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灾情信息的快速上报、关键信息特征的识别和为辅助决策提供客观现实依据。按照信息内容的本质属性,依据发生什么事件、产生什么影响、对产生的影响有何响应,针对响应有什么成效这样的思路将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为地震震情信息、灾情信息、应急处置信息、处置效益信息4个大类。在对信息字段进行定义时,考虑了信息来源,将信息本质属性与信息源进行有机结合。分类成果可以应用于地震行业应急处置和各级政府应急处置的信息汇集、分析、处理,还可以依据分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参与灾情速报。由于灾难事件的应急处置具有相似性,本研究的成果适当修改后也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应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3大体系之一,鉴于地震预报尚不过关,在没有作出临震预报而地震突然发生时,为在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而采取的紧急行动.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应急现场工作情况,阐述无线局域网在地震应急现场中的应用,讨论了地震应急现场所适应的几种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挺 《华南地震》2010,30(Z1):138-144
地震发生时需要快速的将地震快速评估的结果传达给相关的地震应急人员,以便应急人员快速、合理的展开应急救援,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这一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的灾情彩信信息发送与接收系统,通过该系统来满足震时的信息传送需求,为震时应急救援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服务能力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服务能力在研究和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开展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的建设。因此,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方式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的初步设计,对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进一步发展应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四川芦山7.0级地震、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等7个近几年有较大影响的地震作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当地震时科普工作开展情况.从提供震时科普产品、整合利用地震应急资源、选择震时应急方式方法3个方面展开,梳理当前震时科普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震时科普知识服务的思路与对策,探索提出3条有效开展震时科普服务的路径,以...  相似文献   

7.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杨乐  曾薇  谭颖 《震灾防御技术》2012,7(1):100-109
地震应急通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组成及规模、站点配置、组网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通信方式、卫星信道规划、业务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秀敏  柴荣建 《华南地震》2010,30(Z1):131-137
提出了基于RouterOS路由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3G一体化组网方案,利用3G通信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前方地震应急现场和后方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IP电话等业务应用。3G网络是当前地震应急通信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曾薇  杨乐 《震灾防御技术》2014,9(2):304-309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地震救援提供高效可靠的音视频以及数据传输信道。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在满足业务传输需求的同时需要实现灵活组网。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优先开放最短路由协议)较小的网络开销以及兼具灵活的组网方式,对于带宽资源有限的卫星通信系统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优势的。本文着重研究了OSPF在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地震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它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应急成果的快速产出在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XSLT可以快速转换地震应急计算模型所需的XML文档,从而提高地震应急成果的生成效率。详细描述了XSLT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并阐述了XSLT在多个地震计算模型中的具体应用,说明XSLT在地震应急成果生成中具有快捷、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联动应急的工作平台建设是应急处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括联动应急的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坚持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来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支援平台、相关的数据库、管理指挥中心、各种保障体系等,其实现方式和途径可以设计为多维交互网络模型。联动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从信息接入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交换平台、视讯展示平台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的保障条件、功能架构、性能指标、成果产出和实震检验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从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状态和应用效能的诸多因素中,梳理出3项准则层指标、13项子准则层指标和52项具体指标,构建应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及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取优、良、差3个等级,以云南省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为例开展应用效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平台应用效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可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应用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13.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政府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前期众多学者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应急救援案例为依据,以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全面、客观、可量化、易操作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为模型,初步建立了山西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度华东区进行了地震应急协作联动演练,针对演练途中、前沿指挥部、演练指挥部以及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分别介绍了解决方案的系统组成、运用方式和使用结果。提出了现场通信组在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应急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自动触发软件。该软件实现了与EQIM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可自动监控最新地震事件。当达到地震应急响应条件时,系统自动触发启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关键应急业务系统。通过实现整个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自动启动及应急服务产品的自动产出,从而达到高效应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对山西省地震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组网、运行维护做简要介绍,并对该系统在应急协同、政务会议、震情会商、远程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视频会议系统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0前言甘肃省玉门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处在阿尔金山断裂带和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的交汇地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产生广泛影响的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和2002年青西5.9级地震,近年来被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确定为地震注意监视区。面对严峻的地震环境和震情趋势,玉门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在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应急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水平1.1科学规划,明确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目…  相似文献   

18.
李兴泉  廖峰  谌亮  余桦 《中国地震》2021,37(4):829-836
应急协同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重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应急救援服务.本文利用Netty、OkHttp及高德地图API等主流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应急协同、应急基础数据查询、灾情实时上报等功能,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提供移动端应用支持,提升地震应急工作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应急体系架构为基础,开展了基于协同理念的地震烈度协同评估模式、协同工作方式以及方法支撑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设计1套基于地震行业专家资源协同工作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模式,并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自2016年初部署试运行以来,在数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应急应用中得到不断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