在短期内很难获得突破.为了解决我国钾资源问题,就  相似文献   

15.
钾盐是我国大宗紧缺战略矿产之一,有“粮食”矿产之称,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矿物原料。长期以来,国内钾盐供应主要来自察尔汗盐湖和罗布泊盐湖,但现有的钾盐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需求。因此,寻找大型海相钾盐矿床是钾盐找矿工作的急切任务。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6年和2019年启动了“西部地区钾盐矿产远景调查评价”项目和“四川盆地东北部锂钾资源综合调查评价”项目,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中国钾盐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专辑即是这3个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论文所涉研究区覆盖四川、青海、云南、新疆、湖北等省区,各位作者力图将找矿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向读者呈现本轮钾盐找矿工作的最新思考和认识。本专辑共收录文章18篇﹐分为海相找钾新方向、钾盐找矿新认识﹑钾盐探测新技术和绿色提钾新工艺4个栏目。  相似文献   

16.
开发泰国,老挝钾盐矿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盐是我国短缺矿种之一,所以应利用国外资源,建立自己的国外钾肥基地。笔者建议把泰、老两国钾盐资源的开发列入我国利用国外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17.
成盐理论引领我国找钾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钾盐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第四纪早期地层发现新型砂砾含钾卤水层,根据钻探资料控制的资源量3.5亿吨,有望成为柴达木盆地钾盐后备基地。在塔里木库车凹陷发现厚达百米的古新纪含钾盐矿层,氯化钾达工业品位盐层厚度为41 m;深入阐明了在四川盆地大规模三叠系杂卤石资源:提出该资源既是深层富钾卤水钾重要来源,更是宝贵的缓释钾肥;对上扬子盆地13个储卤构造含钾卤水矿进行评估,估算氯化钾资源量4917万吨;在滇西南勐野井建立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大幅度缩小陕北奥陶系盐盆找钾靶区,海相钾盐找矿崭露曙光。  相似文献   

18.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1,28(3):237-240
针对当前有些拥有不溶性含钾岩石的地区,仍然积极推动含钾岩石的工业提钾生产钾肥的现状,本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本文通过国内外含钾岩石研发的历史与现状,以及钾盐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市场分析,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开发含钾岩石工业生产钾肥不是解决我国钾肥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把含钾岩石作为钾肥原料、工业生产可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气)田水钾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但是钾盐资源紧缺,多年来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在地表盐湖增储潜力有限、海相地层找钾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富钾油(气)田水成为解决我国钾资源燃眉之急的首选。近年来,国内在"油钾兼探"方针的指导下对富钾油(气)田水进行了大量勘探、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卤水特点、卤水地球化学和资源评价3个方面总结了前人对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塔里木盆地等重要钾盐前景区油(气)田水的研究成果,得出了我国不同盆地油(气)田水资源特点,评价了各盆地油(气)田水研究现状,认为应该重点加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油(气)田水找钾及研究工作,而且各盆地在油(气)田水资源评价方面研究薄弱,亟需建立油(气)田水资源评价标准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钾盐作为钾肥的主要原料,一直是中国最为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据资料统计,我国钾肥自给率约50%,钾肥的短缺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寻找钾肥生产基地,重点是对毗邻的老挝和泰国积极寻找优质钾资源,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缺口,稳定钾肥资源供给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