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厚 0~ 6 0 0m ,属潮坪三角洲相。从鄂尔多斯沉积特征出发 ,由地表露头结合井下剖面讨论了该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特点。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依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两个层序 ,分属于本溪期及太原期 ,每个层序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缺失低水位体系域。讨论了凝缩段及体系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那江盆地是十万大山盆地北侧的一个中小型断陷盆地之一。本文根据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构造背景、控制因素及层序边界和内部结构特征等方面对那江断陷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初析,确定出4个层序边界,划分出2个超层序(二级旋回)和35个层序(三级旋回);识别出冲积体系域(AST)、湖泊扩展体系域(EST)和湖泊萎缩体系域(RST),初步探讨了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小寨寒武系剖面层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将小寨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为9.5个三级层序(三级旋回)及相应的副层序组(体系域),可为广西碳酸盐岩类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浑源地区内中新元古界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及演化。得出中新元古界由五个Ⅲ级层序组成,并经历了二次沉积—构造分异作用:第一次分异发生于高于庄组二段沉积晚期,第二次分异发生于雾迷山组沉积中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是由有机地球化学与层序地层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文章综述了油气勘探中烃源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不同体系域烃源岩的基本球地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宗马海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有着良好的油气、钾盐勘探前景。该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宗马海湖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始新-中新统干柴沟组的岩石学特征、地层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干柴沟组沉积相以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及扇三角洲相为主,滨-浅亚湖沉积发育最为广泛。扇三角洲相具牵引流、重力流沉积特征,中、粗粒碎屑岩为主;滨湖亚相具较高流态的水动力条件,以砂和粉砂为主,砂泥间互层频繁;浅湖亚相以泥质沉积为主,显示低能的浅水静态沉积作用。文中总结了研究区干柴沟组沉积期沉积相演化特征,建立了干柴沟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干柴沟组沉积相的形成与季节性变化息息相关,湖水上涨、后退导致北部山区扇三角洲较发育,而南部区域始终位于滨、浅湖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道县地区泥盆纪地层存在不同的3个沉积相区,各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具明显差异,在该区12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泥盆纪地层的沉积相变规律,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划分出7个岩石层序,并对层序地层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9.
中侏罗统在鄂东盆地零星散布,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露头、薄片、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沉积相、物源、构造背景等.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而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成因层序的形成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强构造运...  相似文献   

10.
新疆若羌县阿热力一带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地层区划隶属于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该区冰沟群分布广泛。对该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对冰沟群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中,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实验测试等方法对冰沟群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狼牙山组和丘吉东沟组。把该区冰沟群与区域上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研究,认为该区的冰沟群与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具明显可对比性。依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对冰沟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狼牙山组沉积环境属于潮下较深水陆棚相低能环境;丘吉东沟组属于浅海陆棚相带内缘斜坡沉积环境。并对冰沟群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即第一层序(B-1)和第二层序(B-2)。  相似文献   

11.
合浦盆地是中国南方有代表性的盆地,其下第三系发育有酒席坑组和上洋组二段两套生油岩系。西场、常乐两个凹陷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特点。文章在研究其沉积环境、物源及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确定该盆地成熟门限深度,表明合浦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12.
裂谷盆地是夭折的裂谷。在其所形成的伸展构造中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裂谷盆地,按其形成和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初成阶段;沉陷阶段;回返阶段及裂谷后沉陷阶段。这五个阶段的特征在深陷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中沉陷阶段和回返阶段对油气的形成及聚集关系最为密切。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断裂变动及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等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有着内在联系及一定的规律性,对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对油气勘探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沁水盆地南缘晋城一带广泛出露寒武系一三叠系地层,其中奥陶系一石炭系地层主要为一套碳酸岩一陆相碎屑岩系沉积,反映了该地区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由海相向陆海交互相到河流相、湖泊相沉积的演化过程。笔者等对该地区奥陶系一石炭系地层做了初步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层中具有生油岩条件,但有机质演化成熟度较高,对找油是不利的,而对找气是比较有利的,有可能成为有希望的新的天然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柴达木各主要成盐盆地中8个深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解释,其结果与古地磁极性年表可以对比。其中除布容正极性带未能确定亚带外,在松山负极性带中,哈拉米洛、奥尔都维、留尼旺亚带均全部出现.并在 B/M 界限之下、哈拉米洛亚带之上还出现一个正极性亚带,其年代接近0.8Ma,相当于上桂亚带;在高斯正极性带中,出现凯纳和马莫斯亚带;在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显示了科奇蒂、努尼瓦克、西杜夫和斯瓦拉亚带。结合孢粉资料,Q/N 气侯界面与古地磁 M/G 界面大致吻合,据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年代为2.508—2.564Ma。结合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首次确定了青藏高原中的两次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期,其年代分别为2.80—2.00Ma,1.60—1.10Ma,并认为差异升降是造成柴达木西北部与东南部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首次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发现太古宙麻粒岩,并取得3450Ma 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该麻粒岩以包体产出于元古代变质侵入体中,原岩为拉斑玄武质岩石,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经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宁波盆地地下揭示的一套包含暗色膏硝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在内的紫红、灰紫色泥岩、棕褐色砂砾岩、细砂岩和玻屑凝灰岩的地层,均称方岩组,内含膏盐并具油色显示。对其时代有早、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之认识,笔者从70~90年代地质工作中所获化石分析认为,虽然宁波盆地这一层位含化石不丰,但从分布及数量上比较,相对占优势的应该是孢粉和植物化石,其时代意见也较为一致,指示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裂缝密度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评述了目前研究裂缝方法的优缺点。用实例介绍了裂缝密度的定量估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将岩芯资料和地震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这种方法不但能预测区域性裂缝及油气分布规律,而且能回答所获得成果的正确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地质资料、水系统计资料、震源机制解、地震等烈度线及断层位移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等,研究了渭河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变,讨论了盆地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对其发展演化阶段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铅石山榴辉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元素、变质岩相及变质作用等特征,该类岩石形成时代可能为中元古代后期,并经历了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三次快速折返及相应的退变质作用叠加,进一步证实了柴北缘地区高压变质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论述了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基本特征,总结了油气区、油气田的地温显示;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新生界生油层的地温历史,运用康南时温关系图式和TTI法,探讨了各生油层的成热门限和热演化进程,总结了盆地生油演化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