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南京河西地区原状和重塑软粘土的一系列一维次固结试验,探讨了预压荷载、加荷比、加荷方式对重塑软土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原状土的次固结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荷载小于预压荷载时,预压能明显减小次固结系数,反之,预压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明显,次固结系数随加荷比的增大而增大;分级加荷对应的次固结系数要大于分别加荷所对应的次固结系数;该地区原状土的蠕变属于衰减蠕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软土的次固结特性 ,进行了一维的固结蠕变压缩试验 ,分析了次固结对固结过程的影响。把饱和粘性土骨架视为粘弹性体 ,提出了一种划分主次固结的方法 ,并以此分析了次固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区结构性软土次固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州地区浅层软土的结构性特征,特进行了一组原状土和相应的重塑土的一维固结试验。通过原状土和预压后软土的一维次固结试验,探讨了软土的次固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固结曲线明显不同,说明福州地区浅层软土具有结构性;原状土主次固结的划分以及次固结系数Cα与结构强度有关,经预压结构破坏以后土样的主次固结分界及次固结系数Cα主要受预压荷载Pp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津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关于软土地基主、次固结变形分析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天津市海积软土进行的固结试验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结合净势能曲线解释了固结曲线上拐点的意义 ,研究了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 ,同时建立了次固结系数与时间、固结压力和压缩指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对软土的次固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分级加荷的方法,对伊通软土进行了压缩固结试验。结果表明:伊通软土的应变速率和时间双对数曲线具有相关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次固结系数Ca先迅速增大至最小值的3倍,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小至峰值的15%,达到稳定;次固结系数Ca与压缩指数Cc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Ca/Cc值在0.030~0.043之间;次固结系数Ca随时间的增加呈对数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增长,Ca下降,最终其最小值达到最大值的72.3%。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对伊通地区软土地基的变形与沉降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伟  王常明 《岩土力学》2012,33(2):476-482
天然沉积的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常规计算软土次固结变形的方法并没有反映结构性的影响。通过对漳州与青岛地区原状软土与重塑土进行次固结试验,研究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 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的 随压力 增大而增大,在 接近结构屈服压力 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受 影响减弱,最后与重塑土的 趋于一致;重塑土的 受压力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根据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比值 确定 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由于结构性的影响,正常固结软土表现出“假超固结”现象,采用超固结角度对结构性软土 变化规律进行说明并不合适,而根据不同压力下软土结构破损的情况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洞庭湖软土、高有机质含量泥炭土重塑有机质含量不同的试样,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测定其吸附结合水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确定吸附结合水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研究有机质含量对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其吸附结合水含量越大,两者呈线性递增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关系计算式;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  相似文献   

8.
两种滨海相软土固结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软土固结变形特性,对两种海相沉积的漳州淤泥质土和东莞淤泥质土两类软土样进行了室内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蠕变曲线ε-t呈现出衰减特征;压力与应变p-ε等时曲线的非线性特性明显,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两类软土的主、次固结系数受加荷比的影响随固结压力变化而变化,表现为阶段性变化特征。基于Singh-Mitchell模型和采用p-ε指数函数与ε-t双曲线函数关系的组合模型,建议了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分段表达式,该分段模型与试验结果有更好的一致性,能较好地预测两类软土固结变形特性,并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吹填超软土的固结特性以及含水率与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装后的低压固结仪和常规的高压固结仪进行了分级加载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沉积重塑土的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超软土则表现为S型,即在低应力水平作用下,超软土的固结系数呈现下凹型增长; 之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固结系数近线性增长,但增量比逐渐减小。与正常沉积重塑土不同,超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荷载的变化存在峰值; 加荷比对超软土次固结系数影响较大,较小的荷载增量可降低次固结系数; 超软土及正常沉积重塑土的次固结系数均表现为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秋娟  陈晓平 《岩土力学》2006,27(3):404-408
对广州南沙原状软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试验,探讨了应力历史、加荷比、超载预压对软土次固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土的主次固结的划分与加荷比有关,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C?也有影响;次固结系数主要受到先期固结压力pc的影响,当ppc时,次固结系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经预压处理后土样的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Cc之比近似为一常数:C?/Cc≈0.03,试验成果所揭示的次固结特性对先期固结压力的依赖,为降低地基工后沉降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软土固结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向全  胡瑞林  张莉 《地学前缘》2000,7(1):147-152
从粘性土体结构系统观点出发 ,建立了土体结构形态概念模型 ,即土体微结构形态由颗粒形态、颗粒排列方式、孔隙性和颗粒接触关系 4种结构要素定性描述 ,这 4种结构要素分别由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定向性等 9种结构参数定量刻划。根据土体具有的非线性特征 ,运用分形几何理论提出了粒度分维、颗粒定向分维等 7项定量表征土体微结构状态的分维指标。在此基础上 ,以厦门软土为例开展了软土固结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发现固结过程中软土微结构要素调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前期为剧烈调整阶段 ,后期为缓慢变化阶段 ,整体表现为分维指标下降的趋势 ,从而为软土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固结试验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结试验的一般数学描述是建立在主次固结人为的分开的基础上的.而本文根据固结试验所得到的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且连续的函数来描述固结试验,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历时18个月的香港软土固结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天津海积软土结合水固结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当前近代海积软土工程沉降分析仍以传统的太沙基单向渗透固结理论为基础。而海积软土有其特殊工程地质性质 ,如 :高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渗透性 ,计算结果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本文从微观角度入手 ,根据压汞和SEM资料分析影响软土固结的本质因素 ;最后借助单向压缩实验 ,对比理论固结曲线与试验压缩曲线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阐述了海积软土固结机制 ,提出结合水固结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软土蠕变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于新豹  刘松玉  缪林昌 《岩土力学》2003,24(6):1001-1006
为了研究软土的蠕变固结特性,进行了一维的固结蠕变压缩试验。得到了连云港软土的蠕变特性。以参数Cα/?e100分析了次固结对固结过程的影响。把饱和粘性土骨架视为粘弹性体,提出了一种划分主次固结的方法,并且,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测资料进行主次固结划分。  相似文献   

15.
王江锋  袁威  何况  郑培信 《地球科学》2020,45(12):4640-4648
为了探究不同固结状态下的饱和软土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在太沙基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渗透系数和孔隙比的关系、孔隙比和固结应力的关系,分别推导出了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状态下固结系数(Cv)随固结应力变化的关系式,将关系式代入Terzaghi方程,进而获得考虑应力历史和固结应力影响的修正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通过室内固结试验和工程应用分析对固结系数关系式和修正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正常固结的软土,当固结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应力时,固结系数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固结应力大于前期固结应力时,固结系数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超固结状态的软土,固结系数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缓.当上覆荷载较小时,修正前后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计算结果相近;但当上覆荷载较大时,修正后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计算的固结度明显滞后于修正前的计算结果.前期的应力历史和后期的固结应力对软土固结系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修正后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更能真实反映土体的固结性状.   相似文献   

16.
对固结系数的非线性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固结系数的非线性控制方程,指出了γ因子对固结系数非线性变化的影响。考虑到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整体变化以及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方程求解困难,建立了差分格式的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差分方程,利用差分法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为工程中复杂方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表明:固结系数并不是决定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唯一指标,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地区原状软土的一维固结试验,讨论了在不同加荷比、加荷速率及超载预压情况下软土的蠕变变形特性和次固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蠕变变形随应力水平、加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应力水平下,加荷比较大的土样蠕变变形较小。蠕变变形为非线性,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蠕变变形从粘弹性到粘塑性转变,加荷比较大时,这种转变更明显。对试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和,确定Metchell一维经验模型参数,拟和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次固结阶段试验数据的线性拟合可知,对于正常固结土,次固结系数Ca值受应力水平和加荷比的影响不大,而与加荷速率密切相关,加荷速率较大时,Ca值随荷载的增大急剧增大后略有降低。超载预压可有效减小次固结系数,从而有利于减小工后次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对比试验系统研究了广东典型软土的蠕变固结特性和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软土的固结和次固结在变形中所占比例和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初始荷载、加荷比、土体固结度、含水率、孔隙比;次固结系数与土体的应力历史、当前固结状态及加荷比有关,在预压荷载下会明显减小;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之比一般为常数,其值在0.025?0.10之间;剪切蠕变特性与土体所承受的固结压力有关,土样蠕变规律呈应变硬化特征;三轴蠕变特性与排水条件关系密切,固结作用可以削弱蠕变效应;同等加荷条件下,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在排水剪切中呈线性关系。而在不排水剪切中呈非线性,并有明显的屈服特征;不排水剪切条件下持续加荷的加荷方式可以适当提高不排水强度。根据上述试验成果分别从考虑非线性本构关系和考虑排水条件分析了蠕变固结模型的建立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土的固结分析中,要正确估算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与沉降过程,重要的是确定可靠的固结系数Cv值.通过在天仙一级公路软弱地基路基工程沿线选择的二个试验场地上开展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并结合珠江口某海区软土的固结试验数据,研究软土固结系数的规律,探讨其确定方法.研究表明:(1)由原位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得到的固结系数Cv值比室内高压固结试验时间平方根法所得到的相应值大一个数量级;(2)由室内高压固结试验时间平方根法所得到的固结系数Cv值大于时间对数法、反弯点法、三点法及司各脱法所得到的Cv值.(3)由于反弯点法、三点法及司各脱法确定固结系数Cv值有其各自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均值得去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洋  王喆  闫鸿翔 《岩土力学》2013,34(Z2):407-412
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室内固结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编制了室内固结试验的C++数值程序和自动求解固结系数的Matlab拟合程序,该程序能够模拟不同尺寸(排水高度)软土试样的固结过程。讨论了试样尺寸、渗透系数和初始固结应力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随着排水高度和渗透系数的增加,由时间平方根法和时间对数法求解的固结系数比不断减小,且排水高度较小时固结系数比变化较快。土体初始应力越小,主固结完成所需的时间越长。与日本广岛重塑土大尺寸试样固结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软土的固结试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条件下大尺寸软土试样的固结特性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揭示软土的固结变形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