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危害是浙江早稻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分析了高温危害的机理、指标、环流特征、时空分布、年代间变化、逐年灾情、7月高温日数未来趋势,并提出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稻从抽穗开花到结实成熟阶段,是决定实粒数、结实率、粒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水稻全生育期后期的三分之一时间,往往决定它干物质积累三分之二。在正常情况下,当稻穗抽出剑叶的当天或一、二天即行开花,一般说,自外颖开始张开到闭合为止为开花过程,从开颖开始到全开度,约需10—20分钟,在全开度下,经持约半小时以上,然后颖壳闭合,闭合过程也约需20—30分钟,当温度高时,开颖过程短;温度低时,则开颖过程长。当然水稻  相似文献   

3.
早稻高温危害是农业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研究早稻的危害,我国气象部门首次采用人工气候模拟进行试验,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知道在田间要完成一个试验,一般需几年时间,如果要求相同天气类型则需更长时间,甚至几十年一遇。在实验生物领域为了打破这一“自然限制”各国科学家为此进行了多年努力,终于在1949年创造了世界上用于科学研究的“模拟生态环境室”。卅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从大型的工艺要求高、耗资大、工程结构复杂的人工气候室发展到造价低、控制精密度高、管理方便的人工气候箱。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底从加拿大引进的二台“pGV—36”型人工气候箱就是目前国内外性能较好的小型人工气候箱,也是我国气象部门首批装备的新设备。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利用1981—2017年黑龙江省3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资料和26个站大豆生育期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2018年发布的气象行业大豆干旱等级中大豆干旱指标,分析黑龙江省5个区域大豆各生育期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和干旱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黑龙江大豆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大豆轻旱发生频率高于重旱和特旱,西区为干旱多发区域,中区次之,其他区域相对少发;中区干旱发生强度最高,西区次之,北区最低,东区、北区和中区大豆三真叶至鼓粒期干旱发生强度高于前期和后期,而西区和南区在大豆鼓粒至成熟期干旱发生强度高于前期;西区干旱风险最高,中区次之,北区最低,大豆开花-结荚期干旱风险最高,播种-出苗期最低,干旱中等以上风险区域集中在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西南部,其他大部地区为次低或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在南方各省的水稻生产中,盛夏高温天气使早稻结实率明显降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已为人们所注意。最近二年,丽水地区各县出现的高温气候对早稻产量影响严重。78年的高温使许多品种的空秕率在30%以上,有些达40—50%。仅丽水县就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早稻面积遭受了高温严重损害。产量减少四百万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沈阳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及缺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臣英  梁红  纪瑞鹏  徐全辉  周晓宇  隋东  赵凤  高桐 《干旱气象》2019,37(1):127-133,158
基于1960—2016年沈阳5个气象观测站玉米发育期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有效降水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春玉米除播种—出苗、出苗—七叶及拔节—抽雄期有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呈显著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全生育期缺水量总体以下降为主,其中拔节—抽雄期处于强下降趋势,播种—出苗和出苗—七叶期呈弱下降趋势。沈阳北部有效降水量偏少、需水量偏高,是缺水量高值区;拔节—抽雄期缺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的体温是恒定的。那么,为什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或金风送爽的秋季感觉舒适,而在炎炎盛夏便很难受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温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同。高温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不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而在高温天气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省早稻成熟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危害的天气背景,计算了浙江省32个代表气象台站自60年代以来的历史个例,揭示了浙江省早稻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危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逐年灾情和出现地区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近年在丽水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较常规早稻增产25.23%。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产稳产性能好,是近期提高早稻亩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在我区春夏之交的低温、盛夏的高温时有发生,有必要探讨高、低温对不同组合杂交早稻的危害,为选择最佳组合和采用相应栽培措施提供依据,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翟菁  胡雯  冯妍  黄勇 《大气科学》2012,36(4):697-712
使用MM5 (Mesoscale Model 5, 简称MM5) 中尺度模式和雷达组网产品,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安徽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观测结果表明,30 dBZ以上回波水平尺度约10 km,回波中心相距近20 km的小单体通过合并形成了水平尺度几十公里的大单体.首先是外围较弱的回波相连接,其次是中低层的强回波中心发生合并,合并后有雷达回波中的强回波面积增加等现象出现.对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特征基本一致.基于雷达观测结果和第三层细网格模拟结果,对两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两个单体都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合并后单体发展增强;当一个单体强度大于另一个单体时,合并后一个单体得到增强,另一个单体减弱消亡.合并时,两云间下部的低压辐合区会有新的云水中心产生,前一类合并过程中,新产生的云水中心代替了原有的两个云水中心,而后者在合并时,新产生的云水和其中一个原有的云水发生了合并,而另一个云水中心减弱消散了.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对流云合并过程可引起回波增强、云顶抬高、云水、冰相物质含量增加、地面降水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2.
早稻适时移栽,是保季节,保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受移栽期低温影响最重要的地区在浙北北部及浙西北山区一带。主要发生时段在4月26日到5月5日之间,历史上全省移栽期低温60年代影响最重,其次是80年代,再次是90年代,影响最轻的是70年代。  相似文献   

13.
浙东南沿海农区,对麦—稻—稻三熟中,早稻以中熟早籼当家还是扩大迟熟早籼种植面积,才能使每亩产量更高,还颇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高温逼熟与否,成了极需探讨又极待认识的农业气象问题之一。本文以大田连作早稻灌浆期高温伤害指标为探讨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生物体能量转化和生育互补平衡原理,将北方水稻现有栽培型划分为稀栽稳长、密植稳长两大生育表现型,通过田间模拟试验,从取得水稻生育特征量及收获产量数据入手,利用气候资料建立两种生育型不同发育期生育调控、产量预测(报)等数学模型,为水稻高效、低耗、定量化栽培提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营口市农业气象研究所主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参加的、国家气象局1986年下达的科学基金项目——“水稻不同栽培生育型环境因子模拟研究”,经过科研人员两年多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89年3日18日在营口通过了国内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6.
棉花主要生育阶段水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棉花的气孔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孔阻力与土壤湿度呈指数关系。另外,还运用数学方法和最优分割理论,确定了棉花主要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和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连县地处南岭南麓,届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县内各地海拔高度差异大,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因而具有“春暖迟、秋寒早’助山区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9.5℃,年活动积温7130.7℃,日均温稳定通过12℃初日80%保证率是3月29日。一般认为,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在春分前后。但是,近年来连州、东陂等乡镇早稻采用尼龙育秧,在3月上旬播种也获得成功,而且还有增产效果。为摸清尼龙育秧的热量补偿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我局于1992年3月11日~4月6日进行了早稻育秧热量补偿试验,本文是这次试验的报上口。l试验方法采用透明白色、厚度为5个C(0.005m…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早稻为例,利用1981—2016年气象资料、早稻高温热害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构建历史早稻高温热害样本集合,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扩散方法计算得到早稻高温热害总样本和不同持续日数(3~5 d,6~8 d和8 d以上)不同等级(轻度、中度、重度)热害在早稻抽穗期前后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早稻高温热害起始于抽穗前6 d至抽穗后20 d,抽穗扬花期发生概率最高,随着早稻进入乳熟期高温热害发生概率逐渐降低。早稻抽穗扬花期持续3~5 d早稻高温热害以轻度、中度为主,5 d以上中度、重度高温热害发生概率为98.77%;随着早稻进入乳熟期,高温热害以中度和轻度为主,重度高温热害概率显著降低。早稻轻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抽穗至灌浆中期,中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抽穗至灌浆中前期,而重度高温热害的主要致灾时段为孕穗期至灌浆初期。  相似文献   

19.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造成数值模式预报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筛选适用于环渤海地区台风暴雨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为该地后续业务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WRFV4.3模式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QNSE、UW、YSU),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北上阶段造成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并基于ERA5资料进行边界层热动力结构的模拟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各方案对台风北上阶段的降水(24 h累积降水量、累积降水极值和位置、降水ETS评分、小时最大降水量以及逐小时10.0、20.0 mm降水的落区分布)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对路径的模拟差异主要体现在模拟时段的中后期。(2)局地闭合的BouLac方案对于10.0 mm以上量级24 h累积降水量的ETS评分表现最优,而非局地ACM2方案所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在25.0、50.0、100.0 mm以上量级降水的ETS评分均为最优,且累积降水极值、区域平均24 h累积降水量以及小时最大降水量均值等也与ERA5资料较为接近,在环渤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方成国 《气象》1978,4(3):31-32
近年来随着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早稻育秧也有了较大的改革。由旱育秧和半旱育秧代替了过去的水育秧,育秧的主要时间也推迟到4月下半月,烂秧现象虽然减轻了,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就是有些年份4月下旬气温偏高,秧苗发育过快,产生超秧龄问题。例如1974年早稻育秧期温度高,光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再加上这年三麦成熟推迟,茬口没有搭配好,致使部分早三熟品种出现超秧龄。如何避免超秧龄呢?我们同部分气象哨一起进行了早稻不同秧龄的农业气象试验。试验品种:早熟品种“二九青”、中熟品种“中杆早”、晚熟品种“广陆矮四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